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山東為什麼叫山東?

改變世界148679252


山東,位於太行山以東,所以叫做山東;同樣,山西因為位於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在先秦時期,山東大地上曾經誕生了兩個大國——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又稱齊魯大地,現在山東的簡稱就叫“魯”。

山東地處東部沿海地帶,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自北向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個省份接壤。

從整個省內來看,山東西部為黃淮海平原,是鏈接我國東部和中部平原地帶的咽喉;中部是魯中山區,地勢高,五嶽至尊——泰山就位於魯中山區,是整個山東的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

自古以來,山東物產富饒,素有“糧棉油之庫, 水果水產之鄉”,是全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據說全國出產的5顆大白菜中,就有一顆來自山東。這大概也是這片土地“盛產”山東大漢的緣故吧。

在經濟方面,山東有三個最: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耕地位居全國之首;山東的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據中國各省前三位,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較多,像齊魯石化、山東電力、勝利油田等,號稱“群象經濟”。

在文化方面,山東曾經誕生了孔子、孟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以及王羲之、李清照、辛棄疾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儒家思想在這裡誕生更深深地影響著這片土地。

在孔孟文化的薰陶下,山東人樸實正直,明理誠信,熱情好客的山東人歡迎您。


齊魯壹點


山東,位於太行山以東,所以叫做山東;同樣,山西因為位於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在先秦時期,山東大地上曾經誕生了兩個大國——齊國和魯國,所以山東又稱齊魯大地,現在山東的簡稱就叫“魯”。

山東地處東部沿海地帶,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自北向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個省份接壤。

從整個省內來看,山東西部為黃淮海平原,是鏈接我國東部和中部平原地帶的咽喉;中部是魯中山區,地勢高,五嶽至尊——泰山就位於魯中山區,是整個山東的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

自古以來,山東物產富饒,素有“糧棉油之庫, 水果水產之鄉”,是全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據說全國出產的5顆大白菜中,就有一顆來自山東。這大概也是這片土地“盛產”山東大漢的緣故吧。

在經濟方面,山東有三個最: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耕地位居全國之首;山東的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據中國各省前三位,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較多,像齊魯石化、山東電力、勝利油田等,號稱“群象經濟”。

在文化方面,山東曾經誕生了孔子、孟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以及王羲之、李清照、辛棄疾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儒家思想在這裡誕生更深深地影響著這片土地。

在孔孟文化的薰陶下,山東人樸實正直,明理誠信,熱情好客的山東人歡迎您


互動故舊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山東地處東部沿海地帶,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自北向南依次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個省份接壤。

從整個省內來看,山東西部為黃淮海平原,是鏈接我國東部和中部平原地帶的咽喉;中部是魯中山區,地勢高,五嶽至尊——泰山就位於魯中山區,是整個山東的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

自古以來,山東物產富饒,素有“糧棉油之庫, 水果水產之鄉”,是全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產地。據說全國出產的5顆大白菜中,就有一顆來自山東。這大概也是這片土地“盛產”山東大漢的緣故吧。

在經濟方面,山東有三個最: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大省,耕地位居全國之首;山東的工業發達,工業總產值及工業增加值據中國各省前三位,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較多,像齊魯石化、山東電力、勝利油田等,號稱“群象經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濟南微小二


現在山東省的山指的是太行山,說到山東省就不得不提山西省,山西的確就在太行山西邊,但山東距離太行山東邊的確比較遠,中間還間隔著河北省。其實中國歷史上,山東在不同時期所指代的區域完全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所指的山是崤山,崤山是秦國的戰略重地,位於今天河南省西部洛寧縣西北,西安和洛陽兩大古都中間,當時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山東在當時是指崤山以東的地區,山東各國也是指崤山以東的各國,其實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其它六國都在山東,也稱為“山東六國”。例如齊桓公和管仲談楚國“楚者,山東之強國也”,長江流域的楚國,現在你可能感覺與山東絕對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也被稱為山東之國。

但到了東漢,山東的山逐漸變為太行山。東漢是以洛陽為都城,舊都長安和關中的地位下降。比起崤山,洛陽北面的太行山更為重要,這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東移的結果,而且太行山東面是廣闊的華北平原,南部緊挨黃河,太行山本就高大巍峨,作為東西地標也就順理成章。

而山東作為行政區劃的名字是從金開始。靖康二年(1127年),盡滅宋後,將宋朝原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改為山東東路和山東西路,治所分別在益都(今山東省青州市)和東平府(今山東省東平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式設立山東行省,所轄區域與今天的山東省接近,清朝沿用明制,設山東省,現代山東省的形象基本清晰。

所以,山東省的名字本身就包含中國幾千年的發展、變化的過程,從崤山、太行山,再到今天的山東丘陵,瞭解了這個過程,就能更深刻了解中國文化。


沅汰


現在說到山東,一般都是指山東省,但古人所說的山東,包括現在的山東省,但又不止現在的山東省。那麼古代的山東到底有多大,都包括哪裡?

第一種說法,以崤山(“崤”讀“xiao”二聲)為界,崤山以東,就是山東。崤山在哪?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南面,崤山長約一百六十多公里,南有洛水。

在春秋時期,崤山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處在晉國與秦國的南端,往東就是東周王室所在地,以及鄭國。誰控制崤山,誰就能掌握稱霸的戰略主動權。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兵偷襲鄭國未果,撤軍。晉襄公當然不會放過半路設伏的機會,在崤山設伏,幾乎全殲秦軍。秦國三大名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成了晉國的俘虜,秦軍向東擴張的戰略嚴重受挫。

稱崤山以東為山東,實際上是站在秦人的視角向東看。崤山以東地區,當然可以稱為山東。到了戰國時期,崤山又是秦國與韓國的邊界線,秦國經常把位於崤山以東的韓、楚、趙、魏、齊、燕六國稱為“山東六國”。在相關史籍如《商君書》、《韓非子》、《漢書》中,提到的“山東”,指的就是崤山以東。

秦國宰相範睢是魏國人,說自己曾生活在山東,他所指的並非現在的山東省。因為魏國在崤山以東,現在的河南中部。還有亞父范增說劉邦居山東時,貪財好色云云,這個“山東”,和範睢的“山東”同一個含義。

這有些類似歐洲人把世界劃分近東、中東、遠東,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看世界。如果站在咱們的角度,當然也可以歐洲劃分為近歐、中歐、遠歐,只是沒必要這麼做而已。

大約從東漢時期開始,“山東”不再指崤山以東,而是指太行山以東了。唐太宗李世民出身關隴豪族(也有說法認為李唐皇族出身山東的趙郡李氏),卻向來被山東士族所輕視。李世民讓大臣高士廉(長孫皇后之舅)編著《氏族志》,給各士族排名次。

李世民希望高士廉能明白他的意思,把皇族排在前面。沒想到高舅舅不解風情,把山東士族出身的黃門侍郎崔民幹放在第一等,引發李世民的不滿。在李世民的高壓下,高士廉只好把皇族列在第一,崔民幹為上之下。李世民通過一部《氏族志》,降低了山東士族的地位,達到了鞏固李氏皇族統治的目的。

這裡的“山東”,指的就是太行山脈以東地區,包括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北部。你看,兩大老牌的山東士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他們的地盤都位於現在的河北省,趙郡李氏也在河北。

可以看到,唐朝的“山東”,範圍比之春秋戰國、西漢的“山東”,所涉及範圍大大縮小。唐朝的“山東”,已有部分人與現在的山東省聯繫在一起了。

到了宋朝,“山東”的範圍繼續縮小,很多時候就指現在的山東省了。比如有的宋人注詩,就稱“現在所謂的山東,實指今之齊地”。齊地位於山東北部。當然,也不絕對,還有很多人出於習慣,繼續將太行山以東稱為“山東”。

不過,北宋的一級行政區劃中,並沒有山東路。現在的山東省,在北宋屬於京東西路、京東東路。這個“京”,指的是北宋國都開封。山東省被稱為“山東”,始於與南宋對峙的金朝。金朝佔領山東後,改稱山東路,後來又出現山東東路、山東西路。自此之後,“山東”主要就是指現在的山東省了。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戰國的時候,山東並不是現在的山東省,而是對崤山、函谷關以東的稱呼,崤山在河南省西部,秦函谷關在河南靈寶縣,漢函谷關在河南省新縣安,顯然山東地區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戰國七雄除了秦國,都在山東,故稱之為山東六國。

另外,山東出相,山西出將中的山東、山西也是以崤山為分界的。而現在的山東、山西的山是指太行山,但其實山東與山西並沒有接壤,中間是隔著河北、河南兩省的。

那現在的山東為什麼叫山東?山東又有哪些稱呼呢?

在夏禹九州的時候,山東是青州。商朝的時候,山東有很多沒有華夏化的東夷人。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姜子牙於齊(定都於臨淄),封周公於魯(定都於曲阜),封曹叔振鐸於曹(定都於山東荷澤定陶)。

因為齊國與魯國都在山東的原因,所以山東文化一般也稱之為齊魯文化,孔子就是曲阜之人,孟子是濟寧人,所以山東也稱為孔孟之鄉。

在春秋的時候,除了齊、魯兩國,還有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達五十多個,比如有萊國、莒國、鄒國、滕國等等,他們先後被齊、魯兩國所吞併,可以這樣說齊地加魯地就相當於現在的山東。

魯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山東就只剩下了齊國,也就是戰國七雄之一。秦滅六國,天下共有三十六個郡,在山東的就有臨淄郡、東郡、琅琊郡、濟北郡等七郡。

秦滅的時候,項羽分封諸侯,齊地被分成了齊、膠東、濟北三個諸侯國,分別為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膠東王田市。

劉邦打敗項羽之後,除了封了七個諸侯國,將齊地封給自己的長子劉肥,漢武帝的時候,天下十三州,山東包括了青州、兗州、徐州。

唐朝的時候,天下十道,山東以黃河國界,分別屬於河南道與河北道。

北宋初期,山東又屬於京東路、河北路,又後又增加了京東西路。

金朝,在山東設立了山東東路和山東西路。

元代的時候,在山東設立了山東行省、濟南行省等五個行省。

明朝的時候,在山東設立山東布政使司,另外還包括遼東、天津,河北一部份。

清朝的時候,在山東設立了山東省。

由此可見,現在的山東省叫山東,是從金開始的,而山東得名於太行山之東。


歷史簡單說


為什麼山東會叫山東呢?小妮這個問題也思考過很久,山東從字面意思來解釋位於太行山的東面所以叫做山東,但從史料上進行查證會發現,並非是簡單的只是位於山的東面兒得名,不同朝代山東的位置都有不同程度的轉變。

在歷史上來看,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崤山東邊叫做山東,這個山東指代的是是六個國家的統稱;東漢時期才變成太行山以東;山東正式作為行政區是在金朝開始;明朝時的管轄區域跟現如今比較接近,設立山東省,也就一直沿用到了現在;


在地勢上來看,山東地處東部沿海地帶,山東中部突起,魯中南山地為丘陵,東部半島起伏和緩,西部跟北部由於黃河沖積形成華北平原一部分;

山東的擁有很多的名勝古蹟,例如山東有天下第一泉,五嶽獨尊的泰山,海岸線第一高峰嶗山,讓來山東旅遊的人深刻了解到山東的歷史文化氛圍,更進一步的瞭解到山東的風土人情;

山東二字涵蓋太多的意義,單從山東的區域劃分的變遷史就能夠了解整個中國歷史的變化。小妮要讓大家更瞭解山東,山東人樸實熱情,好客山東歡迎大家來做客。


小妮講山東


山東作為地區名稱,歷史上出現很早,而且變化很大。春秋時期,晉國居太行山以西,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北魏建都平城,五代時晉亦在太行山以西,故沿用古晉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

戰國、秦、漢時期則是指崤函以東地區。因為秦在關中,故稱崤函以東六國(楚、齊、韓、魏、趙、燕)為山東六國,或雲關東六國。

山東與關東意義相同。如《管子》書就有“楚為山東之強國”語。漢初賈誼的《過秦論》多次用山東提法,故葉圭綬《續山東考古錄》卷一說:“山東之稱,古或指關東言,或指太行山以東言,不專指今山東也。”


貓北2001


山東因位於太行山之東而得名。現在的山東主要指山東省。古文中也出現過山東,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山東主要指崤山以東。差不多是現在的陝西河南交接地帶。還如之前秦始皇時期的山東六國也是崤山以東。



高級小導遊


山東為何叫山東?沒學過這方面的知識,不太清楚。但是自己琢磨:以太行山為分界,山的西邊叫山西,太行山的東面叫山東,這符合情理。就跟以黃河為界的河南、河北一樣,以洞庭湖為界分湖南、湖北一樣都是以山形水系為名(界)。這是我憑空瞎想的,自覺在理。不知然否?不過如果不是根據太行山劃分的,那一定是某座山的東邊。我想了半天想不起還有那座山比太行山更有名。如果用泰山以東那也是可以,的但是泰山屬於山東界內那就不是山東了。那叫山周比較恰當。我的瞎弄胡謅。大家別在意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