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大多數雲挖礦,不是騙局就是“坑”

比特幣是通專業的ASIC礦機計算複雜的密碼學數學難題獲得的,即使用“POW工作量證明”對加密貨幣網絡進行區塊驗證的過程,獲得的獎勵就是比特幣。但隨著比特幣礦業的發展,散戶由於成本的因素逐漸的被市場淘汰,挖礦逐漸的集中到了大礦場手中,大礦場具有規模效應,可以大幅度降低挖礦成本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


大多數雲挖礦,不是騙局就是“坑”


有一些大礦場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降低挖礦可能遇到的風險而推出了雲算力服務。散戶可以通過購買雲算力參與挖礦,而不需要自己部署礦機,這大大的降低的散戶參與挖礦的門檻。礦場也可以通過這種服務賺取相應的託管服務費,還可以降低挖礦的風險。是一種互利共贏的挖礦方式,但實際上,你所看到的大多數雲挖礦是一個騙局。騙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虛假雲算力

一些人會搭建一個雲算力銷售平臺,在平臺上進行雲算力的銷售。平臺會設置多種套餐,套餐不同收益也不同,投入越多,收入越多,有的日收益搞到30%以上,這些基本上都是傳銷騙局。實際上,這類平臺並沒有真實的礦機存在,所謂的礦場也都是騙局。

虛擬的雲挖礦

聽到很多人討論自己的區塊鏈項目時,一本正經地設計用戶挖礦機制。這個機制需要,但其實跟挖礦沒什麼關係。消費者被忽悠可以「挖礦」——健身房跑步挖礦,騎自行車挖礦,看視頻挖礦,手機挖礦,積分挖礦,玩遊戲挖礦等等。

淘汰的礦機

一些雲算力平臺為了讓自己即將淘汰的礦機不當廢鐵賣,會把這些即將淘汰的礦機包裝成雲算力,通過雲算力把這些礦機銷售出去,把風險轉嫁給用戶。這種一般忽悠的是小白,通過微信群,微博,軟文等手段進行宣傳營銷,忽悠小白進入。等小白購買雲算力以後才發現是不可能回本的,因為礦機效率太低,回本遙遙無期。平臺會選擇購買新的礦機挖礦,而是用淘汰的礦機收益給用戶,當收益不夠電費時就會自動停止挖礦,用戶的錢也就打水漂了。

驚人的電價

還有一些平臺會利用用戶的無知,不僅賺取用戶的託管服務費,還會在電費上做手腳。例如,目前市場上大礦場挖礦電費成本大概在2-3毛,平臺卻按照6毛以上進行收費。挖礦的人都知道,電費是挖礦的最大成本。最終,可能會出現收益沒有電費高,用戶遭受鉅額損失。

當然,平臺還可能隱瞞礦機的真實算力,比如說100T說成是80T。還會以維修為藉口騙取用戶的收益。總之,挖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大部分人參與雲挖礦會遭受鉅額損失,尤其是那些傳銷虛擬挖礦以及坑人的雲挖礦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