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堪稱“德高望重”的富弼

北宋時期,有個名叫富弼的人,家境貧寒。他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見旌旗鶴大雁降落在庭院中,算卦先生說,這是上天赦免給他們富家的,就給他起名叫弼,字彥國。

富弼從小勤奮好學,他的知識非常淵博。到了弱冠,富弼更是舉止豁達,氣概不凡。當時名臣范仲淹見過他後,讚歎說:“這孩子真是輔佐帝王的賢才啊!”

范仲淹又將富弼寫的文章拿給文壇大家王曾、晏殊看,晏殊非常欣賞富弼的才氣,把女兒嫁給了他。

堪稱“德高望重”的富弼

後來宋仁宗恢復科考,范仲淹建議富弼通過考試入官。富弼被推舉茂才異等,授將作監丞、籤書河陽判官,二十六歲踏上仕途。在富弼從政的四十多年裡,他對北宋王朝竭誠盡忠,參與了外交、邊防、監察刑獄、賑濟災民等事務,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富弼也被不斷加官晉爵,先後擔任過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西夏國王趙元昊脫離大宋國的控制,進而進犯大宋的時候,富弼上疏力陳八件事,請求斬殺趙元昊派來的使者,朝野震動,富弼奉召任開封府推官、知諫院。1040年的正月初一發生了日食,富弼向宋仁宗請求撤銷宴會和舞樂,在別館中賜予西夏使者酒飯,以彰顯大國尊嚴。然而執政認為不行,富弼就說:“萬一西夏這樣做,那就是朝廷的羞辱了。”宋仁宗沒有聽從富弼的話。結果後來聽說契丹果然撤除了宴會,仁宗深感後悔。當時嚴令大臣超越職位上書議政,富弼因此議論日食,極力聲明應付天象變化還不如使下情暢通,於是宋仁宗就下令解除了這個禁令。

1042年,北方的遼國開始屯兵邊境,對大宋虎視眈眈,他們派出使者要求宋朝割讓關南的大片領土。朝廷任命富弼為報聘使者前往敵營談判。在和遼國使者以及他們的國君遼興宗的交涉中,富弼不辱使命,他不顧個人的安危,慷慨陳詞,列舉兩國數十年來結盟友好的歷史,勸說遼興宗放棄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維護了本國的利益。

在與遼國的爭鬥中,富弼先後兩次奉命出使。第一次接受使命,正逢他的女兒因病夭折的時候,富弼強忍著悲痛上路了;第二次接受使命,又接到他的小兒子出生的消息,富弼都沒來得及回家看上一眼。所以說富弼的事蹟讓朝野感動。富弼歸國以後,朝廷為了褒揚他的功績,先後授予他樞密直學士、翰林學士和樞密副使等要職,但是富弼都謙遜地辭謝了,他認為他做的都是身為臣子應該盡的職責。

堪稱“德高望重”的富弼

1048年,黃河商胡地段決口,河朔發生大水,洪水氾濫成災,老百姓到處流浪討飯。河北受災民眾六七十萬倉皇南下。當時富弼改任青州,他規勸所部屬的老百姓拿出糧食,並出榜向當地百姓募集糧食,加上官倉中的全部存糧,都運送到各地散發。他還在境內騰出公私房屋十多萬間來分散安排給災民用。他下令說凡是山澤、森林、池塘等地有利於老百姓生活的,都聽任流民自行獲取,還號召大家把死了的人用大坑合葬,將它叫作“叢冢”,老百姓因此感恩戴德。第二年,水災消除了,河北的小麥大熟,很多逃難出來的老百姓都扶老攜幼返回家鄉。富弼又趁此時招募流民為國家補充兵員一萬多人。

仁宗聽說後非常高興,他派遣特使嘉獎慰問富弼,並授任他為禮部侍郎。富弼以“這是臣應盡的職責”對這一嘉獎堅決辭謝。

富弼為人中正,謹恭慈和,就是後來當了宰相,也從來沒有居功自傲過。他和他的同僚屬下遵守禮儀,按既定的制度處理問題,他還順從公眾議論,沒有任何的偏心。那時候,百官盡職,天下平安。

再後來,富弼家居奔喪,王安石接替宰相職務。王安石和富弼政見不合,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政,富弼認為他的做法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富弼考慮不能和他爭執,就多次聲稱有病告退,被改任亳州。臨行時神宗問他說:“你告退,誰能夠代替你?”富弼推薦了文彥博。神宗了良久說問他:“王安石怎麼樣?”富弼也沉默不語。王安石的青苗法頒佈後,富弼認為這樣只能讓財利聚集於朝廷,造成人心分散,堅持不執行。提舉官趙濟就彈劾富弼不執行聖旨,侍御史鄧綰也乞求交付有司進行審問處理,遂以僕射判汝州。王安石向神宗諫議:“富弼雖受責罰,還不失於富貴。從前鯀由於違命被誅殺,共工由於貌似恭敬而內心傲狠被流放,富弼同時犯有這兩條罪行,只奪去相位,又怎能阻止奸邪呢?”神宗沒有答應。後來神宗問富弼時,他回答說:“新法,臣下覺得不適合我的治下,不能用來在我的郡縣實行。如果皇上執意在我的治所推行,臣願回洛陽養病。”神宗不能說服富弼就同意了他這一請求,加拜他為司空,進封韓國公致仕回鄉了。

富弼雖然賦閒在家,但是還是經常關注國家政事。朝廷有大事,富弼都知無不言。郭逵征討安南的時候,他乞求詔令郭逵選擇有利地位以便進退,來保全軍隊;遼國爭執河東地邊界,他對朝廷說不能允許;星象發生變化,他又請求廣開言路;他還向朝廷請求儘快更改新法,來解除百姓倒懸之急。這些建議神宗雖然沒有全部採用,但眷念禮待卻沒有減少。有一次王安石要推行某種新措施,神宗推辭說:“富弼親手書寫上疏稱‘老臣無所告訴,只望著屋頂私下嘆息’的那種情形,很快就會出現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神宗對富弼的敬重了。

堪稱“德高望重”的富弼

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了,以後長期隱居在老家洛陽。一天,富弼乘小轎外出,經過天津橋時被發現了,趕集的人們馬上紛紛跟隨觀看和他打招呼,原本熱熱鬧鬧的集市頃刻之間變得空無一人了。

後人對富弼的評價很高。司馬光曾稱頌他說:“三世輔臣,德高望重。”這個評價富弼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