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梅雁吉祥實控人缺席:管理層借變賣上市公司資產來獲取鉅額薪酬

關注上市公司需要關注其戰略、主營業務及相關的受益群體;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經營方針相關的利益團體。在筆者看來,可以從下述四個方面切入:

首先,公司的經營發展與上下游客戶都有關,公司發展好了能夠為顧客提供更好的產品,也會向上遊供應商購買更多的產品。其次,債務投資人與公司的經營有關,在公司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債務投資人能夠收回其貸款及利息。

同時,公司經營與政府、政策相關。比如說公司能夠為當地市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公司如果做大做強也能為國家和地方繳納更多的稅款。

此外,公司的經營和發展一定與其職工有著密切的聯繫;公司發展的好,員工既能得到更好的鍛鍊,也能獲得更高的薪水。

值得注意的是,有兩類與上市公司相關的團體,即公司的管理者、上市公司的股東群體。

公司的管理者是指“董、監、高”。他們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能夠給公司的經營與發展帶來重大的影響。若經營情況良好,管理者能夠獲得更高的回報,包括高管的薪酬以及股權的激勵。

最重要的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與公司的股東關係最為密切。根據定義,股東是公司的實際所有人,可發展階段的股份增值中獲利,也能獲得到公司分發的現金股利。

不過,更需要關注的是股東群體的利益是否與上市公司的長期利益是一致的。隨著大部分投資者的換手率越來越高,投資者的利益與公司的長期利益可能出現偏離的情況

如此,鑑於近期市場表現,本文著重聚焦梅雁吉祥(600868)的股東群體,及其經營業務。

一、背景:佛系股東們

從上述觀點可以看出,關注點尚未提到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通常,實際控制人大皆為公司最大的股東,系公司的實際控制者。實控人會因為公司發展而獲得巨大的回報,眾多耳熟能詳的企業家即各企業實控人的代表。

不過,對比長期發展和表現,有些公司的實控人更看重個人利益;不乏有“XX實控人套路上市公司”或者“XX實控人掏空上市公司”的新聞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梅雁吉祥已經很久沒有實際控制人。

據歷年年報顯示,筆者統計發現,梅雁吉祥在年報最後一次出現實際控制人是在2013年;公司在2013年實際控制人為楊欽歡

令人疑惑的是,在牛熊市場交替的2015年一年內,梅雁吉祥出現了多個不同的第一大股東。經查詢,歷年年報中顯示實際控制人的數據,至少有以下幾位:

2015年1月30日,自然人許加元持股4172萬股,為第一大股東;

2015年2月27日,潘傑桃持股5038萬股,為第一大股東;

2015年5月28日,孫煜持股1251萬股,成為第一大股東;

2015年6月30日,華敏置業持股976萬股,為第一大股東;

2015年7月31日,頗具實力的證金公司成了了梅雁吉祥的第一大股東,並且把這一位置短暫的保留到了3季報。根據梅雁吉祥2015年三季報,證金公司持股736萬股位列第一大股東;

而到了年報時,梅雁吉祥的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則又成了自然人廖俊發。根據2015年年報,廖俊發在2015年末時持股為544萬股。

由上述數據可見,在第一大股東持股數量方面,梅雁吉祥的持股數量非常的分散,幾千萬股甚至幾百萬股皆可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股權分散的企業,經常出現控股權爭奪的問題。

不過,梅雁吉祥尚未發現控制權爭奪的問題。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梅雁吉祥的第一大股東們都比較佛系、有進有出,卻禮讓有加,暫未有消息透露出股東們為了第一大股東、實控人之位“火拼”的現象。

梅雁吉祥实控人缺席:管理层借变卖上市公司资产来获取巨额薪酬

這在風雲君看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梅雁吉祥的財務和運營表現既不好、也不差。

不得不關注的是,梅雁吉祥第一大股東們輪流坐莊之時,正逢寶萬之爭開始。

寶萬之爭中,除了萬科和寶能外,其他參與到萬科股權中的還有華潤、恆大和安邦等巨頭。眾多巨頭之所以虎視眈眈的想搶萬科,是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萬科都是國內最好的房地產企業之一。

好東西自然有人搶,儘管萬科的市值高達數千億人民幣。

不過,梅雁吉祥並非同萬科一樣列位優質企業。2010年之後,梅雁吉祥營收一直未超過7億元,而且營業收入呈下降的趨勢。

在成長性方面,在2010年-2017年的八年時間內,有五年扣非淨利潤是虧損的,並且波動的很厲害。而就算算上非經常性的損益,大部分時間內都只有幾千萬的淨利潤也對潛在買家缺乏吸引力

在估值上方面,梅雁吉祥尚未展示出吸引人之處。尤其是自2010年以來,梅雁吉祥多數的淨利潤都低於1億元,而其市值則更多超過50億元;這意味著,梅雁吉祥在大部分時間內是以50倍以上的市盈率成交的。

同時,梅雁吉祥表現出潛在的優勢,即資產負債率非常低。梅雁吉祥在2010年-2017年的資產負債率表現,如下表所示:

近八年來,梅雁吉祥雖業績表現平平,但其資產負債率逐年降低。雖然這個表現較以往並不搶眼,但在如今資金面偏緊之時,個位數的資產負債率總是加分項;雖然梅雁吉祥經營表現平平,但經營風險較小。

如上圖所示,就最近八年的淨資產和總資產的走勢而言,梅雁吉祥的淨資產幾乎未有增長,而資產負債率下降的原因系梅雁吉祥近年來的總負債額有所下降。

或許,沒有人爭奪的另一個原因是表現不夠差。

截止今年9月,相比於年初的高點,上證指數下跌了接近1000點,很多股票也隨之下跌。梅雁吉祥從每股5.28元/股(前復權)下降到最低2.88元/股,即使如此,梅雁吉祥的市值仍達到56億元。

隨著股指的下跌、估值的向下修正以及個別上市公司債務出現違約,經營出現困難,10-20億元的殼股一抓一大把。

梅雁吉祥受益於資產負債表穩健,雖然業績不好,但是估值和市值都不低,也在很長時間內都讓買家們望而卻步

二、領著高薪的董、監、高

從近些年的經營業績、淨資產和總資產的增長狀況透露出,梅雁吉祥的管理層呈現出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平平庸庸的經營。

即使業績不盡如人意,但梅雁吉祥公司的董監高們卻在工資上收益頗豐:根據2017年年報,19名董監高人員(不計算獨立董事)合計領取薪酬1978萬元,真正做到了人均年薪百萬。

梅雁吉祥实控人缺席:管理层借变卖上市公司资产来获取巨额薪酬

2017年董監高人員領著這麼高的薪水,又為上市公司做出了哪些貢獻?財報顯示:

2017年梅雁吉祥營業收入2.43億元,相比於2016年的3.63億元下降33.05%

2017年梅雁吉祥扣非淨利潤1147.80萬元,相比於2016年的9697.15萬元下降88.17%;

2017年梅雁吉祥的淨資產從2016年的22.46億元略微上升至23.21億元,而總資產則從25.01億元略微下降至24.00億元。

或許正是憑藉著前述信息,平庸的業績支撐著梅雁吉祥的19位董監高們拿到了年均百萬的年薪。

公告顯示,這種現狀與梅雁吉祥的高管薪酬政策有直接關係。梅雁吉祥的高管薪酬政策是基於歸母淨利潤的,“當年度實現淨利潤數值為正的時候,提取不超過4%作為公司董監高的獎金。”

梅雁吉祥实控人缺席:管理层借变卖上市公司资产来获取巨额薪酬

所以,在2017年歸母淨利潤為1.16億元、高出主營利潤約1億元的情況下,梅雁吉祥上市公司可提取464萬元作為董監高的獎金。

當然,如此高的獎金數額也為總額高達近2000萬元的薪酬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2017年年報顯示,梅雁吉祥2017年非經常性損益達1.04億元,其中的1.18億元來自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大額的非流動資產處置主要來自於股權處置收益:

梅雁吉祥实控人缺席:管理层借变卖上市公司资产来获取巨额薪酬

參照《上市公司套路學》的相關信息進行對比,這賣資產一般都是“扭虧為盈”或者“保殼”的神器,梅雁吉祥一度在扣非淨利潤虧損的時候深諳“套路”。

令人疑問的是,2017年在經營尚好的情況下,為何要賣資產?有一種觀點認為,賣資產能夠為管理層帶來好處。

在筆者看來,若梅雁吉祥2017年的淨利潤僅為1100萬元,這大約相當於其當年扣非淨利潤,這使高管能夠拿到的獎金僅有44萬元,這與大約1500萬元的工資及用2000萬的董監高薪酬減去464萬獎金的情況相比,不值一提,因此使得管理層必須得想點辦法“提升業績”。

因此,出現了2017年財報數據,梅雁吉祥2017年的扣非淨利潤為1100萬元,而在2017年向高管發放了總計2010.4萬元的薪酬。

對比1100萬元和2010.4萬元,公司的利益相關者都有誰?

對於一個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投資者確實要防止高管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上市公司的行為。

三、中睿系:新來的大股東

自2013年以來,梅雁吉祥就不再有實際控制人,反之卻是多個莊家輪流坐莊;而且,“輪流”第一大股東現實表現的是:買了就是為了儘快賣,沒啥進取心。

不過,此情況在2018年出現改觀。2018年3月7日,梅雁吉祥發佈了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報告書顯示,中睿系旗下煙臺中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中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自2017年年底開始買入陸續買入梅雁吉祥的股票。

公告顯示的具體表現為: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2月14日,煙臺中睿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合計增持梅雁吉祥1969萬股,佔梅雁吉祥總股本的1.04%。同一時間,煙臺中睿的一致行動人中科中睿通過證券交易所的集中交易合計增持梅雁吉祥7522萬股,佔梅雁吉祥總股本的3.96%。

2018年3月6日,煙臺中睿通過證券證券交易所的集中交易增持梅雁吉祥59萬股,佔梅雁吉祥總股本0.03%。本次交易完成後,中睿系合計持有梅雁吉祥9550萬股,佔梅雁吉祥總股本5.03%,成為第一大股東。

梅雁吉祥的二股東系恆大旗下公司。

在2016年寶萬之爭之時,恆大人壽順手買入了梅雁吉祥的股票,持股比例高達4.95%,略低於舉牌線。但,有傳聞稱恆大人壽買梅雁吉祥只是做短線交易,有損巨頭形象,恆大旗下另一公司仲勤投資就斥資6.4億元買下9490.75萬股梅雁吉祥股票,持股比例剛好5%,觸及舉牌線。

同時,該報告書還透露,中睿在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後,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將依據證券市場的整體情況並結合梅雁吉祥的業務發展以及股票價格情況等因素,擬繼續增持不低於940.75萬股且不超過9940.75萬股的股份。

不同於之前歷任,本次新來的大股東不僅買的比較多而且承諾繼續買,並且公開直指試圖謀取控制權。

梅雁吉祥实控人缺席:管理层借变卖上市公司资产来获取巨额薪酬

公告透露,中睿系持大股進入,梅雁吉祥的管理層卻不歡迎,因為在於中睿系試圖更改梅雁吉祥的管理層薪酬。

如前述情況,梅雁吉祥管理層唯一的成果就是降低了企業的負債率,使得這個利潤並不高的企業看起來比以往更有價值。

那麼,降低負債這一行為能反映管理層的優秀嗎?

風雲君認為,這並非如此,梅雁吉祥這幾年一直降低負債率更多的像是為管理層服務。

有美國著名的投資者曾表示,那些不持股的公司管理層並不需要做英明的事情,尤其是梅雁吉祥的2017年,那些共領取2000萬薪酬的董監高們合計持股20萬股,目前梅雁吉祥股價為3元/股左右的情況下,不持股的公司管理層唯一的追求是少犯致命的錯誤。

只要犯錯少,公司能正常運營,他們就能不斷的從公司賺取大額的薪酬。

中睿系入主試圖改變這一邏輯怪圈,管理層自然要為自己的荷包而戰。

2018年4月21日,梅雁吉祥發佈了關於董事會不予提交股東新增臨時提案的公告。公告稱,

梅雁吉祥9名董事一致反對中睿公司提交的降低他們薪酬的方案,並不予該提案提交股東大會。

在風雲君看來,這個議案表決情況完全合乎情理。如果有幸能做董監高,並且掙多少錢可以自主的情況,一旦被認為掙得太多,現在卻需要削減削減。

梅雁吉祥的董事們在這件事情上,一邊做運動員,一邊做裁判員。

2018年5月4日,梅雁吉祥召開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中睿公司的代表與梅雁吉祥的高管又在這個問題上在股東大會上進行了唇槍舌戰。

中睿公司認為,梅雁吉祥成立的薪酬委員會沒有資格批准董監高的薪酬方案,權利應該在股東大會來批准,以及新增臨時提案董事會也沒有不予提交的權力。

而梅雁吉祥的董秘解釋道:股東把具體報酬方案授權了總經理制定,並且把制定的流程授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批准,所以薪酬委員會的權限是沒有問題的。

雙方莫衷一是。

中睿公司成為第一大股東後,最終是否能削減梅雁吉祥過高的董監高薪酬至今沒有答案。

風雲君認為,如果梅雁吉祥業績蒸蒸日上的話,董監高多掙點也是理所應當。而如果梅雁吉祥的業績忽上忽下或者不斷下滑的話,那麼董監高持續拿高工資就說不過去了。

結束語&2018中報簡評

梅雁吉祥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400萬元、歸母淨利潤677萬元,扣非淨利潤307萬元,經營活動現金流1568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8.67%、93.84%、71.51%和60.04%。

值得注意的是,這公司以前的證券簡稱為“梅雁水電”。中報顯示,營業收入下降主要因為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降雨量減少,導致水電收入同比減少47.00%;。而淨利潤減少的原因除了發電減少因素外,還跟上年同期因出現股權轉讓獲得9949.46萬元的投資收益有關。

那麼,主業上的天然屬性是靠天吃飯,跟降水有關,董監高為業績提升所能做的有限,領取2010.4萬元的薪酬的22名董監高人員,莫非只負責幫助中小投資者把握賣資產的時機?

眾所周知,賣資產是不可持續的,梅雁吉祥的總資產已經連續10年下滑,畢竟2007年梅雁吉祥資產高達82億元,如此,能留給這些董監高們賣的資產已經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