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堡壘之夜》不跟Google玩了!拒交30%分成、直接做官服下載!

作為全球最火的吃雞遊戲,《堡壘之夜》已經出現在除了安卓之外的所有主流平臺,而最近開發商Epic Games表示,該遊戲將不會登錄Google Play商店,而是直接在官網提供安裝包,很大原因是“為了避開谷歌的30%收入分成”。

據GameLook瞭解,該遊戲自去年9月份發佈之後,累計內購收入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3月中旬推出手遊版本之後,《堡壘之夜》在iOS平臺的收入也已經超過了1.6億美元,年收入有望超過5億美元,成為目前收入最高的吃雞手遊,而如果安卓版本表現能夠達到iOS的高度,則意味著Epic公司每年省下來的分成費用就達到1.5億美元。

《堡壘之夜》不跟Google玩了!拒交30%分成、直接做官服下載!

跳過Google Play:應用商店提供的服務不值30%分成費

對於《堡壘之夜》的安卓版本,開發商Epic早就確認“夏季發佈”,如果不跳票,那就意味著安卓玩家們最多再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夏季時間劃分從5月最後一個週一至9月第一個週一),但讓人意外的是,該公司在Twitter上明確表示“不會登陸Google Play商店,而是直接在官網提供安裝包”。公司CEO Tim Sweeney解釋稱,此舉是為了“建立與所有玩家之間的直接關係,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說白了,就是要避開谷歌收取的30%分成費用。

實際上,他也曾不止一次表達過對數字商店分成比的不滿,“對於開發商來說,30%的分成比太高了,剩下的70%需要覆蓋研發、運營和遊戲支持等方面的成本。在主機平臺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很多主機硬件往往是低於成本價銷售的,而且主機平臺往往會與發行商合作提供很大的營銷支持,但在開放平臺上,30%的分成對於他們提供的服務而言太高了,他們只是提供了支付方式、下載帶寬和最基本的客戶服務,我們在PC和Mac平臺已經熟悉了這些成本”。

為了提高開發者收入,Epic還在前不久把虛幻引擎商店的素材收入分成比從30%降低到了12%,而且按照這個比例返還開發者此前被多扣除的費用。

當然,Epic的這位掌門人並不是針對谷歌公司,Tim Sweeney補充說道,“谷歌是全球頂級的開放平臺支持者,比如開源的Linux就是安卓平臺的內核,這與Epic做虛幻引擎的理念一致,所以我們也開放了虛幻4引擎的完整源代碼,開放平臺的優勢在於,它可以讓所有人在不需要被批准的情況下進行創新,Windows、安卓、Mac、虛幻引擎、Linux和其他類似項目都是如此”。

在他看來,實體商店和中間分銷商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Mac、PC以及安卓這樣的開放平臺上,Epic的目標是把遊戲直接提供給玩家,我們相信玩家們也會因此受益,競爭給玩家們帶來更多的選擇,也可以做到優勝劣汰”。

當然,這麼做的危險在於,沒有Google Play的支持,玩家們找到遊戲的難度增加,甚至會遇到假包等問題,尤其是沒有訪問官網的用戶。但Tim Sweeney相信,《堡壘之夜》可以觸達絕大多數玩家,因為PC版本同樣沒有登錄Steam平臺,“只要他們簡單的搜索,就可以很快找到PC和Mac安裝包”。

沒那麼樂觀:能玩《堡壘之夜》的安卓機僅十之分之一

對於安卓版本,Epic的期望值沒有特別高,Tim Sweeney說,“《堡壘之夜》需要相當高端的安卓機才能運行,我們希望給安卓玩家帶來完整的遊戲體驗,雖然全球安卓智能機有25億臺,但我估計只有2.5億用戶的設備可以支持《堡壘之夜》”,這意味著,只有十分之一的安卓機能夠運行這款吃雞手遊,而真正能夠成為其玩家的用戶更少。

《堡壘之夜》不跟Google玩了!拒交30%分成、直接做官服下載!

《堡壘之夜》遊戲截圖

由於iOS平臺的封閉性(拒絕第三方應用安裝),《堡壘之夜》不得不上架App Store,但對於Epic來說,該遊戲對硬件的要求較高,因此能夠運行《堡壘之夜》的iOS設備實際上是多過安卓平臺的,即便是有30%的分成,龐大的用戶量也是不容錯過的。

得益於免費模式,《堡壘之夜》雖然是後發,卻在吃雞遊戲大戰中取得了優勢,成為了全球範圍內的第一吃雞遊戲,分析師認為該遊戲2018年有望達到20億美元內購收入,由於《堡壘之夜》的成功,Epic公司此前的估值也達到了80億美元。

繞開應用商店是趨勢?大廠才有資格任性

雖然《堡壘之夜》繞開了Steam和Google Play,但對於應用商店分成比表示不滿的,並不只有Epic公司。近日,《輻射》系列發行商B社在其新作《輻射76》網站問答中透露,“該遊戲會上架Xbox One、PlayStation 4和PC(只能通過Bethesda.net下載)”,而且隨後B社確認,《輻射76》不會登陸Steam平臺。

《堡壘之夜》不跟Google玩了!拒交30%分成、直接做官服下載!

《輻射76》官網問答截圖

不過,繞開數字商店並不是什麼新趨勢,除了以上兩家公司之外,育碧、動視暴雪和EA也很早都有自己的遊戲分銷平臺,但由於缺乏專屬大作而最終沒有能夠形成特別大的影響力,比如《刺客信條》、《使命召喚》以及《極品飛車》都有作品登錄Steam平臺。

然而,這種做法,或許只有資金、資源和人手充足的大廠才行得通。對於大廠來說,即便是跳過數字商店,仍然可以通過搜索廣告等營銷方式觸及大量用戶群,比如Epic此前發佈《堡壘之夜》PC版本的時候,在主流搜索引擎上,用戶看到的第一條結果就是該遊戲的官網,因此,雖然沒有上架Steam,但仍然取得了成功。

對於大多數的中小團隊而言,數字商店的優勢是無法被忽視的,無論是V社的Steam、蘋果的App Store還是谷歌的Google Play,都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尤其是手遊平臺,絕大多數的用戶都更習慣直接從應用商店下載遊戲。

如果有幸拿到推薦位,則意味著開發商憑空節省了數百萬美元的營銷費用,在擴大收入規模還是提高利潤率這個問題上,相信更多人選擇的是前者,畢竟,先要活下來,你才有機會賺更多利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