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當體檢發現“房顫”不可小視,你得知道什麼叫房顫

房顫的發生機制

高齡、遺傳因素、性別差異等不可調控因素及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肥胖、久坐、阻塞性睡眠障礙等可調控因素均可導致心房電重構和結構重構。

當體檢發現“房顫”不可小視,你得知道什麼叫房顫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為什麼可怕?

房顫本身並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心室率增加可進一步加重血流動力學的障礙,產生明顯症狀包括心悸、氣短、頭暈、疲乏等,在有基礎心臟病的患者則可以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尤其使患者有發生腦血管栓塞的危險,明顯增加病死率。

房顫增加缺血性腦卒中及體循環動脈栓塞的風險

其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是非房顫患者的 4~5 倍,且將導致近 20% 致死率及近 60% 致殘率,體循環栓塞常見部位依次為下肢、腸繫膜及內臟、上肢,60% 左右的患者需要介入或外科手術干預。

當體檢發現“房顫”不可小視,你得知道什麼叫房顫

為什麼醫生會建議你住院治療,因為房顫會加重原有基礎疾病!

1、心衰:心衰和房顫常同時存在並形成惡性循環,二者有相同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瓣膜病,房顫使心衰的患病率增加 3 倍且加重心衰的症狀 ,心衰[包括左室;嚴重的心衰也會增快房顫的心率;

2、心肌梗死:房顫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 2 倍;

當體檢發現“房顫”不可小視,你得知道什麼叫房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