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有關“龍”的蹤跡

在中國古代青龍和白虎、朱雀、玄武併成為四靈,被記載在《山海經》之中那它真的存在嗎?

最早女媧降服了應龍,讓它歸順了黃帝,輔佐黃帝南征北戰。後來大禹治水,由蛟龍走蛟劃出了河道,疏通了水道,在夏朝,有豢龍之宮,更有一個不組叫“豢龍氏”。“夏朝的夏後啟也曾乘過龍”“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夏朝後期,劉氏先祖被封為“御龍氏”專司養龍。

有關“龍”的蹤跡

各個朝代的史料都會對龍有所記載:

《山海經》成書於秦朝時期,它記載的四靈之中就有龍。

“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覆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當時 曾為此黃龍出現之地建廟立碑。

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兩條龍,出現在龍山。燕王慕榮皝親率朝臣,在距離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祭祀活動。

《唐年補錄》記載,唐鹹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鬚,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席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

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化末年某日,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一人高,身長數十丈,腹部呈現紅色,酷似畫中之龍。

《臨安府志》記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須爪鱗甲露出,大數圍,長數十丈”龍山和異龍湖中現龍,多次。此地有“龍山”和“異龍湖”之稱

《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1934年7月初,營口很多人說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蓆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看見者說它與畫上的龍模樣一致,有四爪和鱗片,嘴上兩個長鬚,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10來米。

有關“龍”的蹤跡

這是當時的報紙

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餘縣陳家圍子村後,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像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鬚,身子的前半部分直徑約一公尺多。 四個爪子深深扎進沙灘裡。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任殿元至今仍滿腹疑團,那條巨型動物為什麼長得那麼像畫上的龍

1953年夏天,豫東某地降落一條不明動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數里前往觀看。據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鯊魚。它的腥味招來很多蒼蠅。這魚應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魚類,至於為什麼會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龍墜落的原因產生關聯

對龍的記載和傳說一直存在,綿延了中華5000多年的歷史,我想龍應該也真的存在。

近年有人發現疑似幼龍的生命體,結果專家證實那是洞塬。

有關“龍”的蹤跡

而有一次我在貼吧中看到一瓶酒,裡面的神物我不敢鑑別。

有關“龍”的蹤跡

有關“龍”的蹤跡

大家看看這什麼動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