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舟山,當好通江達海先行者

6月4日,從老塘山20萬噸級散貨減載平臺出發、裝載著43000噸鐵礦石的“誠信18號”散貨船離港駛向揚州;

6月5日,在武港25萬噸級卸船泊位“吃”下6.8萬多噸鐵礦石的“梅拉蒂”散貨船,挺著大“肚子”,開往江陰……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任齊俊 攝

點開舟山江海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可以看到從“海上”去的貨物正在長江流域快速地“遊動”。改革開放40年來黃金水道潛能不斷釋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2017年幹線貨物通過量突破25億噸。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從2016年4月1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那一刻起,舟山以“長江需要什麼,舟山能為長江做些什麼”為使命,承擔國家戰略、構築發展平臺,打造通江達海的多個分支點。

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

作為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要參與者的舟山,

如何立足長三角、面向全流域,

當好先行者?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發揮區位優勢 當好“中轉站”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長江經濟帶要想發展,首先必須打造物流的經濟帶。換句話說,得把物流串起來,這樣才能推動整個區域建設的關聯性。”在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看來,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設立就是利用舟山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解決江出海和海進江的問題,把整個長江沿線從上游的重慶、中游的武漢、下游的南京等串聯起來。

不負所望,2016年以來,藉助江海聯運服務中心這個平臺,舟山加強了與沿江重要節點港口對接,加快了大宗散貨沿江戰略佈局,先後與武漢、馬鞍山、重慶等主要港口城市簽訂合作協議,在汽車滾裝、冷鏈、集裝箱等江海聯運領域開展合作……長江黃金水道的“含金量”不斷提升。

統計數據可見,長江沿線鋼廠所需要鐵礦石以及國外進口煤炭三分之一以上由寧波舟山減載或換裝到長江江蘇、安徽段港口,最遠可達武漢、城陵磯,舟山至長江物流運輸格局已初步形成。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姚峰、王暉 攝

外貿進口原油主要由寧波舟山港域接卸,後通過甬滬寧管線運輸,部分通過水水中轉至南京、武漢、重慶、瀘州等地。

江出海的水泥熟料、砂石料等幹散貨主要由安徽鋼陵、池州、蕪湖等港口運至浙江等沿海港口。

其中,長江江海聯運量2017年達到14.1億噸,約佔長江干線貨物通過量的56%。

寧波舟山與長江已經形成了鐵礦石、糧油、礦建材料等專業化運輸體系。

利用江海聯運優勢,舟山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區域合作。

5月30日,浙江省海洋港口發展委員會與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建立“2+N”長江工作協調機制,推動寧波舟山港與長江沿線港口對接合作。

在3月,舟山市還出臺《舟山市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不斷強化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功能,江海聯運量達到2.5億噸;開放型經濟體制更見成效,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效初顯;到2030年,在服務和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中取得顯著成果。其中,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提升長江黃金水道紐帶功能成為《方案》明確的六大主要任務之一。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姚峰、王暉 攝

舟山的具體目標是,通過幾年的努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江海聯運樞紐港口、海事服務基地和大宗商品交易貿易中心,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即通過物流,把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打通,使得整個長江沿線更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組建船隊 融入沿江綜合交通走廊

“龍頭”舟山的一系列動作,長江沿線心有靈犀。

近年來,按照“深下游、暢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總體思路,長江推進實施水系“聯通、聯網、聯運”工程。

目前,幹線航道系統治理進展順利,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中游航道“瓶頸”問題有效緩解;上游三級航道上延至宜賓,正在加快推進宜昌至安慶段“645”(安慶至武漢6米,武漢至宜昌4.5米)航道整治、九龍坡至朝天門4.5米航道整治以及重慶至宜賓“三升二”航道整治等項目;武漢、湘江、贛江、京杭運河等長江水系主要支流航道提升等級步伐進一步加快,干支聯動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大容量、低成本的綠色通道支撐。

如今,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至南京,10萬噸級及以上海輪也可乘潮減載抵達,南京至武漢可通航5000-10000噸級海船,武漢至宜昌可通航2000-5000噸級內河船舶。

隨著長江中游“645”工程加快推進,建成後萬噸級以上江海直達船舶可常年進出長江中下游航道。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今年4月5日,中國首艘江海直達船“江海直達1”號在鼠浪湖礦石中轉碼頭二號泊位開啟首航之旅,滿載著2萬噸鐵礦砂涉海進江,直奔安徽馬鞍山。

“江海直達1號”的運營只是舟山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一個切入點。上中游航運基礎條件的改善為舟山在江海聯運中大展拳腳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目前,舟山市正在加快組建江海聯運船隊。新一海公司計劃開建2艘5.1萬噸散貨船(今年計劃1艘)、適時推進1.35萬噸散貨船建造;浙江省海港集團擬建造12艘集裝箱船(6艘由宜昌直達寧波舟山港,2艘由安徽直達寧波舟山港,4艘由南京及以下長江港口、中國沿海港口併兼顧曼谷),形成江海直達集裝箱船隊,船舶建造方案已獲浙江省海港委核准,計劃2019年底完成建造。

軟硬升級 數據信息勾江連海

對接長江,硬件設備不斷升級,軟件服務也必須不斷更新。

提升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促進貿易便利化、營造良好的營商氛圍是江海聯運體系未來發展方向,舟山江海聯運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滿足了各類用戶對於信息資源獲取和一站式服務的需求。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自運營以來,圍繞打造公共服務、行業監管、數據交換、航運交易四大功能,該平臺積極提升服務功能,目前已具備港航資源、企業查詢、船舶軌跡、長江水運、水文氣象等50餘項信息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信息平臺建設的難點已經從具體技術轉移到數據共享。為了真正發揮平臺功能,避免信息孤島,舟山江海聯運公共信息平臺深入實施信息互聯共享戰略,先後與長江航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馬鞍山、寧波舟山港集團等實現港口碼頭、港航企業、“江出海”“海進江”貨物信息等10大類數據互聯互通,並與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武漢航運交易所形成信息互聯共享方案,累計交換江海聯運數據超過100萬條。截至目前,已有來自54個國家、國內33個省(市)、137個地市的用戶訪問平臺,用戶數超過12萬家。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未來,該平臺還將致力於開發金融信息服務等更多功能。

“我們的目標是以大數據為支撐,創建一個溝通世界市場的全國性江海聯運‘貿易信息網絡’。”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因地制宜 搭建特色物流體系

推動舟山與長江的江海聯運發展是調整運輸結構的重要舉措,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

推動江海聯運發展並不是一味的發展江海直達運輸,而要根據長江不同區域經濟考量統籌發展江海轉運和江海直達運輸,如南京以下適宜發展水水中轉,南京以上適宜發展特定航線江海直達運輸,因此要因地適宜,統籌推進江海聯運市場和物流體系建設。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培育江海直達運輸市場尤為重要。這幾年,舟山除了堅持江海直達船的研發製造,也同步結合舟山港域特點,聚焦“海進江”“江出海”的貨源組織。舟山市港航管理局曾組織人員10餘次深入重慶、武漢、馬鞍山、九江等地調研,完成長江礦石等散貨江海聯運體系研究,科學論證“江出海”貨源與“海進江”貨源形成對流的可行性,形成礦、煤、礦建材料等重點貨種江海直達運輸模型,並協同企業主動對接冷鏈、糧食、內貿集裝箱市場,為市場拓展奠定重要基礎。

事實證明,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沿江各地依靠長江航運加快產業聚集,產業潮沿江而上轉移迅猛推進,也帶來巨大的江海聯運需求。同時,沿江生產企業對發展江海聯運降低物流成本的願望比較強烈,例如,江西新餘鋼廠目前鐵礦石的需求量約1000萬噸,其中大部分是在北侖港通過鐵路運輸到鋼廠,鋼廠希望通過以江海聯運為主導的多式聯運來降低綜合運輸成本。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姚峰、齊妤曄 攝

目前,舟山正加快構建鐵礦石全程物流體系,致力於打造“一個平臺、一個船隊”的江海直達物流體系,搭建“海進江”配送平臺,集聚一批江海聯運船隊,打造“門對門”全程物流綜合物流服務體系。

寧波舟山港集團已明確同意將鐵礦石全程物流企業——浙江海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暫名)落戶舟山,目前已完成工商登記註冊。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江海直達,深度融合,舟山對接長江,連接世界,面對的將是更加廣闊、更具活力的市場。

舟山,当好通江达海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