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幣圈炒作,鏈圈開發,透視區塊鏈幣圈、礦圈、鏈圈生態


幣圈炒作,鏈圈開發,透視區塊鏈幣圈、礦圈、鏈圈生態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誕生,比特幣這種超前思想、多學科結合的創新產物,吸引全球的目光。許多學術人士、產業人士紛紛研究比特幣,並把比特幣底層的核心技術──區塊鏈技術被剝離出來發展。


從區塊鏈技術發展層面看,區塊鏈技術可分為:


1、區塊鏈技術1.0,以BTC為代表的可編程貨幣;

2、區塊鏈技術2.0,以ETH為代表的可編程金融;

3、區塊鏈技術3.0,可編程社會。


從區塊鏈應用領域層面看,區塊鏈產業面又可分成:幣圈、礦圈、鏈圈。在這個三個產業生態中,幣圈生態是最精彩的,也是為大多數人熟知,即炒幣。

幣圈炒作,鏈圈開發,透視區塊鏈幣圈、礦圈、鏈圈生態


下面介紹一下,應用領域的三個層面,即何為幣圈、礦圈、鏈圈。


1、幣圈

幣圈炒作,鏈圈開發,透視區塊鏈幣圈、礦圈、鏈圈生態

何為幣圈呢?主要是以區塊鏈技術發行各種虛擬貨幣。


幣圈特點一:發幣,發幣目的是為了募資,創業公司通過發幣來募資,投資者可將自己手中較具價值性的虛擬貨幣去投資新創企業,然後換回企業所發行的新虛擬貨幣,以期待未來的增值報酬。這種創新的募資手法,也叫做「虛擬貨幣首次融資公開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


幣圈特點二:炒作,缺乏監管,加上金融手段操控,炒作幣價營造暴富效應,吸引用(jiu)戶(cai),造成幣圈生態非常蓬勃活躍。全球至少有上萬種虛擬貨幣存在,最有價值的虛擬貨幣就是比特幣,也有靠炒作推升幣值的多種空氣幣,甚至還有對價實體黃金或美金等法幣的穩定幣,例如倚靠穩定價值貨幣美元衍生出的泰達幣(USDT)等。


幣圈聚集地:交易所,在幣圈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產業是數字貨幣交易所。是操控數字貨幣價格和數字貨幣流通的主要場景,也是投資者(韭菜)彙集的地方。


入場門檻:幣圈、礦圈、鏈圈,入場門檻從低到高依次為:幣圈


區塊鏈處於發展早期,相關的監管還不完善,因此幣圈比傳統的金融市場更奔放、更狂野,風險更高、收益也更具想象力。也意味著風險很大,入場需謹慎。


2、鏈圈

幣圈炒作,鏈圈開發,透視區塊鏈幣圈、礦圈、鏈圈生態

何為鏈圈呢?專注於區塊鏈的研發、應用,甚至於區塊鏈底層協的人群。我們能見到的許多區塊鏈項目都屬於這一圈子。


鏈圈可以分為:有幣區塊鏈和無幣區塊鏈


有幣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需要價值通證來維護區塊鏈安全穩定有效率,比如常見的公鏈、側鏈、跨鏈等等,幾乎都有通證的設計。


無幣區塊鏈:源於監管方面原因,大企業如BAT等主要在這方面做突破事情,集中於一些溯源、記賬等無幣場景的應用開發。


鏈圈是價值的基礎

:區塊鏈的價值和未來,最後還是得由鏈圈來決定,因為任何技術的價值最後都得迴歸商業市場定價。目前,大多數企業和團隊都處在前期探索階段。


鏈圈相對務實:目前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相比幣圈、和礦圈,鏈圈裡的人則相對務實和低調。


鏈圈存在問題:探索區塊鏈在各行各業應用的”鏈圈”來說,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存在不少技術瓶頸。要實現“區塊鏈+”,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3、礦圈

幣圈炒作,鏈圈開發,透視區塊鏈幣圈、礦圈、鏈圈生態

何為礦圈呢?專注於“挖礦”的“礦工”人群。即運行比特幣軟件的群體,為比特幣提供基礎服務的群體。


挖礦,很多人沒幹過,但基本都聽過,BTC全部都是通過挖礦挖出來的。


挖礦變遷:比特幣挖礦設備經歷了四個迭代:PC挖礦、GPU挖礦、FPGA挖礦、ASIC挖礦。比特幣挖礦形式經歷了從個人挖礦到礦池挖礦的轉變。


挖礦產業: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產業:礦機、礦池、託管等業務,也進一步降低了礦工的門檻。


挖礦收益:相對於幣圈而言,礦圈更接近於生產幣的一級市場,因此,收益會更穩定一些。坊間有這樣的說法:幣圈的人風險太大,鏈圈的人技術壁壘太高,只有礦圈的人是“躺賺”的節奏”,但隨著算力的日漸增長,比特幣價格階段性見頂跡象明顯,鉅額的電費支出,礦工躺著賺錢的日子也漸行漸遠。


挖礦風險:挖礦的風險來自各方面,有天災人禍如大水衝了礦場等,還有不斷攀升的算力和高昂的電費支出,但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預期,礦圈裡的投資者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在於幣種價格的大幅波動,這是不可控的。


鏈圈價值的載體,沒有好的產品和應用,那麼都是空中樓閣;礦圈是基礎設施,確保項目能夠穩健的運行,不斷為用戶提供服務;幣圈是資金來源,炒作與融資共存,為礦圈和鏈圈輸送資金供養它們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