03.19 “人”思維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兒?#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三天

“人”思維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兒?#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三天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人思維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兒來自得到的訂閱專欄你向東的管理學課。

文章說的在這個人工智能鋪天蓋地到來的時代,我們的人還需要學習嗎?人和機器的區別到底在什麼地方?教育孩子應該讓孩子學會什麼樣的技能,才能在未來的社會更好的發展。接下來我們先看一下原文的摘錄。


“人”思維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兒?#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三天



人類思維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裡?——人機大戰後的積極心理學思考

作者 彭凱平:

這兩年,Google設計的人工智能機AlphaGo,已經讓許多世界圍棋高手變為手下敗將。無論是從佈局、打劫、對殺還是最終的勝利,AlphaGo都表現出了超越人類棋手的能力。因此,有人認為:一個機器人的世紀已經來臨。由此,各種陰謀論、末日論、崩潰論、人類悲觀論、人類思維弱化論等言論也將會風生水起。

是不是我們人類智能終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到底我們人類思維的優越性體現在什麼地方?顯然,在很多方面,傳統心理學所設定的人類智能的定義已經開始被人工智能所超越。無論是我們原先所認為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還是我們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戰略、博弈、決策、全局、運籌等思維能力,都已經慢慢被人工智能趕上來。這次是我們中國人曾經引以為豪的思維的最高境界——圍棋大師們那出神入化、變化多端、神鬼莫測、令人羨慕的思維判斷能力,在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突破面前顯得非常脆弱與危險。那麼,我們人類的思維還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


“人”思維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兒?#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三天



其實,在三年前,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賓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馬丁·塞利格曼就曾經和我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在第三屆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就已經在一個主題演講中把這個新的思想講述得非常清楚。他認為,我們人不應該稱自己為“智人(homo sapiens)”。也就是說,我們人的特性和優勢——並不是我們“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比其他物種強;現在的腦科學研究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我們人類最優越的思維能力,可能並不是這些認知加工的能力,因為人工智能有可能在這些方面比我們人類做得更好。我們人獨一無二的卓越智能可能是我們人類 “ 計劃未來、憧憬未來、想象未來,創造未來的能力 ” 。準確地說,人應該被稱為“期望人(homo prospecteos)”。

還有一個和我們人類憧憬未來的天性密切相關的領域,就是創新。現在,我們中國社會沉浸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但什麼是創新?積極心理學已經清楚地發現,創新並不是單純地“求新”。求新是各種刺激的新異和不同,兒童在這方面是非常強的。但是,真正的創新一定是要有對聽眾和實用性的一種理解、追求和判斷。說服別人接受你的思想是創新特別重要的一種技能,如果單純地追求新異,但是卻沒有人喜歡、沒有人接受、沒有人使用的話,這樣的新異性,不能夠叫創新,而這恰恰是兒童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新異本身其實不算什麼,真正的創新是包括了 “ 某種程度的計劃、憧憬和對其他人的說服 ” 。

我們與其他生物,甚至是未來的人工智能,除了在情感、動機、溝通、影響、同情、理解等人性卓越的地方強很多之外,可能我們在認知和思維方面,也有超越人工智能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創造、想象、計劃、出其不意、不守常規,或者為了感情和理想自我欺騙、誘惑,甚至毀滅。這些優勢有可能是未來棋手戰勝AlphaGo這樣的人工智能的不二法門。


“人”思維的優越性到底體現在哪兒?#牽手陪伴,共同成長#第三天


科學總是讓我們人類謙卑。我不知道,我所理解的人類的優勢是不是有朝一日會被人工智能所超越。也許有一天,人類的智能和機器的智能會有機地結合,真的產生如尼采所說的超人,這一天會來嗎?

這就是這篇文章所想表達的內容。文章最後我想說一句對於未來人工智能的到來,我們的教育,應該更好地引導孩子創造力,想象力以及說服別人接受你的思想。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