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靠“誠信”斬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訂單|破譯海亮集團的成長密碼

【越商】

1.屢次逆勢成長,新危機下能否涅槃重生? | 破譯海亮集團的成攻密碼(一)

2.靠”誠信“斬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訂單 | 破譯海亮集團的成長密碼(二)


商道如人道。

有各種各樣的人,也有各種各樣的企業。

機巧狡詐者,可得一時之利;誠實守信者,可享一世之益。

縱觀海亮集團的發展史,離不開“誠信”二字。

靠“誠信”斬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訂單|破譯海亮集團的成長密碼

1996年亞洲金融海嘯,海亮集團逆勢而行,上馬銅管生產線,勇氣可嘉。

但現實遠比想像的要殘酷。新上馬的銅管生產線,靠零星的小單子無法養活。可大企業又看不上他們:一家小企業生產的新產品,質量有保證嗎?生產能力能持續嗎?服務跟得上嗎?面對這一個個懷疑,馮海良不知如何才能去贏得自己的第一個大客戶。

身處險境的馮海良決定背水一戰。

當時,與海亮一牆之隔的盾安集團已經頗具規模,其主營項目是製冷設備和中央空調,需要大量的銅管做配件。

馮海良主動找上門,請他們試用海亮的銅管產品,並且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承諾:先試用,後付錢,如果產品質量達不到盾安的要求,分文不要。

可能是被馮海良的誠意打動,盾安老總答應先下5噸銅管的訂單。

馮海良靠誠信斬獲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訂單。也正是這筆試訂單,開啟了海亮一路開掛的人生。

盾安在試用中發現,海亮雖然是初次生產銅管,但產品性能的穩定性不亞於老的供應商,而且產品價格更低,後續服務更到位。於是,他們的第二個訂單馬上翻了8倍,變成了40噸!

馮海良如法炮製,用“先試用、後收款”的辦法敲開了一家又一家紹興企業的大門。

接下去,一個難題擺在了海亮面前:本地企業,互相之間知根知底,只要產品試用好,貨款總是能收回的,但對底細不清的外地企業,還敢不敢採用“先貨後款”的辦法呢?

馮海良的答案是:繼續做!

不僅做,還明確要求公司要做到“超前的誠信服務”——“送貨上門、免費試用”。從此以後,這個策略成了海亮開拓市場的法寶。

這在上世紀90年代的商場中,絕對算得上一股清流。當時的商場,最流行的就是各種皮包公司和掮客,利用各種信息不對稱謀取得益,導致企業間債務盤根錯節。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海亮的這個策略,風險不可謂不高,但海亮堅持了下來。

這個策略的背後,是對自己產品和服務的自信,也是對目標客戶的信任。

靠“誠信”斬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訂單|破譯海亮集團的成長密碼

事業證明,這一策略的效果是驚人的。在不斷打開市場的同時,海亮誠信經營的名聲也確立起來,一些從未打過交道的客戶都主動上門來要求合作。

在那百業蕭條的金融危機中,海亮集團門口排成隊等產品的貨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藉著這樣的東風,海亮不斷出手,收購了一家又一家在危機中瀕臨倒閉的銅業公司,將自己的工藝和誠信經營的理念注入其中,使之起死回生。短短几年,海亮已經成為銅加工行業名符其實的領頭羊,稱其為“中國銅材王國”毫不為過。

2002年,海亮集團廠門口掛出了一塊“失信賠償”牌匾,上面寫著:

尊敬的各位客戶:

我們鄭重向您承諾:凡與本公司發生的各種經濟往來,保證按合同約定時間支付款項(節假日順延),否則,我們將按銀行一年存款利率的十倍賠償利息給您。

凡是發生不按約定時間付款並得不到賠償的,煩請您向海亮集團誠信監察室或廉政監察室投訴、舉報。

樸素的文字,誠懇的態度,堅定的語氣,以及背後的自信,令觀者動容。

這塊牌匾,總結了海亮崛起的原因,立起了海亮集團的精氣神,也奠定了海亮發展的根基。

今天,這塊牌匾,已經跟隨海亮集團的腳步,走到了世界各地。

靠“誠信”斬獲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訂單|破譯海亮集團的成長密碼

《從服裝廠女工到千億民企掌門人,她的成功就靠這三點!》(華商韜略,張軍智)

《馮海良:“中國銅人”是怎樣煉成的》(《紹興日報》)


你可能不知道的紹興美食、美人、美器、美事——喜歡請點擊關注“越來了”,跟"老越"一起追尋越文化的根,發現一個最真實的紹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