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019年中國數字金融峰會"召開 論道數字金融的生態進化之路

作為最早和科技融合的傳統業態之一,數字金融行業近些年來一直備受關注,爭議不斷。

進入2019年,金融數據圈也迎來了史上最冷的冬天。這一年,金融數據圈第三次被整治。在此之前,金融數據行業從崛起、瘋狂生長,直至冷靜。

這種"過山車"背後是金融數據業態趨漸成熟,而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席捲之下,主動進行數字化轉型,用科技重塑業務發展模式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的共識。而未來金融行業發展必須將仰賴更多科技力量的加持,而金融科技的基石就是數據。未來金融行業的走向是什麼?它對傳統企業能帶來什麼價值?通過數據怎麼看到一個真實的金融世界?金融數據行業還有哪些創新和機會?

12月20日,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指導下,由《國廣財經》主辦,《每日經濟新聞》、《環球財經》、《中新經緯》聯辦,《曉程序觀察》協辦的"2019年中國數字金融峰會"在北京召開,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張梅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郭玖輝、國廣財經聯合創始人孟東煒等嘉賓先後致辭並發表主題演講。

​本次峰會上,由國廣財經、德勤聯合發佈《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直陳金融業加速變革的態勢,隨著新的技術手段不斷湧現,數字化轉型將重塑中國金融業的競爭格局。

同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國廣財經、環球財經還聯合發佈了首個《全國跨界數字金融聯盟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共同推動數字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正如國廣財經聯合創始人孟東煒所言:"金融科技的基石是數據,為了能通過數據看到真正的金融世界,我們想要構建金融信息的系統架構,而這個架構由三部分級成:第一基礎及數據板塊,第二信息應用板塊,第三銷售及服務板塊,但每一個板塊它所需要不同的資源稟賦。

數字金融的生態進化之路,才剛剛開始。

數據是金融科持基石 數字金融行業將愈加規範

2019年對中國金融科技領域而言,這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其中數據安全則是被監管的重中之重。2018-2019年,至少有9起數據安全的大事發生,比如:2018年6月,圓通10億條用戶信息被出售。

事實上,金融信息對於個人、產業、乃至國家都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今天金融大數據產業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關於數據安全,用技術手段干預已經成為共識。事實上,金融創新型技術的應用也不斷受到頂層認可,資本對創新科技的態度也不離不棄。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金融科技(FinTech) 發展規劃(2019—2021年)》,標誌金融科技正式成為國家層面重點統籌發展的領域之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郭玖輝表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以及開放,金融科技的應用和變革,都值得期待。而未來數據是金融科技的基石。隨著行業體量的增加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數據被作為一種資產運營並在各行各業擴展應用場景。數據會幫助金融企業重塑生產、決策甚至商業鏈條。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影響下,金融領域的信息壁壘被衝破,金融業的競爭格局被改寫。"

​"金融+媒體+技術" 智能數據更好賦能產業

最近互聯網公司非常流行一句話"科技向善"。谷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非正式口號"DO NOT BE EVIL"。這些被很多公司當做行為準則。事實上,科技發展速度太快,力量太強,這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失控,危害將是巨大的。

孟東煒認為,金融數據行業監管勢在必行,但是數據無罪,關鍵是要看場景,其底層邏輯還是要理清如何合理合法地應用數據。

這就需要重新思考金融信息產業鏈,孟東煒發現要做好這件事必須具備三種能力,金融+媒體+技術。

首先,要構建一個可溯源的數據商品的交易平臺,這個平臺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1、數據的交易和場景的綁定;2、交易過程可溯源。

為此,國廣財經要通過博聞數據庫、通達數據集市、強識實體庫等產品,向金融市場不同層次的參與者額提供新一代的財經信息服務。

"我們國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全球十大金融信息商全是美國公司,作為金融開放的基礎條件,我們需要快速構建強大的金融信息服務能力,國廣財經已經意識到這件事的複雜性、緊迫性。"孟東煒說。

科創金融數據更好地賦能實體產業

從遠古時期的結繩記事開始,人類對數據準確性的追求就有跡可循。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大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18年我國大數據帶來的產業規模約5400億,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逾10000億。利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方方面面的治理水平,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正成為時代的要求。

事實上,大數據在國內的一些地方區域已經開始和產業一起結合並落地生根。

不過,這還是起步階段,科創和產業融合不夠深入,產業發展的協同協還有待提升。這其中有三大原因:

1、 區域產業結構整體趨同,引起同質競爭。

2、 良好的要素管理機制尚未成型,缺乏對區域長遠協同發展的統籌把握和長期規劃。

3、 創新要素分散,缺乏流量和配置機制。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浙華科服總裁馬勇認為,科創和產業結合需要進行三方面升級:

1、 產業層面:產業競爭的本質由"市場規模優勢"轉向"創新能力優勢",科技創新即是這一轉變的基礎。

2、 政策層面:產業政策更加聚焦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發展。

3、 從科技研發、創新到產業成果落地、轉化,虛實結合,有效推進,合力打造輻射長三角地區的創新共同體。

"科創金融賦能體系,即創新賦能、金融引領、體系重構,以"塊狀經濟"的主體——縣域為最小的子單元,通過合夥人架構聚集、串聯起來,一盤棋考慮、體系化運營。"馬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