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利用一個月時間學好《行測》和《申論》?

F夏末初秋的刺骨寒冷


如何利用一個月時間學好《行測》和《申論》?兩門科目一個月提升,有一定難度,但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充分利用時間,方法到位,多思考、多刷題,還是有提升的空間的。

另外,我在9月30日的悟空問答中說過關於申論的學習,這裡就申論的內容說得就相對少了些,感興趣的,可以移步30日的問答。


1.複習定位,明確奮鬥目標。

熟悉自己準備報考地區的考題形式,找最近一次的考試題目,在規定時間內自己練筆做一下。行測自己能批改試卷,並得出成績,練習過後,要分析哪些題型對你來說小菜一碟,哪些題型你完全不懂,或是半生不熟。

申論考試,自己估分有難度,但也不能不練,規定時間內一定要先弄一套真題卷子做一下。這樣,你才能知道,申論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完全來不及,還是完全不懂,還是答得起來但就是不知道分數的情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申論對你來說,就是你熟悉的題型,因為個人工作關係,這些文字工作平時就是你工作的一部分。那麼,我可以說,你只要保持自己平時的文字練習題,不要手生,再進一步關心時事和社會熱點問題,保證觀點與時俱進就可以了。

分析以上兩塊的內容,主要是因為這兩科對不同的人來說,肯定是各有強弱。一個月,時間是很緊的,從複習應試攻略上講,明確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然後有針對性地突破,才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2.看練結合,深入分析題型。

雖然說起來就是簡單的兩個科目考試,但切塊細分,無論是行測還是申論,都是由多個能力測試要點組合而成的。有些題目,考生能做得很好,但有些題目,就是沒有把握方法,一錯一大堆,怎麼辦?

這時,一味蠻幹地做題,效果不大,看練結合,深入分析題型就非常重要了。優秀的公考輔導書,會針對常見題型,研究專門的應對策略,這些書,要充分利用起來。一般來說,講解類的書,都會結合很多題目來講解某類題型的關鍵點。例題要自己先做,再看解釋,再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要學會分析題型,把書中的方法用起來。

這裡再多說一句,行測中,有的題型,可能就是5條選擇,但這類題型,你就是不會,怎麼練都做不起來,正常5錯4或者錯3,花時間又多,那麼,這塊內容你可以放棄了。行測試卷最大的特點就是容量大、題目多,學會放棄,也是一種策略。

3.掐時練習,形成做題記憶。

還有一個星期左右時,一定要開始每天刷完整的套題了。根據公考的常規時間安排,每天正常刷題,尤其是申論,要刷完整的套題。這有關考試手感,一定要做到位。

申論刷題,會是一個難點。這很正常。上學的基本上都有這樣的經歷,作文課上,你45分鐘就能寫完一篇完整的作文,但同樣的題目,放到週末作業中去做,你可能要花半天,還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素材。所以, 一定要堅持規定時間內做完整的卷子,這其中,你不僅能提升閱讀能力,還能對整個試卷做題時間安排有更好的把握。


總之,題主說利用一個月時間學好公考兩科內容,實事求是地講,難度還是相當大的。關於行測,一個月中提升的空間可以說比申論的提升空間還要更大些。如果是在職人員,這一個月複習時間,有點近似於裸考了,要想學好,只能把歷年真題磨碎了自己好好研究,然後找自己的薄弱且有提升空間的環節進行重點突破了。當然,每年都不乏裸考中獎的人,在此,祝考試順利!


當過教師的考拉


一個月學的好已然不可能,但還是可以搶點分的。《行測》資料分析 言語理解爭取全對,邏輯推理拿到大半,基本上就差不多了。至於《申論》,大論文多寫,一定要動筆寫,自己寫一遍,然後把十九大報告 人民日報社論看一遍再寫一遍,把報告中的觀點變成你的模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