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三晉時評」年輕幹部要少些抱怨,多多“還願”

「三晉時評」年輕幹部要少些抱怨,多多“還願”

年輕幹部要少些抱怨,多多“還願”

□ 袁 浩

筆者在基層調研時發現,少數年輕幹部習慣抱怨,甚至走到哪抱怨到哪。究其原因,在於當前的年輕幹部大多是“三門幹部”,且學歷高、年紀輕、經歷少。走進基層後,從小習慣的都市生活和單一的農村生活形成了對比,所接觸的基層工作與心目中公務員“高大上”的認知產生了誤差,使其產生了“抱怨心態”,遇事便在朋友圈“大倒苦水”、四處“求贊”。經濟上沒甜頭、政治上沒奔頭、工作上沒幹頭,使得不少基層年輕幹部“負能量”滿滿。

「三晋时评」年轻干部要少些抱怨,多多“还愿”

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狀態和作為。人在奮進途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心中充滿陽光和力量,困難才會低頭和讓路。一味地抱怨,這不滿意那不滿意,被消極情緒支配,就邁不開步子、走不了多遠。年輕幹部與其抱怨這抱怨那,不如多多“還願”——還當初下基層時的初願、還當年在黨旗下的志願、還“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夙願。

“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年輕幹部成長沒有捷徑可走,更不能在“溫室”裡成長。年輕幹部一旦在困難面前滋生出“嬌”氣,便會扛不住壓力、吃不了苦頭,為了“逃離現狀”,四處拉關係、找門道;到處接天線、找靠山。工作“拈輕怕重”,一旦分配的任務多了、重了,便滿腹牢騷,甚至去領導面前唱“苦肉計”。長此以往,便難以長成參天大樹。年輕幹部去基層一線摸爬滾打,也應心明眼亮,想清楚下去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混個基層經歷,還是為了磨鍊真本事?“苦難”其實是檢驗年輕幹部的“試金石”,要敢於吃苦、苦中品甜,善於吃苦、樂在苦中,樂於吃苦、埋頭苦幹,還當初下基層時的初願,才能真正成長進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越是艱苦環境、吃勁崗位,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礪幹部的品質,考驗幹部的毅力,增長幹部的才能。不經歷一些險峻情況,不接一接“燙手山芋”,不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何以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進而收穫真正的成長與進步?總想著“大樹底下好乘涼”,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受到挫折就意志消沉,抗壓能力弱、遇事就崩潰,這樣的幹部,在關鍵時刻如何能頂得住?軟肩膀挑不起硬擔子,要想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擔得起重任,就必須不斷“苦其心志”,經歷千錘百煉,還當年在黨旗下的志願,真正鍛造出高強本領。

「三晋时评」年轻干部要少些抱怨,多多“还愿”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人在事上練”首先要練出初心,“刀在石上磨”首要的就是磨出初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年輕幹部應珍惜韶華,以只爭朝夕的姿態磨鍊自己,在幹事創業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幹,自覺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為師,沉下心來幹工作,心無旁騖鑽業務,幹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不怕苦、不怕累,時刻保持朝氣蓬勃的狀態,還“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夙願,用信仰澆灌行動之基,用行動實現人生價值。(作者單位:中共內鄉

縣委組織部)

(原載於2019年第10期《前進》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