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EOS、XRP、XLM全是“李鬼”?真正的“加密貨幣”你認得出麼

EOS、XRP、XLM全是“李鬼”?真正的“加密貨幣”你認得出麼

CoinMarketCap和OnChainFX等加密貨幣數據網站允許訪問者查看數千種不同加密資產的詳細信息。從在區塊鏈上運行的幣到ERC-20代幣,這些網站上列出了各種各樣的資產。

EOS、XRP、XLM全是“李鬼”?真正的“加密貨幣”你認得出麼

但是加密貨幣的定義是什麼呢?為什麼像魔獸世界金幣這樣的虛擬貨幣沒有出現在這些網站上呢?顯然,由於缺乏供應數量的數據,我們很難計算所有魔獸世界金幣的價值,但這種虛擬貨幣無法被Coinmarketcap這樣的網站納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網絡遊戲內的貨幣往往會過於中心化,而不值得與實際的加密貨幣相比較。

但是,數字貨幣必須去中心化到何種程度才能被視為加密貨幣呢?比特幣看似足夠的去中心化程度和對審查制度的抵制,憑藉這一點,比特幣在無數其他數字現金計劃失敗的地方獲得了成功,因此,這應該被視為必須保留的技術中有趣的一面。換句話說,這就是我們在這裡的原因。

話雖如此,目前尚不清楚其他一些頂級“加密貨幣”是更類似比特幣,還是更類似於魔獸世界金幣。

EOS、XRP、XLM全是“李鬼”?真正的“加密貨幣”你認得出麼

比特幣為何如此吸引人?

在比特幣中,工作量證明(PoW)被用來確定誰可以將下一筆交易添加到賬本中。這個系統在側鏈白皮書中稱為動態成員多方簽名(dynamic-membership multi-party signature, DMMS)。白皮書表示:

“DMMS是一種數字簽名,由一組沒有固定大小的簽名者組成。比特幣的區塊頭就是DMMS,因為它們的工作量證明(PoW)擁有這樣一種屬性,即任何人都可以在無需註冊流程的情況下進行貢獻。此外,貢獻的權重由計算能力決定,而不是由每個參與方的一個閾值簽名貢獻決定,這允許匿名成員不會暴露在Sybil攻擊(當一個參與方多次加入並且對簽名有不成比例的輸入時)的風險下。因此,DMMS也被描述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解決辦法。”

側鏈白皮書的這段摘錄描述了比特幣的關鍵創新:無需使用已知可信實體就能對交易歷史進行排序。

畢竟,自由儲備銀行(Liberty Reserve)和電子黃金(E-gold)都被關閉了,因為它們很容易瞄準在互聯網上處理假名交易的已知實體。比特幣對監管攻擊的抵抗力要大得多,這就是為什麼比特幣經常被比作文件共享協議BitTorrent。

由於使用DMMS,比特幣不是由特定實體發行和控制的。這是比特幣被比作“數字黃金”的基礎。

這並不是說DMMS領域沒有足夠的改進空間。例如,如今比特幣挖礦的中心化程度,往往被視為對安全的SPV側鏈的存在的一種威懾。由於比特幣目前缺乏隱私,挖礦中心化也開啟了交易審查的可能性。

EOS、XRP、XLM全是“李鬼”?真正的“加密貨幣”你認得出麼

定義一種加密貨幣

如果比特幣的關鍵突破是潛在的匿名參與者能夠排序交易並防止雙重支付,那麼這難道不是加密貨幣定義的門檻嗎?有人可能會這麼認為,但當今一些頂級加密貨幣(以市值衡量)並不滿足這一基本要求。

Ripple和Stellar是加密貨幣比較網站上列出的兩個最明顯的例子,它們並不是真正的加密貨幣。這兩個項目都運行在需要用戶選擇他們希望信任的實體來解決雙重支付問題的系統上。正如前面的側鏈白皮書中所暗示的,這些受信任的實體不能是匿名的,因為這會使系統容易受到Sybil攻擊。

實際上,Ripple和Stellar的驗證器(validators)列表都是公開的。

這些系統中的驗證器雖然可能是動態的,但這沒有匿名性重要,因為潛在的匿名性使系統能夠在面對全球政府的打擊時保持穩定。

Ripple和Stellar的抗審查水平目前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因為在這方面,這些系統可能介於自由儲備銀行(Liberty Reserve)和比特幣之間。我們必須要問的問題是:如果犯罪活動在這些系統中變得猖獗,將會發生什麼?誰會決定公開宣傳自己是該系統的運營商之一?如果他們真的這麼做了,那麼世界各國政府要取締這一系統會有多難呢?更何況各國政府在洗錢和逃稅等問題上也在展開合作。

想象一下,如果比特幣最初的結構類似Ripple或Stellar。2011年,當美國參議員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和喬•曼欽(Joe Manchin)要求打擊絲綢之路和比特幣時,會發生什麼?這種p2p數字現金系統還會存在嗎?

也許像Ripple和Stellar這樣的系統只能在對監管機構來說這項技術仍然過於複雜時提供抗審查能力。就目前而言,“區塊鏈”可能是一種通過名稱而非實際功能提供監管套利的技術。

甚至一些PoS系統也可能過於中心化而不能被認為是真正的加密貨幣。EOS目前是市值排名第四的“加密資產”,它使用的系統是EOS代幣持有人有效地投票決定誰將處理交易。就像Ripple和Stellar一樣,EOS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即這些實體不能是匿名的。畢竟,人們需要知道他們投票的51%的人實際上不是同一個人。

除了缺少匿名區塊生產者(BP)之外,運行EOS全節點的成本相當高。就在上週,有消息透露,EOS網絡上只有5個區塊生產者擁有完整的區塊鏈歷史,因為區塊鏈數據在短短8個月內增長到了4TB以上。相比之下,比特幣的區塊鏈大小目前約為205G,而且已經運行了10年。

因此,EOS區塊生產者不僅需要是公共實體,還必須具有運行計算密集型全節點所需的資源。

Steem之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Steemit是另一個運行類似共識算法的系統。Steemit首席執行長Ned Scott將全節點運營成本的上升列為該公司去年被迫裁員的原因之一。

一種沒有很多用戶的基於POS的系統(尤其是一種使用DPOS模型的系統)在幣分配方面是相對中心化的,並且運行一個完整節點的成本很高,這與Ripple和Stellar提供的沒有本質區別。

各種穩定幣,如Tether,也面臨著與Ripple、Stellar和EOS中類似的問題,因為需要有某種可信任的實體來持有支持穩定幣的真實資產,如美元或黃金。此外,儘管像Augur和Bitcoin Hivemind這樣的項目希望為數據庫問題找到一個去中心化解決方案,但基於擔保加密資產的更加去中心化的穩定幣仍然需要一些可信的數據庫才能正常工作。

考慮到所有這些,也許加密資產比較網站(如Coinmarketcap)應該謹慎地創建更嚴格的納入標準,或者至少明確並非所有的“加密貨幣”都是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