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祕,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白茶作為一種健康飲品,因含有豐富的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等物質,有降低血脂、減少自由基、抵抗輻射等功效,且因不炒不揉、口感醇和、恬淡清香而受到越來越多的茶友的歡迎。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尤其是正常存放的老白茶,因為和普洱一樣越陳越香,口感上比新白茶更甘醇,功效更突出(主要表現為抑菌和降血糖等方面),被譽為“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不過,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造假。現在市場上有些黑心茶商和茶廠利用不正常的製作工藝將新茶做舊成老茶,以迎合市場需求,獲取更大的利益,但這些白茶非但沒有收藏價值,且不利於人體健康。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老白茶。

關於白茶,最早的記載應該是陸羽在《茶經·七之事》的《永嘉圖經》中所記:“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


但因當時並沒有白茶工藝,因此,這裡提到的白茶應該是白化變異的白化茶或芽葉滿批茸毫而成為白茶的樹種,由於工藝所限,生產成的成品茶應為蒸青綠茶。


宋時,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也提到了白茶,但其中提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芽英不多,尤難蒸焙……”


這裡明確提到了“蒸焙”的工藝,這明顯不是白茶的工藝,因此,宋徽宗提到的白茶應是白化變異的白葉茶。


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提及“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被普遍認為是白茶以萎凋為主的加工方法,這也是認同度較高的關於白茶的最早記載。

而關於現代意義上白茶產製的歷史,茶學泰斗張天福在1963年撰寫的《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寫到:“白茶製造的歷史較其他茶類為短。據文獻記載並訪問老農,約始自100多年前,首先由福鼎縣創制的。”

《白茶經營史錄》中寫到,“自白茶問世以來,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生產過水仙白茶餅,但市場上仍大多以散茶形式進行流通。”我們結合多方資料得知,老白茶在最近十幾年開始才模仿普洱茶的工藝進行壓餅,此前市場上的老白茶並不多,而且多以散茶的形式存在。


但我們在網上搜索老白茶時,卻常可看到70年代珍藏老白茶之類的產品,其真實性也就耐人尋味了。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弄懂了老白茶的歷史,我們再看下當前商家用新白茶做舊冒充老白茶的幾個手法吧。


1、加水揉捻


自然存放多年的老白茶,茶湯更紅,湯感更稠,滋味醇和,造假者為了達到茶湯快速呈紅色的假象,會通過加水、揉捻等方式偽裝老白茶。因為揉捻使細胞破壁,變成有氧發酵,再添加水以後,能夠讓茶快速發酵,內質提前反應,使其具備老白茶的特點,不易辨認。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2、新老拼配


因為老白茶在最近幾年才開始模仿普洱茶的工藝進行壓餅,所以部分商家也會仿照普洱茶拼配的手法,用一些老白茶和白茶的新茶摻在一起,然後當成老白茶去出售。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主要就是“借鑑”普洱茶壓餅的撒面手法,將新茶作為茶芯,然後在新茶的表面撒上一層老白茶,再壓成餅。這樣僅從外觀上來看,就會是一款老白茶的茶餅了。


3、倉儲人為加速轉化


和普洱茶的倉儲一樣,白茶的存放,也可以通過改變倉儲環境來影響它的轉化。真正意義上的老白茶,大部分都是在溫度溼度適宜、通風透氣、清爽無雜味的環境下緩慢自然發酵而成的,這樣才能有老白茶應有的良好品質。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人為加速白茶的轉化,會製造出高溫、高溼、通風不暢的倉儲環境,使白茶的內質活動加快,從而達到接近老白茶發酵的效果。但這樣的茶葉與自然轉化的老白茶還是有差別的,口感會很不一樣。


4、利用"渥堆"高溫發酵


有些無良商家會利用快速發酵的方式使茶葉顏色迅速氧化,茶葉看上去暗黑一片,而陳年老白茶經過自然轉化後,會以黃褐色、紅褐色、灰黑色葉片為主,不可能是單一的黑色。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5、高溫烘乾造假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它和渥堆、揉捻、加水等造假不同,是在白茶的乾燥過程中做的貓膩,主要是乾燥時加大火候,讓白茶變黑變老。不過這種工藝做出的白茶在氣味上會有焦味和煙味,甚至會有糊味,非常影響茶葉品質。


6、利用"暴曬"造假

老白茶花式造假大揭秘,你能分得清真假嗎?看看你是否買坑了?

經過“暴曬”的白茶,顏色上會有棕黃色、鐵鏽紅色甚至黃綠色,品相看上去沒有破綻。而且這種茶的香氣會讓人誤認為是日曬的香氣,其實是高溫導致,但這種假白茶的葉底大面積紅鏽色,一看便知。


需要提醒的是,無論以何種方式高溫做舊的老白茶,活性酶已經被高溫破壞,不管放多久,內含物質也無法繼續轉化,已經喪失了儲存價值。

而且現在市面上現存的年份老白茶數量是有限的,由於辨別上的難度,所以建議經驗不足的茶友不要過度追求老白茶,適口為珍,找到適合自己口感的茶葉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如果想喝靠譜的老白茶,買新茶邊存邊喝,是最靠譜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