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國民黨將領孫立人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十七:陸軍2級上將、陸軍副總司令、臺灣防衛總司令、新一軍軍長孫立人。

提到抗日戰爭,就不能不提新編第1軍軍長孫立人,其主要作戰功績是參加中國遠征軍,2次入緬甸作戰,共擊斃日軍3萬3千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孫立人,字撫民,安徽廬江人。其外形時尚俊朗,學歷很高,精通書法、建築,還是個體育明星。其具有西方的價值觀和行事風格,在軍事教育、訓練方面有很高的水平。

孫立人在作戰指揮方面有一定水準,但遠沒有到達“戰神”、“隆美爾”的高度。新1軍戰場表現在五大主力中屬於殿後,按照東北民主聯軍的評價,其戰力略遜於廖耀湘的新6軍。

孫立人個性率性、耿直,素來與上司、同僚不和。後來被調離一線部隊,出任陸軍副總司令,致力於軍事教育、編練工作,整編撤退去臺國軍,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與預備軍官制度。

1955年遭蔣介石認定叛變被軟禁,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1988年臺監察院認定孫立人無叛亂意圖,2014年7月,臺灣監察機構間接為其平反。






孫立人自幼勤奮讀書,考入清華大學。他多才多藝,精通英語、德語,是建築師、體育明星,還是書法家。後公費留學,並決心投筆從戎、改學軍事。

孫立人(1900-1990),字撫民,號仲能,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人。其父孫熙澤是光緒年間舉人、登州知府,對其管教極嚴。他在7歲時開始入學,9歲隨父親去青島,入德文小學學習。

14歲赴美學習土木工程專業,1920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安徽省第一名)。孫立人帶部隊後,對於作戰工程土木具有一流水準,這與他的專業有很大關係。

孫立人和籃球隊合影,前排右一為孫立人。

孫立人身高185,在體育方面亦有專長,在校擔任校籃球隊長。1921年入選國家籃球隊後衛,5月參加第五屆遠東運動會,為中國在國際大賽中獲得第一次籃球冠軍。


孫立人與父親孫熙澤合影。

清華大學畢業後,孫立人考取公費留學,直入普渡大學三年級加修土木工程學。1925年他決意改學軍事,考入有 “南方西點”之稱的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從此步入軍旅生涯。

1927年軍校畢業後,孫立人遊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體系和訓練。1928年,孫立人回國在中央黨務學校任軍訓隊長,後在陸軍教導師、憲警教導總隊任職。

孫立人在清華大學與同學們討論(穿白鞋者)



孫立人出任三軍司令部侍衛總隊副總隊長、財政部稅警總團第2支隊司令兼第4團團長。孫立人在部隊建設、訓練上狠下功夫,摸索出中美結合的培訓體系。

1931年蔣介石為加強對軍隊的領導,在德國顧問建議下,成立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官兵從陸軍教導師、憲警教導總隊中挑選。經總隊長和德國顧問推薦,孫立人出任副總隊長。

然而侍衛總隊副總隊長雖然天天和蔣介石等高級領導打交道,孫立人卻不想過這種枯燥的日子,他想到能發揮自己特長的一線部隊去。幾經波折,剛成立的稅警總團使他眼睛一亮。

稅警總團是隸屬於宋子文財政部的軍事武裝,其裝備、訓練、編制不同於普通國軍,堪稱精銳中的精銳。1932年,稅警總團大力擴編,尋找練軍人才,孫立人提出要求調動。

宋子文接見了孫立人,對其談吐、形象、才幹極為欣賞,立即拍板請孫擔任稅警總團團長。孫立人上任後,立即招兵買馬、強化訓練,灌輸自己的管理和軍事理念,使稅警總團氣象一新。

1932年,“一二八”抗戰的時候稅警總團以第88師獨立旅的身份參戰,戰功卓著。多靠孫立人把中國傳統和美式軍事教育結合起來,制訂出獨特的訓練制度和方法,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抗戰爆發後,孫立人率稅警總團參加淞滬會戰,並身負重傷。次年傷愈歸隊後參加武漢保衛戰,並2次立功。其後在長沙重建稅警總團。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稅警總團開拔奔赴淞滬會戰前線,駐守薀藻浜,後因側翼被優勢日軍突破,被迫退守蘇州河南岸。成功阻擊日軍橡皮艇七次渡河。

11月3日拂曉,日軍大軍偷襲蘇州河。孫立人稅警總團激戰八小時將日軍擊退。孫立人慾破壞蘇州河周家宅上的浮橋,日軍火炮炸成重傷,全身中彈片十三處,昏迷三天三夜、奄奄一息。

11月12日,宋子文派弟弟宋子安將孫立人送到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並求名醫悉心治療。次年2月孫立人傷愈歸隊,又率部參加了武漢保衛戰,兩次立下戰功,逐在軍界嶄露頭角。

孫立人奉命赴長沙重組稅警總團,並擔任總團長。重組的稅警總團以淞滬會戰後傷愈歸隊稅警老兵,加上新募兵員,總規模為3個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擴張至六個團規模。

1941年12月稅警總團被迫交出一半兵力給陸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出任少將師長 ,成為國軍主力師之一,隸屬於第六十六軍。



孫立人率第38師參加第一次遠征軍,獲得仁安羌大捷,後兵敗退入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迅速提升戰鬥力,在第二次遠征大敗日軍。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

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陷於絕境。18日凌晨,孫立人親自指揮113團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

孫立人解了7千英緬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

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

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為新1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2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佔於邦。於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22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

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

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軍隊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3月14日攻佔堅布山天險,叩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新38師和新22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1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任新1軍中將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30師。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2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1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八莫、南坎。

1945年1月27日,新1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1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佔臘戍,3月23佔領南圖,24日佔領細胞,27日攻克猛巖,勝利結束第2次緬甸戰役。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1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立人率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23軍投降。抗戰勝利後,新1軍與新6軍被調往東北進行內戰,憑著優勢武力,曾在作戰初期取得上風。



孫立人新一軍到達東北,東北民主聯軍第一次與王牌軍作戰,提出了“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說法,可見孫立人部隊的強悍。

1946年1月,孫立人被派往美國參加聯合國參謀總長會議。3月下旬新1在代理軍長鄭洞國的率領下,軍乘美艦在秦皇島登陸,由於東北打的很激烈,蔣介石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

5月15日,孫立人指揮新1軍正面攻擊東北重鎮四平。另一王牌軍廖耀湘新6軍迂迴攻佔塔子山,即將切斷四平守軍的退路,林彪見戰況不利、時間緊急,先下令撤退,再向軍委電報報告。

杜聿明得到林彪主力撤退準確情報後,命令所屬5個軍進行追擊。孫立人的部隊衝在最前面,新50師強渡遼河,攻陷公主嶺、長春,隨後佔領取回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進展順利。


在救援海城的問題上,孫立人與杜聿明發生了矛盾,致使184師因孤立無援而投誠。杜聿明的部隊追軍到達松花江停住了。蔣介石下令杜聿明派一個團渡過鬆花江,佔領陶賴昭堡。

杜聿明知道此次行動凶多吉少,但不敢違令,就把任務交給孫立人。孫立人派非嫡系的新50師派一個團渡江佔領賴昭堡,果然這個團被林彪一口吃掉。

1947年,林彪為打破杜聿明的先南後北的作戰方針,先後發動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1947年1月5日,孫立人新1軍新38師1個營被民主聯軍第3師包圍,孫立人命113團主力解圍,結果在其塔木被全殲,113團團長趙狄被擊斃。

新50師150團從德惠出援也被擊潰,這是孫立人第一次見識了圍點打援的威力。2月21日,1縱、2縱、6縱和若干獨立師共12個師,突然二下江南,殲滅城子街新1軍新38師89團,佔領九臺和農安。

民主聯軍原想乘勝對德惠發起攻堅,卻久攻不下。孫立人和陳明仁立即指揮4個師北上解圍德惠。杜聿明打開了小豐滿水庫,使松花江江水大漲。企圖截斷民主聯軍退路,沒有成功。

三下江南作戰中,陳明仁的第71軍有兩個師被全殲,師長陣亡。東北主力新1軍、新6軍損失也不小。孫立人和新1軍風光不再。東北民主聯軍的口號也變了:吃菜愛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1軍。軍

孫立人認為,共軍行動積極果斷,攻擊精神旺盛, 而新1軍部隊被拆散防守,不能發揮王牌軍作用。提出放棄陣地打機動戰。這時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由潘松昆接任軍長。


孫立人與杜聿明不和,起源於第一次遠征軍失敗,在撤軍問題上產生分歧所致,以至關係越來越僵、水火不容。

在第一次遠征緬甸時,在臘戊被日軍切斷後路。在決定部隊向哪裡撤退時,杜聿明與孫立人產生分歧。杜聿明堅持按照蔣介石的命令,由密支那過野人山回國。

一貫特立獨行的孫立人主張向印度撤退。孫立人對杜聿明說:“據我所知,野人山是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地方,那裡環境惡劣, 當年若不是孟獲的哥哥孟節指點,諸葛亮很可能全軍覆滅。”

杜聿明聞聽此話,冷冷地看著孫立人:“你說此話什麼意思?” 孫立人說:“我只想提醒司令,那是一條不歸路。 杜聿明大怒而起,看了孫立人好一會兒,忍下了氣,說:“什麼也不用說了,孫將軍,各奔前程吧。”

孫立人率新1軍到達東北,亦多有不和。攻打長春時,新6軍和71軍出力最大,作為中路之新1軍在催促下,只派出第50師。杜聿明攻打長春是一著險棋,孫立人遲遲不動,友軍有覆沒之險。

杜聿明只得親自催促孫立人進軍,說明利害。但孫仍然按兵不動。戰後杜聿明有意提拔廖耀湘、打壓孫立人。新1軍首先攻佔長春,在任命長春警備司令人選時,杜聿明擬廖耀湘出任。

孫立人當眾據理力爭,表明自己功績。結果孫立人得到了長春警備司令的職務,但杜聿明多次向蔣彙報孫立人驕橫跋扈、作戰不力。旋即孫立人被調離新1軍和東北戰場。


因孫立人與杜聿明不和,蔣介石將其調離一線部隊,擔任陸軍訓練司令部總司令。去臺灣後,孫立人成為蔣介石改革軍隊的代表人物,以博取美國的認可。

因孫立人與杜聿明不和,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後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孫立人兼任總司令。

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部遷到臺灣,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幹部,一同前往臺灣訓練新兵,在臺灣建立新軍。

1948年10月,孫立人選定臺灣鳳山為新軍練兵基地,開始他一生最後一次練兵。11月,孫立人將陸訓部遷到鳳山,並調新一軍教導總隊第9期畢業學員入臺作為示範隊。孫立人的原來的新軍訓練計劃是要以新兵訓練。但當時已無可能,改為訓練現有部隊。

1948年底,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和臺灣防衛司令。1949年8月,升臺灣防衛總司令。制定實施臺澎防衛計劃,構建全島防衛工事體系,整訓撤臺的80萬敗軍。

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臺灣防衛司令。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復行視事”重任總統職,孫接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1951年5月孫立人晉升陸軍二級上將。


1955年,蔣介石逐步培養蔣經國接班。孫立人成為蔣經國染指軍隊的障礙,被蔣介石免職並軟禁,造成著名的孫立人事件冤案。

1955年6月24日,蔣介石免去了孫立人陸軍總司令職務,將其改任總統府參軍長,隨之又將孫秘密拘捕。8月20日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 諜、密謀犯上的罪名,將其革職。

蔣介石指定陳誠等9人組成孫立人案調查委員會,對孫進行“審查”。10月31日,調查委員會公佈上了長達1.6萬餘字的“調查報 告”,羅列一系列罪過。蔣隨即下令將孫立人軟禁。

孫立人被革職法辦的主要原因是,孫兼任臺灣防衛總司令及陸軍總司令,其兵權僅次於陳誠,成為蔣經國插手軍隊的一大障礙,加之他又是臺軍蔣軍中的“親美派將領”,與美關係密切。

蔣擔心孫立人擁兵自重(美國有物色人選取代蔣介石的計劃),在美國指使下另有圖謀,會對蔣氏父子有所不利。所以急於將其除去,孫立人免職後,其親信部署也全部被調離。


孫立人性格耿直,說話做事帶有西方人風格和價值觀。長於軍事而弱於政治,手握兵權而不知道利害關係,懷壁其罪,今人應引以為戒。

孫立人西方的教育與經歷,造成了他西方式的思考和處世風格,因而他與很多將領關係不和。例如他擔任陸軍總司令時,每次開軍事會議都要遲到,理由是他不想向總長周至柔敬禮。

孫立人擅長練兵,一生大的練兵有四次:第1次在海州訓練稅警總團;第2次是在貴州訓練緝私總隊,也就是38師前身;第3次是在印度訓練遠征軍;第4次是在臺灣鳳山訓練退臺國軍。



蔣介石曾當面評論孫立人,說他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

蔣介石只信任黃埔系和浙江人,重用宋子文財政系且親美的孫立人等,是想借其搞好與美關係,得到美援。孫立人手握兵權,卻看不出蔣經國接班的跡象,成為絆腳石後,必有災禍。

當蔣位置坐穩後,以密謀叛亂罪秘密逮捕孫立人,並判處無期徒刑,其夫人和女友也同時下獄,關押了10年之久。1988年孫立人平反出獄,2年後孫立人病逝臺北,一代名將自此謝幕。


孫立人彌留之際還不斷說:我是冤枉的......其新1軍老部下(當時因受傷多留在東南亞一帶),聞老軍長去世,從四面八方趕到臺北祭奠。

這些老兵都已經年逾古稀,在追悼會上全部長跪不起。靈車行走臺北街頭時,沿途亦有大量民眾下跪送行,而老兵們也相互攙扶,步行到孫立人下葬的地方,可見孫立人將軍威望之高。


美國弗吉尼亞軍校老校長親自趕來參加葬禮,並向孫立人墓獻上花圈。孫立人是弗吉尼亞軍校最引以為豪的學生之一,至今學習還擺放了孫立人畫像。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


菸酒閣大學士


提及日本侵華,我們都恨得牙癢癢的,在電視中哦們經常看到日本對我人民燒殺搶掠,攻擊我軍人的時候總是那麼的狠毒,但是他們被我軍俘獲後,卻享受著比我們都好的待遇,理由是我們不能殺他們,如果我們那樣做了,我們不和他們一樣了嗎。

請輸入圖片描述

日本鬼子由此似乎忌憚在中國橫行無忌,我們的抗戰也進行的很艱難,但是有個將軍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他就是孫立人將軍,他做了什麼呢?

在印度會戰中,蔣介石派出了自己的精銳部隊廖耀湘和戴安瀾將軍,還有宋子文的收稅部隊孫立人,本來沒有把孫立人放在眼裡,但是杜聿明,廖耀湘的部隊大敗去了野人山,孫立人一個人去了印度,在野人山裡,十萬大軍最後出來的不到3萬人。

孫立人在印度和英國,美國人匯合,因為有美國的補助,他們的部隊裝備換了一茬,而且待遇也非常高,等到他們再次回到緬甸的時候,孫立人的部隊開始發力。孫立人在仁安羌一戰中以一個團2000人殲滅了日本7000人,俘獲了大量日本軍人,怎麼處理。孫立人下來一個命令,凡是去過中國的一律殺,7000多日軍只有20多個人被放了。

請輸入圖片描述

此舉在中國境內引起極大的轟動,蔣介石和白崇禧認為會讓日軍瘋狂反撲的,孫立人不以為然,在之後的遠征軍作戰中,日本人只要是聽說孫立人的部隊來了,立馬就跑了,他們也是人,他們野害怕被活埋。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緬甸的會戰中,孫立人一個人殲滅日本10多萬人,為抗戰中殲滅日本最多的將軍,相反,看國內就不一樣了,日本人不屑於向我們正規部隊投降,他們堅持了8年之久,在蘇聯的強大火力下,他們想起來諾門坎戰役,於是70多萬人沒有任何抵抗就投降了蘇聯軍隊。


太原微事兒


提孫立人就必須提遠征軍,孫在國內時間不如其他將領多。孫立人在國外呆過,所以以國外的行事作風和思維方式,難免與國內的一些國情不符。(我在國外也生活了四年,表示幾分理解)



比如遠征軍敗退野人山回國,杜聿明老老實實聽老蔣話回國。(遠征軍敗了,英國要求往印度,委員長要求回國)孫嘛,是離蔣委員長遠,離美國人近。杜嘛,是離美國人遠,離蔣委員長近。所以孫沒聽話,後來回國去了臺灣後就倒黴了,被半軟禁狀態。不過孫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對英美環境和人脈都要熟悉許多;不同的人在困境之中有不同的選擇,傾向肯定更選擇自己相對熟悉的一方。



當時撤退時,孫立人部走的比較順利,可是,日軍的攻擊重點在杜聿明率領的主力,孫走的才很順利,如果大家都走印度,大家覺得還會是這個局面嗎?(不存在全軍撤退印度的,日軍又不是傻子)



其實到了抗戰那會以後,打仗已經不是再比誰能出奇謀,誰智慧高。比的是誰的後勤更充分,誰的補給更順暢,將領再出色,也改變不了戰爭的大勢。優秀的將領就是不犯錯。或者說少犯錯,等待對手犯錯。從這一點上看,孫就是一個普通的正常將領。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緬北反攻前沒聽說他打過什麼勝仗,緬北反攻他的戰績也不如廖耀湘。但是他練兵不錯,只是有人把他說成“東方隆美爾”,遠征軍大殺日本軍俘虜,是不是有點扯了?感覺是媒體吹牛造勢。二是遠征軍撤退時,孫立人並非因為拒絕上山而撤往印度,而是在杜聿明決定打回國內時率部撤離,換句話說,孫立人是避戰逃亡。(而且聽命於史迪威而不是國內,他們私下聯繫,那時候史迪威也已關閉電臺自己帶著隨從,扔下部隊逃跑)這二點就足矣把孫立人將軍請下神壇了。


李三萬的三萬裡


孫立人將軍是國民革命軍中赫赫有名的戰將,他早年曾就讀於清華大學及美國的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後,先後在國軍海軍司令部侍衛總隊任副總隊長、財政部稅警總團第四團任團長,稅警團後改擴編為三十八師時,他任少將師長。
孫立人將軍打出威名的一仗,就是在進入緬甸作戰時,在仁安羌的地方,以不足千人部隊擊敗日寇數千人,成功救出了被圍英軍七千餘人。經此一戰,孫立人名聲大噪,受到國內外各界的好評和褒獎。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因中、英、美指揮協調出現問題而失敗後,他沒有尊令從野人山撤往國內,而是率部撤往印度。事實證明,孫立人的決定是正確的。他的部隊基本保存下來,而從野人山撤回的部隊,大部分都葬身於人際罕至的從林山谷之中。經過在印度的訓練和補充,三十八師已成為不同以往的鋼鐵之師,在第二次遠征軍入緬作戰時,孫立人指揮強大的三十八師消滅日寇數萬人。在抗戰期間,孫立人將率部與日寇浴血奮戰,為民族立下了大功,也成為了抗日名將之一。
孫立人將軍後任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之一的第一軍軍長,解放戰爭中曾於解放軍打過幾次硬仗。
全國解放後,孫立人也撤到臺灣,並先後擔任過陸軍總司令、臺灣省的主席兼保安司令等職,上將軍銜。後因蔣介石懷疑他篡權謀反,被撤職,並軟禁長達三十三年之久。孫立人將軍於1990年病逝於臺灣。
孫立人將去世至今已近三十餘年了,但他的棺槨卻始終放置於地面,而沒有入土為安,令人費解。至到孫立人將軍的後人訪問大陸時,相關人士詢問此事,謎底才得以解開。孫立人將軍遺言:不葬大陸,棺不入土。
孫立人將軍的遊子之情、愛鄉之情溢於言表,願他的願望早日得到實現。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孫立人將軍是我最崇拜的抗日將軍。 從918事件到1945年抗戰勝利,中華民族經歷了深重的災難。去年在電視看了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活動。我們銘記歷史,是要以史為見。發奮強國。


入緬作戰中,打通了中國與外界的物資補給線,打出了中國軍隊抗戰到底的決心,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中國軍隊在國內連連失利並非本身中國人戰鬥力弱,而是缺少精良的裝備和精明的指揮官,孫立人將軍所帶部隊體現出共產黨部隊的紀律和風氣,也兼備國軍的硬仗大仗風格,訓練出了我國第一支現代化部隊,揚我國威!


仁安羌一役,孫立人將軍以一團之眾,擊潰十倍於己的強敵——日本著名的第三十三師團,解救英軍七千多人,贏得舉世的欽仰與盟友的感恩。一向目中無中國將領的史迪威將軍,也與有榮焉,且驕傲地說:“好得很……這傢伙太有種了,又不怕打仗。一個貨真價實的軍人,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孫立人,我希望英國人永遠記住孫立人為他們做了些什麼。”事實上英國人確是永記不忘將軍的。


多的不說了向英雄致敬!將軍是抗日戰爭中,不可多得的一位將軍,因為孫立人將軍擁有出眾的軍事才能和驕人的戰績,善於指揮機械化部隊,所以他被西方軍事學家譽為“東方隆美爾”。


無吳五


首先,孫立人將軍是一個愛國將領,少年時期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後赴美留學,因國家危亡,報考軍事學院,回國後在宋子文建立的稅警總隊擔任少將團長,後改變為正規軍新編陸軍第38師。


在當時,宋子文建立的稅警總隊可以說是裝備精良,素質過硬,宋子文本人擔任財政部長,使得部隊經費充足,這和其他乃至中央軍都有很大優勢,而中高級軍官均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後孫立人率領新38師參加遠征軍赴緬甸征戰,仁安羌一戰,享譽中外,僅以一團不足千人的力量擊潰日軍,救出被圍英軍及隨行記者等計七千餘人,獲得第一次遠征軍難得的一次勝利。後由於英方潰退,導致遠征軍側翼暴露,不得已敗退野人山,而孫立人拒絕執行從野人山回國命令,認為野人山綿延千里,沒有糧食,大軍深入,環境惡劣,很難全身而退,還不如率軍突擊進去印度。

結果38主力得以保全。然而剛到印度,遇到英軍,英軍居然不讓孫立人部隊通行,還要繳械。孫立人大怒,令士兵嚴陣以待。後有一位在仁安羌被孫立人將軍解救出的英國師長知道此事,立即協調解決,並幫助38師安營紮寨。新38師開始換裝美式裝備,由美國教官訓練,糧食不僅得到充足保障,營養也非常好。戰士們積極投身訓練,學會操作各式武器裝備,彈藥充足,並且學會了坦克駕駛和地空配合。後又從國內空運士兵補充,孫立人任新一軍軍長,反攻緬甸,將日軍打得狼狽不堪。
抗日戰爭勝利後,孫立人率新一軍進軍東北,後由於與杜聿明不和,被蔣排擠,到臺灣練兵。解放後,孫立人被懷疑兵變,被蔣囚禁。直到晚年才得以回覆自由。應當說,孫立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職業軍人,有著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愛國情懷,嚴於律己,帶兵嚴謹,戰術靈活,孫立人擅長練兵,有統兵之才。在軍中,孫立人威望甚高,尤其在38師和新一軍中,視為靈魂。孫立人離開東北後,新一軍在東北野戰軍的不斷作戰中損失不斷,後陳誠主政東北,新38師被改變為新七軍,後在長春投誠。


香格里拉的小帥鍋


孫立人,國民黨陸軍上將,有“東方隆美爾”之稱,畢業於美國軍事學校,是中國軍官中少有的留美代表,在抗日戰爭時期功勳卓著,在入緬作戰中一戰成名。


在1942年的時候中國組織遠征軍入緬作戰,而英軍有七千人包括軍官士兵還有英國居民沒來的急撤退被圍仁安羌,而孫立人率領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日軍將這七千人救了出來。經此一役,孫立人轟動國際,獲得了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勳章。


在解放戰爭時期,孫立人曾在東北四平擊敗過林彪,而孫立人在解放戰爭後期頗受蔣介石的重用,可以說國民黨能夠在敗退之際守住金門穩定陣腳孫立人起了很多作用,而在兩岸態勢相對穩定下來後,被老蔣下了兵權。

縱觀孫將軍立人的一生,也算無愧於國家民族,其抗日戰爭中無懼生死,在淞滬會戰中其全身中炮彈十三片後重傷昏迷,在康復後又投入到了抗日戰爭中去。而在他下的半生中,先是為老蔣守衛臺灣,後來又因為蔣介石的猜忌,被軟禁在了臺灣,也算大起大落的一生。


絕筆歷史


孫立人將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抗日英雄,在印緬戰場有著良好的表現。但最近在網上被各種地攤文學神話了,所謂活埋幾千日俘查無所考,無任何出處。內戰東北戰場初期的表現被人為誇大。其西方的教育背景及特立獨行的個性迎合了國人的某種心理。其實他當年被調離東北對他個人來說是好事,避免了陪葬的結局,保全了個人的名聲。


我是Outman


孫立人將軍簡歷大家都知道,我不必多說。坑孫立人將軍的是美國人。抗日戰爭中不必細說。收復東北時,親自開坦克,追擊叛匪讓其逃到蘇聯。忽然被美國人叫停。回臺灣訓練部隊,老美讓陳誠為行政首長,讓孫立人,做軍事首長,蔣介石作為流亡者 ,蔣中正穩定臺灣後,其實孫比岳飛都冤,後來為其平反,補發薪水。孫將軍說了,我沒有反,不用平。90年代的時候,給冰心寫了回信,一激動就去世了。人稱玫瑰將軍。


用戶騏驥


孫立人將軍是至今唯一的國際級名將,在盟國的聲譽極高,已是後無來者了。今天認識他的人比以前多點,但所知卻有很多是不盡不實的資料,有興趣的人應認真查找,別胡亂相信謠傳,有些人是刻意抹黑他的,不知今天還有什麼理由要這樣做,恐怕就是不喜歡他太過高大上吧,但他是值得這個地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