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響鈴:兩年,百度雲從黑馬成為一方霸主

響鈴:兩年,百度雲從黑馬成為一方霸主

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

在人們已經習慣於雲計算領域某巨頭持續領先、後續廠商被拉開可觀距離的狀態時,行業格局卻在悄然發生劇烈變動,較少受輿論關注的百度雲在歷時短短兩年快速發展期後,一方霸主之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例如,近日Forrester發佈的Q3中國公有云報告中,過去發展似乎有點掉隊的百度雲,突然出現在“卓越表現者象限”,且屬於“營收增速和市場佔有率大幅增長” 強勢入圍,百度雲正逐漸擺脫黑馬之姿而成為真正的行業領導者。

說好的雲計算格局,似乎說變就要變。短短兩年時間,百度雲從百度集團的一個小業務模塊,演化成技術能力、產品能力、行業影響力的一方霸主,從百度雲這兩年一步一步的種種表現來看,這一切可能早已在意料之中。

而云計算行業的特殊性,加之百度雲的兩年來的持續強勢,“黑馬”標籤可能也只是暫時過渡。

公有云格局未定,行業仍有“黑馬”機會

一方面,雲計算是互聯網大佬的生意,較少有中小型創業者入局,也就不存在互聯網創業浪潮中普遍出現的洗牌現象。這表明雲計算的行業格局沒有經歷過集中淘汰和淬鍊過程,現在的行業格局並不是沉澱的結果,其格局並不如其他行業在深水期後進入穩態格局,仍然一切皆有可能。

另一方面,雲計算也不符合許多互聯網行業都存在的贏家通吃現象。在表徵上,贏家通吃的領域裡的平臺到達一定規模後,新流量或用戶的流入是自然的過程,拓展和維護市場的壓力大幅度降低,但觀察當前雲計算市場上,即便是阿里雲,仍然在大投入拓展、爭奪市場,吸引企業入駐,這並不符合贏家通吃的市場特徵。

事實上,贏家通吃需要的三個條件:網絡效應(以社交圈為代表,例如微信)、規模資本效益(規模越大、效益呈幾何倍數遞增),技術先人一步(搶先技術佈局,例如百度的搜索),雲計算在短期內都並不符合。

此外,與C端不同,雲計算面對的B端市場是一個非常理性的市場,它們對雲計算平臺的選擇,會用理性的思維判斷雲計算平臺的價格、服務符合度、與企業未來發展是否匹配等,這些內容各雲計算平臺並不會因為規模越大就越強。

C端市場上,品牌做大後用戶的從眾、盲目現象也不會出現在雲計算領域。由此,每個雲計算平臺都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只要做出與客戶需求的匹配度(B端市場需求千變萬化,不存在C端市場一個方案通用的情況)。

最後,雲計算仍然是高技術行業,技術底蘊很大程度上決定雲計算最終是否被選擇。而云計算平臺背後的的互聯網大佬,本身就具備了各自的技術基底,與雲計算的規模關聯不大。憑藉各自的技術優勢,完全有可能實現市場認可的逆襲,規模帶來的市場認同進一步弱化。

歷數百度雲發展歷史的各個階段,其種種表現都決定它成為黑馬的必然性,只是雲計算的厚積薄發特性,讓這個過程來得晚了些。

第一階段:戰略定位升級,百度雲收錨起航

2016年7月,百度雲計算戰略發佈會在北京舉行,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正式對外發布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三位一體的雲計算戰略,這標誌著百度雲從“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的百度生態一部分,變成被寄予厚望的核心發展模塊,開始真正受到百度集團的高度重視。

3個月後,2016年10月,百度再度進行品牌升級,從“百度開放雲”的概念變成“百度雲”具象品牌,全面整合雲計算產品架構和服務能力,標誌在業務層面,百度雲的戰略開始逐步落地。

11月30日,2016百度雲智峰會(ABC Summit)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召開,本次峰會以“智能,計算無限可能”為主題,聚焦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三大產業。百度總裁張亞勤表示,代表著雲智數的ABC時代已經到來,百度三位一體的雲服務結構將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引擎。

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持續深化,BAT等大佬逐漸站在了金字塔之尖,而AI、大數據對算力算法的巨大需求,使得雲計算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底層基礎設施,對大佬而言,雲計算能力和市場規模已經成為判斷互聯網大佬對互聯網統治力的指標之一。

毫無疑問,百度雲在百度集團層面得到了持續的重視,這意味著在技術、資金、人才、合作方等資源上,百度雲能夠得到百度的傾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自然更快一步。而對百度而言,把百度雲打造成互聯網基礎設施成為行業標杆,亦符合其長遠需求。

2017年,ABC Inspire出爐,百度雲戰略持續優化升級,融入更多元素和理念;到2018年,落地合作層面繼續發力,金融、物聯網、政務雲等方面快速推進。到目前為止,百度雲仍在按照當初的戰略路徑前行。

響鈴:兩年,百度雲從黑馬成為一方霸主

第二階段:錘鍊內功,披荊斬棘黑馬成為一方霸主

第一階段樹立遠期戰略支撐後,百度雲的首要任務是在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上全面演進。從2016年到如今的兩年多里,百度雲相繼推出了100餘款高性能雲計算產品,以及天算、天像、天工、天智等多個智能平臺,分別提供智能大數據、智能多媒體、智能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多項服務,並推出“天衍”平臺賦能開發者,持續釋放技術紅利。

該階段,百度雲通過其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為社會各個行業提供最安全、高性能、智能的計算和數據處理服務,讓智能的雲計算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如上文所言,雲計算的技術與產品能力,並不與雲計算的市場規模直接掛鉤,而作為AI技術業內領先的公司,百度的技術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夠裨益雲計算,同時雲計算也在推動百度技術的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由此,百度雲生來就擁有技術與產品方面的領先優勢,回顧該階段百度雲的演化,主要落地在3類模塊上:

A、基礎設施層面。例如,剛剛過去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發佈了ABC STACK2.0,該系統進一步開放了百度雲ABC(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數據、Cloud Computing雲計算)技術能力,諸多基礎雲服務能力被共享。此外,百度在異構計算(一種特殊形式的並行和分佈式計算),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被譽為可編程的“萬能芯片”)、GPU(圖形處理器)特殊基礎設施雲服務等深入佈局,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B、應用層面。百度雲的服務在各垂直行業都有深耕。例如百度智能車輛雲,除了千萬級車輛併發接入能力、多種協議接入,還能為企業級客戶提供智能客服、客情分析、故障預測等智能化服務方案。

C、前沿創新層面。例如在百度雲“ABCInspire智能物聯網峰會”上,百度發佈了國內首個智能邊緣產品,與“端雲一體化”的雲計算趨勢結合,滿足日益增長的雲端計算與邊緣計算並舉的計算需求。

無論是推出國內首個智能邊緣產品“BIE”賦能邊緣設備、聯合百度區塊鏈實驗室推出面向金融、物流、物聯網等企業級市場的區塊鏈解決方案,還是拓展智能語音應用升級ABC一體機、百度智能服務機器人開放平臺ABC Robot、以及基於百度大腦最新技術能力升級ABC STACK2.0,都體現了百度通過在ABC技術領域全面發力和開放共享格局,百度雲必將持續引領雲計算領域的技術變革。

這些回過頭來看,都體現了對客戶需求與未來發展需求兩種趨勢的把握。與此同時,這一階段也是百度雲外部認可集中的時間段,體現了百度雲平臺內在的質量。

除了技術,同樣地,並不是平臺越大,安全性、穩定性就越好,前不久某大型雲平臺發生的集中無法登陸事件,讓不少客戶企業著急上火。事實上,雲計算質量的認可,第三方權威機構的評價很重要,它們比只接觸少量服務的企業客戶更能瞭解全局。到目前為止,百度雲已經獲得了多項權威認證。

2017年12月,百度雲作為黃金會員正式加入CNCF,該機構致力於統一雲計算的接口和相關標準,是開源界知名的非營利性機構和開發商協作中心,其中的成員包括谷歌、微軟、亞馬遜、英特爾等全球知名科技企業。

2018年4月,在OSCAR雲計算開源產業大會上,百度雲通過可信雲GPU雲主機(增強級)認證,並在“2018首屆MAXP(MaxPerformance)中國高性能雲計算創新大賽”中獲得MAXP-最佳性能獎,而這,是數據中心聯盟首次對GPU雲主機進行認證。

此外,百度這兩年還有諸如入選GartnerML(MachineLearning)IaaS市場指南、首次入選ForresterNowTech報告中型公有云等關鍵信任背書。

在平臺質量和外部認可下,這一階段百度雲還完成了大量的優質實踐,覆蓋了第一、二、三產業,遍及農業、鋼鐵、煤炭、傳媒、家居、車聯網等傳統與新興領域,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都出現了百度雲的身影。

例如,與廣發銀行合作的人臉身份驗證等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探索;與銀聯商務在安全和合規、基礎雲服務架構、業務層應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設立金融雲服務平臺;與華數傳媒合作推出語音助手、視頻內容分析、智能視頻推薦、內容審核等應用;與寶鋼的鋼包智能化改造合作,與首鋼的缺陷智能化檢查合作,與上海電氣的風機機械故障預測合作;以及與各級省、地市級政府的各類智慧政務合作。

對百度雲而言,這些覆蓋廣的知名企業/組織合作,除了作為能力表現的直接證據,反過來其有價值的雲計算實踐又在不斷增強百度雲的能力。

綜合來看,無論是直接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能力,還是外部的權威認證背書,或是拿得出手的實踐案例證據,百度雲都具備了充分的黑馬潛質,在特殊雲計算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就不意外了。

第三階段:生態化發展,“黑馬”將成過去時

如果說過去的優勢造成了百度雲從黑馬成為一方霸主,那麼從更遠的未來角度,一旦優勢變成常態化後,百度雲將不會再是“黑馬”之姿,而變成行業更靠前的領導者,進而終結雲計算競爭的懸念。

對百度雲而言,生態化策略將是其未來長遠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也是下一階段百度雲著重的任務。或者說,生態化這一階段,百度從很早開始就已經佈局。

2016年首屆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推出“雲圖計劃”,計劃隨後5年投入100億,打造百度雲生態,建設ABC生態圈。

目前為止,百度雲生態已經構建起包括百度雲市場、創新中心、百度雲服務中心、創舉聯盟、百度雲智學院在內的多維度外部雲生態協作體系。其中,2017年4月百度雲智峰會上推出的雲智學院,更試圖構建一個完善的知識分享和培訓體系,成為中國ABC產業的“黃埔軍校”。

除此之外,百度雲的內部生態支持上也十分可觀,Apollo、DuerOS與百度雲合作關係緊密,相互賦能,配合ABC+IoT全屋智能生態聯盟、車安全戰略合作等,讓百度雲與百度的AI大戰略實現協同。

由此,百度雲已經從單一的平臺產品變成了一個生態體系,而只有可以自循環的生態,才會生生不息。經歷過黑馬露出後,百度雲的下一步,可能是藉助戰略推動力和生態化的內在生命力,進入快速而持續的競爭反超階段。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4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5《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

6鈦媒體、界面、虎嗅等近80家專欄作者;

7“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8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