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半袋紅薯的故事

“小飛,給前邊地裡撿紅薯的阿姨送幾個饅頭。”再回到30多年前住的鐵道大院門前,曾經的一幕又重現在薛飛的腦海裡。

那時的薛飛還是個孩子,只有十幾歲,與父親一起隨著鐵四師在山東莒南縣修建兗石鐵路,住的大院就位於縣城邊上。

薛飛在大院門前玩耍,不時被院前田地裡小孩一陣陣的哭聲所吸引,那是一對母子,正在地裡翻撿秋後殘留的小紅薯,她們有時需要在地裡刨很深,才能找到小半截紅薯根。薛飛知道,其實那半畝紅薯地裡已經有很多周圍的村民來翻過了,只不過那時貧困的生活讓人們不得不抱著希望,在那塊紅薯地裡找了一次又一次。

也許是那母子倆運氣不好,也許是地裡真的沒有紅薯可翻找了,從早上一直到下午,那母子倆只找到了一小半袋紅薯。那位母親總還想再找一些,可身邊的孩子已經餓的哭了一次又一次。這一幕也被薛飛的母親也看到了。

於是,薛飛在聽到母親的話後,趕緊跑到廚房裡找了白麵饅頭,又把自己平時珍藏的糖塊也拿了出來,跑到地裡將饅頭遞給了那位母親,糖塊給了小孩子。那個年代,大部分老百姓家平日裡是吃不上白麵饅頭的,更不用說是糖塊。那位婦女有些不知所措,薛飛說是大人讓送的,她才肯接受。薛飛要走,那位婦女硬是把小半袋紅薯都給了薛飛。

拿回小半袋紅薯後,家裡並沒有人動。雖然地裡還有人來撿紅薯,可再也沒有見那母女倆。

一天早上,薛飛的母親把那小半袋紅薯撒到地裡顯眼的地方,使得撿紅薯的村民不至於一無所獲。薛飛懂得了母親的意思,他讓母親買了紅薯放在家裡,薛飛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地裡撒一些紅薯,一直堅持到田地裡起了霜凍,薛飛才停止了這一秘密工作。

再回到當年的鐵道大院門前,兩鬢已有了白髮的薛飛已是40多歲,除了大院還在,大院前邊的紅薯地已經蓋上了新的樓房,周圍曾經的村落也變成了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樓房,百姓也都富裕了起來。而今,白麵饅頭早已不是稀罕物,更不用說是紅薯,但在曾經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兗石鐵路上,還流傳著當年鐵道兵建設者的故事。(範成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