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兩個月的嬰兒就經常豎抱的壞處是什麼?

Sweet-Maiden


嬰兒經常被豎著抱,那麼有什麼危害呢?兩個月大的嬰兒就被豎抱的壞處是什麼?許多家長擔心,如果抱孩子太早,孩子還小,脊椎沒有完全發育,怕他閃著,對孩子的脊椎不好。其實,兩個月的寶寶可以豎抱,但是要注意豎抱的正確姿勢。寶寶在3個月內,不要抱很久,抱很長時間對寶寶的脊椎發育不好,父母也會覺得累。因此,當抱起嬰兒時,你必須一隻手抱住嬰兒的腰部和臀部,另一隻手抱住嬰兒的頭部和頸部,以幫助降低嬰兒頭部到脊柱的壓力。

除了豎抱外,兩個月大的嬰兒也可以:

1、橫抱:將寶寶的頭、頸、背仰面抱在手臂上、另一隻手抱住寶寶的臀部和腰部,這種抱是最常見的,也是最適合小月齡的寶寶,可以很好的使寶寶的頭和四肢得到很好的支撐。

2。飛機抱:這適用於撫慰哭鬧的嬰兒,特別是腹脹或絞痛的嬰兒。母親用一隻手臂抱住嬰兒的胸部和頭部,以確保嬰兒的頭朝外,頭部得到充分支撐。另一隻手拍嬰兒的背。其實只要方式方法正確,大人耐心仔細小心就可以。等寶寶大一點,還可以解鎖新的姿勢了。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有一次,我們帶著寶寶參見婚禮,見到一位媽媽一直橫抱著3個多月的寶寶,她擔心豎著抱對寶寶不好,所以幾乎沒有豎著抱過寶寶,都是讓寶寶平躺著,無論寶寶是睡著還是清醒。確實,很多家長和她一樣,擔心豎著抱會對小嬰兒的脊柱不利。

小嬰兒真的不能豎著抱嗎?

很多不少家長包括一些專家,認為豎著抱3個月以內的嬰兒,會影響脊柱發育,導致脊柱前移等問題。其實,這種說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國際上很多權威醫學權威組織機構並沒有反對小嬰兒豎著抱,沒有高質量的研究論文證實豎著抱會影響到寶寶的脊柱。相反,當寶寶吃完奶,建議豎著抱,給寶寶拍嗝,排出吞嚥到胃裡的氣體,還有利於預防寶寶溢奶。

什麼時候可以豎著抱寶寶?

寶寶出生數天就可以豎著抱,不過,剛開始,寶寶的頸部還不能很好的支撐頭部,豎著抱時一定要用手托住寶寶的頸部。剛開始豎著抱的時間可以短一點,隨著寶寶月齡增加,可以適量增加豎著抱的時間,讓寶寶舒適,大人也舒服。有的寶寶喜歡大人豎著抱的情況下入睡,當放平下來立馬就醒。

豎著抱寶寶的好處,讓寶寶能夠更大範圍的觀察周圍環境和人,有利於視覺發育,而不是每天都平躺著盯著天花板。隨著月齡增加,3個月以後寶寶的頸部力量就可以支撐頭部了,豎著抱可以持續更長時間了。

對於3個月以內的寶寶,除了可以豎著抱,當寶寶清醒的時候,還要讓寶寶趴一會兒,練習寶寶的抬頭,有利於增加頸部力量。多變換姿勢,有利於預防寶寶過多平躺導致的平頭畸形。


兒童營養師劉長偉


一般來說,3個月以內的嬰兒都是不建議豎抱的,更何況是2個月大的嬰兒?


2個月嬰兒的發育特點

2個月的嬰兒,在俯臥時,下巴離開床的角度可達45°,但不能持久,這說明嬰兒的脖頸力量不夠,無法支撐頭部的重量。

2個月嬰兒豎抱的壞處

一方面嬰兒骨骼發育尚未完全,長期豎抱可能會對脊椎有傷害,影響孩子身體發育;另一方面,嬰兒頭部力量較重,脖子無法支撐,如果不加以固定,寶寶身體會失去平衡,也有一定的危險性。

2個月嬰兒一定要豎抱怎麼辦

確實聽到很多寶媽反應,寶寶一橫抱就“打挺”,一豎抱就乖了,不哭也不鬧,這是為什麼呢?小嬰兒被橫抱的時候身體大部分被固定住了,活動受限,有可能覺得不舒服;但如果被豎抱,視野會變寬闊,因而會感到新奇,注意力被轉移,就不哭鬧了。


如果小嬰兒喜歡豎抱,寶爸寶媽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就是要用手護住寶寶的脖頸處,不讓寶寶的頭隨意到處晃動。

推薦3種好的豎抱姿勢

1.拍嗝式。

給寶寶拍嗝時的姿勢,寶寶趴在媽媽的肩頭,頭部由肩膀支撐,媽媽的一隻手護住寶寶的頸背部。這個姿勢的優點是寶寶大部分的身體重量都在媽媽的身上,不會對脊柱造成壓力。


2.前抱式。

寶寶背朝坐在媽媽一側的大腿上,媽媽的手臂從寶寶的下巴穿過去,放在寶寶的腋下。這個姿勢的優點:寶寶的頭部力量有媽媽的手臂作為支撐,比較安全。


3.揹帶式。

這種抱法就跟寶寶坐在揹帶裡差不多,背部緊貼媽媽的胸腹部,媽媽一隻手固定寶寶的臀部,另一隻手固定寶寶的頭部。


但是不管哪一種方法,都不可讓2個月以下的寶寶豎抱時間過長,以免對寶寶造成傷害。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孕期知識分享、育兒知識分享,育兒路上,與你同行!喜歡我的回答,就點個關注唄,謝謝!

希媽育兒


兩個月的嬰兒就經常豎抱的壞處是什麼?

菁媽想說,豎抱如果姿勢正確還好,最怕是兩個月的孩子就開始豎背。

每次看到兩三個月的嬰兒被媽媽豎著背出來我就會職業病發作:孩子這麼小來要這麼背啊,對孩子的脊椎不好啊。

為什麼這麼說?

如圖孩子脊椎發育圖,這張圖說明孩子的脊椎在新生兒期還沒有發育好,只是當孩子可以獨立自己坐了,脊椎的發育才能支撐起孩子自己豎背。

豎抱也可以要注意時間和姿勢

不少孩子到了二三個月開始對外界的事物感到好奇,豎抱時可以看到和大人視線一樣的物品,孩子會覺得特別新鮮和好奇,同時也非常開心。這時候孩子可能也會出現橫抱就哭,豎抱就好。

事實上《美國兒科協會育兒百科》第六版中提到,如果抱一兩個月的小嬰兒,主要是孩子的頭部控制能力沒發育健全,抱孩子的時候避免頭部左右晃動。

如果是橫抱時也要用手託著頭部,處於豎直的姿勢時,同樣要用託著頭部和頸部。

而二個月的孩子還是吃和睡為主,每天清醒和時候也不是非常多,也不用整天抱,可能在床上吊一些小玩具,讓孩子躺著玩。

每次豎抱不用超過30分鐘。

有時候豎抱也是必須的

二個月的孩子每天要喝七八次甚至十次的奶,每次喝完奶擔心孩子會吐奶,都會拍嗝,而拍嗝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豎抱把孩子的下巴放在大人的肩膀上用空掌心進行拍嗝。

有些孩子拍不出嗝也建議豎抱十分鐘左右,減少孩子吐奶。

所以抱豎是可以的,要注意姿勢和時間。

我是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菁媽育兒


2個月大的嬰兒身體還很軟,頭比較重,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力量不夠,軟乎乎挺不起脖子,如果經常豎抱方法又不對的話,容易讓寶寶的頭左歪右倒,長時間的抱會影響寶寶脊柱發育。

但實際上,任何月齡的寶寶都是可以豎抱的,關鍵是姿勢要正確,時間把握好。而且豎抱對寶寶來說是有好處的,一是寶寶的視野更開闊,不用對著天花板,可以看到家中的更豐富的環境,刺激寶寶的視覺神經,所以豎著抱時寶寶通常都是手舞足蹈的。二是豎抱也更方便媽媽爸爸拍嗝,避免寶寶溢奶。

當寶寶不滿2個月時,多用橫臥抱或者斜臥抱,寶寶身體整個躺在爸爸媽媽的手臂內側,身體基本處於一條直線。或者頭略高於腳,呈斜臥的姿勢。可以短時間豎抱拍嗝,豎抱的時候,動作要輕柔,寶寶的頭要緊貼大人胸膛,整個人伏在上面,一手托住寶寶的臀部,一手扶住寶寶頭部和頸部。

同時,放下寶寶的時候,始終要注意扶持著寶寶的頭,平躺放下去。相對於橫抱來說,豎抱對新手父母的操作難度更大,姿勢不容易掌握。

當寶寶的3、4個月時,頸部和背部肌肉力量漸漸大起來,能穩住自己的腦袋,豎抱的時間可以延長,不過也要注意護住寶寶,寶寶的胸和頭靠向媽媽的胸部,另一隻手託著孩子的臀部。也可以把寶寶的背貼著大人的胸膛,託著寶寶臀部,扶著寶寶胸部,寶寶的臉朝前。

當6個月大後,寶寶的頸部和背部的力量已經大大增強了,抬頭、翻身、靠坐等動作已經做得很棒,這時爸爸媽媽完全可以放心豎抱了。


甜甜圈伐木累


兩個月的嬰兒就經常豎抱的壞處是什麼?


兩個月的嬰兒,其實不建議長時間的豎抱,因為這樣做,容易給嬰兒的身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



1.大人長期豎抱嬰兒,他的頸椎長時間的被過度重壓,會導致嬰兒的頸椎受損。

2.嬰兒的頭部無法自立,長時間傾向一邊,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歪脖子。

3.嬰兒頸部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還不能獨立支撐起頭部的重量,一旦嬰兒頭部下垂,容易壓倒嬰兒的食管。

4.嬰兒的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整,嬰兒如果長期被豎抱,那麼就會影響到脊椎的發育。


橫抱式寶寶的脊椎並沒有變形,但是經常被豎抱的寶寶,他的脊椎彎曲的弧度更大了,出現了明顯的變形。





兩個月的嬰兒要怎麼豎抱?


1.如果大人要豎抱嬰兒,一隻手要護住嬰兒的屁股,另一隻手要始終緊緊護住嬰兒脆弱的頸部和脊椎,儘量讓寶寶的身體向媽媽身上靠,減少寶寶頭部的受力。


2.如果寶寶的頸部肌肉發育快,能短時間支撐頭部,那麼媽媽可以適當地豎抱寶寶,但是時間儘量控制在15-30分鐘以內,而且媽媽的手不能離開寶寶的頸部。


4.如果寶寶是1-3月,最好是橫抱式,偶爾媽媽可以採用半臥位抱式,把寶寶的頭部放在大人的臂彎裡,大人的雙手託著寶寶的屁股和背部,這樣寶寶是面對著大人。



5.寶寶3-5個月時,他的頸部和背部的肌肉支撐力會慢慢增強。3-4月的寶寶,可以從半臥位抱式慢慢轉變到豎抱式,但是時間不適宜過長,讓寶寶的頸部有適應的過程。


如果是4-5個月的寶寶,他的頸部發育越來越完善了,那麼就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地使用豎抱式,可以讓寶寶坐在媽媽的臂膀上,寶寶的面朝正面,媽媽的手部託著寶寶的屁股。




6.如果寶寶是6個月以上,寶寶的脊椎和頸椎的肌肉非常的發達,已經能夠長時間地支撐的頭部,這時候,媽媽可以自如地選擇各種豎立抱式。比如:向外豎抱,向內豎抱,半臥位豎抱。






大家好!我是星星媽育兒說,英專二胎快樂媽媽,有書籤 約作者,倡導正面管教和科學育兒,每天分享育兒和孕產 知識,感謝你的閱讀和關注!




星星媽育兒說


兩個月的嬰兒,如果經常豎抱的話,是會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有一定傷害的。

下面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過早地豎抱嬰兒的壞處:

1、不利於寶寶的脊柱發育。


嬰兒的身體發育一般是遵循著遵循從上倒下、從中心到四周、從大肌群到小肌群的規律。所以寶寶最早的協調動作就是頭部運動,一般一個月左右的嬰寶寶就可以抬頭了。

但這時候寶寶的頸部,還沒有辦法支撐頭部的重量,所以我們一般在滿月做兒保的時候,觀察寶寶的抬頭情況,都是抬起來幾秒鐘就會趴下去。

這個時期的寶寶,只能用眼睛跟頭部的轉動,來追隨物體的移動。頸部是完全沒有支撐力的,如果過早的豎抱,那麼頭部所有的重量,都壓在了頸椎的上面,是非常不利於寶寶脊柱的健康發育。

到了兩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就能夠抬頭數分鐘以上,但這時候的頸部發育,還是不足以完全支撐起寶寶頭部的重量。後面當寶寶長到三個月大的時候,他的胸部才可以離開床面,用軀幹支撐起上半身的重量,這個時候的寶寶,才有條件去支撐頭部重量。

所以建議家長們在三個月之後,再嘗試豎抱的方式。注意這種情況也是需要根據寶寶們生長髮育的具體情況來區別對待的。三個月只是一個‘普標’,如果你的寶寶在此時的身體發育,並沒有滿足可以豎抱的條件時,還是請家長們慎重選擇這種方式,畢竟寶寶的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2、影響了寶寶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

上面第一點已經跟大家提到過,“嬰兒的身體發育一般是遵循著遵循從上倒下、從中心到四周、從大肌群到小肌群的規律。”寶寶頭部發育之後,接下來就是四肢的運動發育,比如會動手動腳啊,這裡也有很多兒保的指標,比如:寶寶能不能吃到自己的手啊;雙手能不能握住東西啊等等。

嬰兒學會一個動作的意義,就在於它促進了寶寶神經系統的整體發育。

如果這個時候進行人為地干預,比如在嬰兒頸部及軀幹運動,尚未發育完全的時候,就強行讓其完成,這樣做的後果就是阻礙了嬰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進程。

再有如果在嬰兒尚未發育成熟的時候,選擇錯誤的豎抱姿勢,那麼也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確實需要家長一定注意,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只有根據嬰兒生長髮育曲線,來科學地進行訓練,才能幫助寶寶更好的健康成長。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空媽是個處女座


兩個月的寶寶除了拍嗝之外,其實不太適合豎抱

  • 這個階段的寶寶頭頸無力(headleg)的情況還是很明顯的,也就是頸部力量很弱,無法支撐頭部的重量。
  • 寶寶的脊柱是“C”型,並不是成人的“S”型,沒有形成直立所必須得生理彎曲。
  • 寶寶的腰背部、頸部肌肉都沒有發育完善,無法提供支撐和保護。



如果經常豎抱寶寶會有什麼壞處

1. 經常豎抱對寶寶的脊柱會有一定的壓力

雖然大人會護著寶寶的脖頸和背部,但是寶寶自身還是會承受一定的壓力,久而久之,會不利於脊柱的發育。

2.不利於大運動的發展

尤其是俯趴和翻身,寶寶豎抱久了,就會更加習慣豎抱起來的寬闊視野,再想讓他躺在床上,練習俯趴,都非常困難了,一放就哭,只能抱起來,還不能橫抱,只能豎抱,無疑給大人增加了負擔。

最重要的是,寶寶會喪失很多大運動發展的機會,而大運動都是環環相扣的。



比豎抱更好的方式

1.袋鼠抱

家人靠躺在沙發或床上,身後墊個墊子,讓寶寶側臉俯趴在胸前,此時可以和寶寶互動,鼓勵寶寶抬頭,這個抱姿也能很好的增進親子關係。

2.飛機抱

飛機抱也能讓寶寶看到不一樣的視野,同時也能練習俯趴,還能緩解腸絞痛,這個姿勢並非只能腸絞痛時使用,平時寶寶清醒的時候,都可以使用。

3.俯趴

俯趴時鍛鍊寶寶脖頸力量和脊柱力量最好的方式,只有充分的俯趴,寶寶的頭部越抬越高,頭頸力量增加,背部力量增加,豎抱的時間才能增加。

所以,寶寶能否豎抱,以及能豎抱多久,不是靠月齡來分辨的,而是靠頭頸力量來判斷。

與其家人腰痠背痛的豎抱著寶寶,不如讓寶寶多俯趴,這是大運動的第一個環,俯趴著看繪本、和大人互動都是很好的方式。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墨仔媽媽,一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的嬰幼兒睡眠指導師,與孩子一起成長,最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養育孩子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知識

墨仔媽媽育兒


在寶寶出生的前六個月以內,一般不建議將寶寶豎著抱,這是因為寶寶的脊柱還沒有完全發育好。而且一般在新生兒期,寶寶的頭部重量所佔的身體比重還是比較大的。這時候,寶寶的脊柱可能無法完全成熟頭部的重量,就可能會影響脊柱的發育,甚至有可能導致受傷。

但是,有的時候,無法避免的還是要將寶寶豎著抱,比如,在寶寶喝奶結束之後,一般是需要幫助寶寶拍嗝的,而拍嗝的最佳體位就是豎著抱。

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也很簡單,既然剛才說了,不能豎著抱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擔心頭部重量對脊柱的損傷,那麼,我們用一種辦法托住頭部,這個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

到了六個月之後,寶寶的脊柱開始發育成熟,強度也開始增大,這個時候就可以豎著抱了。倒是,仍然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寶寶彎腰,駝背,於是,這個時候,坐凳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幫助寶寶身體直立。


阿卡醬醫生


新生寶寶的脊椎完全是直的,身體、骨骼比較柔軟。當寶寶3個月左右抬頭動作時---頸椎前凸 ;6個月左右獨立坐時---胸椎後凸;到寶寶1歲前後學步時---腰椎前凸;脊椎S形一直要到6-7歲才為韌帶所固定。 如果在這個階段做了一些傷害寶寶脊柱的行為,導致脊柱發育不良,寶寶駝背、高低肩等問題,會影響寶寶日後的個人形象和氣質。

豎抱傷脊椎?姿勢不正確才是大忌!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豎抱有明確的意見:任何月齡的寶寶都可以豎抱,但是一定要確保他們的頭、頸椎和脊椎在同一垂直水平線上。

其實只要寶寶能力達到,姿勢正確,橫抱,豎抱都沒多大區別,不過是脊柱承受重量的方向不一樣,因此在平時家長不妨多學幾種抱娃方式。

橫抱的時候脊柱承受的壓力分佈比豎抱更均勻,對於小月齡寶寶,還是要以橫抱、斜抱為主, 3個月左右就可以試著豎抱了。通常6個月大在豎抱寶寶時候,就不用刻意托住他的頭和頸了。

各種抱姿的方式---豎抱;搖籃抱;面對面抱;趴式抱等。無論什麼樣的姿勢,只要你的寶寶頭部和胸部有足夠的支撐,就是對的。

使用腰凳、揹帶和推車的那些事兒

1,出生6個月以內的孩子,如果坐的時間過長,姿勢不正確,頸部、脊柱和腰椎得不到有效的支撐,對寶寶的發育不利。10公斤左右,並且10個月或者更大的時候,才能使用腰凳。

2,背巾和揹帶不但能促進父母與寶寶親密的關係,給寶寶營造出安全感,還可以解放寶爸寶媽的雙手。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嬰兒頭部容易在揹帶中向某一側傾斜,不利於頸部和脊柱發育,而且可能造成「偏頭」。所以我們要在確保安全下使用帶寶寶的工具。

當寶媽奶爸疏忽寶寶時,出現以下使用錯誤:

A,用揹帶時寶寶的身體過度蜷曲,下巴和胸膛距離太近導致堵塞呼吸道。

B,揹帶、背巾沒有支撐住寶寶的頭頸和背部,容易晃來晃去,損傷頭部、頸部和脊椎。

C,寶寶的身體姿勢沒有固定好,出現滑落;姿勢偏移後產生窒息;腿垂下來導致髖關節發育不良等風險。

3,8個月以下的寶寶,最好選用小床式推車,不能太軟或太硬。孩子1歲以後,才能使用軟靠背的推車,不能坐時間太長,讓孩子學學走路,適當活動。

寶寶可以睡軟床嗎? 睡軟床會影響脊柱發育,導致寶寶日後體型變形;容易遮擋寶寶的口鼻,導致寶寶窒息,危及生命。

寶寶乃至學齡前兒童需要軟硬度合適、單獨的嬰兒床墊,席夢思等軟床墊並不合適!

小編補“叨”:很多人含胸駝背,是脊柱的不正確受力,而不是維持某個姿勢導致。發育的時候,站立或者坐著姿勢不正確,長時間背重物,或者伏案工作,讓脊柱過多承受了不正確方向的身體重量,導致的脊柱扭曲或者變形。在寶寶能夠坐穩之前,最好還是讓寶寶多趴著,多抬頭,可以鍛鍊核心肌肉(腰腹背肌),力量足夠了自然能夠坐穩。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只要對必要的部位有足夠的支撐,沒有什麼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