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作者 / 明月帆

國內唯二的兩位柏林影帝,最近都愛上了網劇。

王景春要搭檔秦昊主演《隱秘的角落》,根據《無證之罪》原著作者紫金陳小說《壞小孩》改編,與《無證之罪》同屬“推理之王”小說系列,講述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紫金陳還有另外一部小說《長夜難明》,也被提上了影視化日程。將由廖凡搭檔白宇主演,劇名《沉默的真相》,講述一位檢察官曆經十年光陰,查清懸案的故事。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白宇是頂級流量,鹿晗也是;白宇要搭檔實力派主演懸疑劇,鹿晗也要搭檔實力派主演懸疑劇。

由鹿晗主演的網絡劇《在劫難逃》已經殺青,輕科幻懸疑題材,搭檔王千源,《心理罪》導演五百執導,講述一位刑警隊長意外捲入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在《在劫難逃》《心理罪》之前,五百還有另外一部懸疑題材網劇作品《古董局中局》,除了有“天涯四美”之一的喬振宇參演外,另外一位主演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帝兼金馬影帝夏雨。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作為影帝,夏雨對自己做出主演一部網劇的選擇是相當認可的,否則他不會再接著拍《古董局中局2》。

在《古董局中局2》中,夏雨的搭檔換成了湖南衛視選秀節目中曾經的人氣選手魏晨,也一度自帶流量。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騰訊視頻正在籌備中的另一部懸疑犯罪題材網絡劇《未知罪》,根據白銀連環殺人案改編,尚未公佈具體開機日期,但組訊上已經標上了人氣偶像+影帝的演員陣容,顯然,在製作團隊眼中,這是對市場極有吸引力的一大賣點。

影帝+流量,儼然成了懸疑網劇的標準配置。

影帝演網劇=自降身價?

上個月,曾獲金馬與金像獎提名的女演員張靜初在參加綜藝節目《花花萬物2》時,提到自己三年前出於義氣,零片酬客串五百執導的網劇《畫江湖之不良人》時,一度被經紀人勸阻的往事。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作為演員演藝規劃的幕後操盤手,經紀人顯然在擔心好不容易走向大銀幕的電影演員,會因主演網絡劇,被貼上自降身價,無戲可拍的負面標籤。

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

畢竟是曾在大銀幕小有成績的電影演員,“下凡”參演或者主演網絡劇,總感覺不那麼像回事兒。

很多演員走上大銀幕之後,就一直專注電影領域,再也不參演電視劇,網絡劇更不在其考慮的範圍之內。

最直接的案例是威尼斯影后、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鞏俐,出道三十年,從未在小熒屏上出現過。這一方面與演員對自身的規劃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市場長期形成的偏見有關。

作品的好壞本來只應當與質量相關,與規格、形式無關,但因為種種微妙因素作祟,總有人容易將電影演員參演電視劇或網絡劇,同“逼格”不再劃上等號。

流媒體的強勢發展,已經證明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失偏頗的。

Netflix的迷你劇《瘋子》與喜劇《政客》分別有奧斯卡影后艾瑪·斯通與格溫妮絲·帕特洛主演;蘋果接下來的預定劇《麗賽的故事》將有戛納、柏林、威尼斯大滿貫影后以及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獲得者朱利安·摩爾主演,另外一部預定劇《晨間風雲》,也有同樣身為奧斯卡影后的瑞希·威瑟斯彭領銜主演。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政客》第一季劇照

在國內,章子怡、陳坤、周迅、趙薇、張震、劉燁、劉亦菲、倪妮、楊穎、秦昊等多位曾專注大熒幕發展的電影演員,近年也紛紛接了一把地氣,“下凡”來搶電視劇演員的飯碗。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影視市場,電影演員與電視劇、網絡劇的結合,都越發緊密起來。

這跟自降身價無關,相反,通過出演電視劇或者網絡劇,他們往往能獲得更高勞動報酬。

周迅主演《如懿傳》的片酬超過5000萬,倪妮主演《天盛長歌》《宸汐緣》兩部劇的打包價接近一億。

海外市場方面,瑞希·威瑟斯彭主演《晨間風雲》的片酬是115萬美元∕集(摺合人民幣約819.25萬元∕集),按第一季10集計算,僅出演《晨間風雲》一部劇,瑞希·威瑟斯彭就能拿到8190萬元的片酬。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晨間風雲》劇照

強勢的流媒體平臺不僅提供可觀的勞動報酬,還能對演員演藝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加持作用。

網絡劇歷經多年沉澱,已經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雖然不乏粗製濫造的平庸之作,但優質作品層出不窮,且相較電影、電視劇市場,網絡劇在表達與形式上更加靈活、可控,對真正有實力的演員而言,不失為一個與作品相互成就,向市場證明自己有更多可能的好機會。

秦昊主演的《無證之罪》是一部網絡劇,但豆瓣將近十萬人打出8.2分,它在幫助秦昊樹立口碑演員的意義上,已經超過了一部普通的網絡劇。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勞動報酬可觀,另有口碑加持,這樣名利雙收的好事,任何演員都會積極參與,包括電影演員在內。

成本如何控制?

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網絡劇尤其是懸疑題材網絡劇,現在越拍越短。

2015年,只有12集的《盜墓筆記》第一季播出時,網絡劇剛剛打開市場,市面上尚且沒有那麼多花了大力氣拍攝,剪出來卻只有十幾集的短劇。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在國內,電視劇總是按集數算錢的。無論是賣到電視臺,還是賣到視頻平臺,對於花了大力氣請到影帝+頂級流量的片方而言,集數太短,似乎不是一門利潤可觀的生意。

片方“精”著呢,怎麼可能做賠本買賣?

12集短劇,集數確實少了,但站在片方角度,恰恰有點求之不得的意思。

《無證之罪》第一季只有12集,《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有20集,但每集只有20——30分鐘,因此可以說它們同屬短劇範疇,與動輒四五十集的電視劇不是一個體量。

而這些項目,無一例外,都是視頻平臺的自制劇,平臺方在製播一體化體系下操作項目,無論是製作成本,還是版權採購成本,當然都希望越低越好。

負責劇集生產的影視公司在承製視頻平臺項目時,一部12集的項目,跟一部四五十集的項目,收取的承製費用一定是不同的。

同樣的道理,作為項目核心競爭力的演員,影帝也好,頂級流量也好,一部12集的項目與一部四五十集的項目,檔期有肉眼可見的差異,開出的片酬應該也是不一樣的。

不久前正式官宣的《唐人街探案》,以及《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十日遊戲》《非常目擊》《白色月光》,演員陣容都不差,集數都是12集,都將登陸視頻平臺播出,至於成本怎麼控制下來的?答案顯而易見,拍得越短,成本可不就越低嗎?

更加湊巧的是,如今有關國產劇集數過長的反對意見越發高漲,在輿論影響下,短劇出精品反而成了另外一種“政治正確”,對於不愛看注水劇的觀眾而言,12集短劇無異於一種福利。

可以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伴隨平臺在自制劇市場的持續發力,以及控制內容成本的迫切需要,這種用影帝+頂級流量包裝的12集短劇,將會越來越多。

影帝+“頂流”=口碑與人氣齊飛嗎?

越來越多的項目,傾向於採用影帝+頂級流量,或者實力派演員+人氣演員的配置。

除了《在劫難逃》《沉默的真相》《古董局中局》,暑期檔播出的《長安十二時辰》採用了雷佳音+易烊千璽的組合,《加油!你是最棒的》採用了鄧倫+韓童生的配置;待播的《盜墓筆記重啟之極海聽雷》由朱一龍攜手胡軍領銜主演,《你好,檢察官》中有徐帆、範明為孫怡等年輕演員助陣,《人民的財產》中除了閆妮、靳東,也出現了陳曉的身影。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這種標配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在2015年上映的電影《老炮兒》中已經得到過一次相當成功的驗證,並沿用至今。但問題是,同樣的招數,太過頻繁使用,總會有失靈的時候。

影帝、頂流頻頻出演網劇,網絡劇逐漸走向精品化發展的道路?

片方的本意,是希望通過實力派演員與頂級流量的積極互動,帶動項目的口碑與人氣齊飛,但很多時候,如果太過刻意,往往會在調高市場預期的情況下,收穫一個不那麼盡如人意的結果。

對於內容本身而言,形式與演員陣容,或許都不是第一重要的,如何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給市場留下質量足夠高的故事,才是最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