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如何用圖畫書讓0-3歲娃動手、動眼、動口、動心、動腦|書友會講座實錄

“你知道,當你漸漸老去,當她漸漸長大,你目送著她走向屬於她的寬廣世界,你依然會為你當時的決定鼓掌,你給她的不只是成百上千的童書,是愛,是幸福的種子,是無論挫折艱辛依然聽從內心、堅持夢想、走向遠方的力量。”很喜歡穗媽的這段話,這也是我堅持親子共讀不變的初心,永恆的動力。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穗媽(張麗萍)

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

親子閱讀實踐和研究七年,

堅持親子閱讀2000天不間斷

親子閱讀自媒體“故事湯”發起人

講座提綱

1. 給小娃娃講故事是一件天大的難事?

掌握 “兩個一”原則,分分鐘吸引孩子注意力。

2. 孩子看兩眼就走開?

這樣讀圖畫書,你想停都停不下來!

3. 母語啟蒙無從下手?

這樣的圖畫書讓娃娃自小感知漢語言魅力。

4. 親子共讀中娃娃只是聽眾?

讓娃娃當主角,好戲馬上開始!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不久前,穗媽在艾米媽媽書友會里開展了這次線上講座,讓群友們受益匪淺。

今天,我特地將本次線上講座的講稿整理發佈,希望可以讓更多在親子共讀的路上的寶爸寶媽有所領悟。

PS:“艾米媽媽書友會“以後爭取每週在群裡做一次關於兒童閱讀的線上講座,想加入微信群抱團的請拉到文末看敲門方式哦!^_^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我是穗媽。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跟各位爸爸媽媽們一起來分享0-3歲孩子讀圖畫書的那些事兒。閒話不多說,我們現在就開始進入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那就是“如何用圖畫書,讓0-3歲的娃娃動手、動眼、動口、動心、動腦”。

1. 給小娃娃講故事是一件天大的難事?——掌握 “兩個一”原則,分分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親子閱讀有七年多的時間,我通過“故事湯”微信公眾號、親子閱讀微信群、親子閱讀課程群等媒介跟幾十萬爸爸媽媽交流過有關親子閱讀的話題,多新手爸媽會很困惑地問我到底怎麼給小寶寶講圖畫書。寶寶看一眼就走掉了,或者看了兩分鐘就開始啃書,實在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

有的爸媽認為給小娃娃講故事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陪伴和引導孩子學會閱讀呢?爸爸媽媽又該怎樣給娃們講圖畫書呢?我們學會做一件事情一定是“在做中學”,就是說在實踐當中學。親子閱讀的方法也一定要在親子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習和掌握。但有很多心急的爸爸媽媽還是會問:“到底有沒有訣竅呢?”

任何一件事情,我們只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實踐,終究會發現一些方法和技巧,我給很寶爸寶媽準備了一個方子:“‘兩個一’原則+堅持”。

“兩個一原則”當中的第一個“一”是什麼呢?就是找到一個孩子和書之間的連接點。一旦找到這個連接點,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會自動和書去相連接。這個連接點是什麼呢?這個連接點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任何一個孩子和成人做事的強大原動力。不論你的孩子現在是幾個月還是幾歲,也不論你的孩子之前是否喜歡閱讀,只要我們以孩子的興趣點為切入點,一般來講都可以事半功倍地引導孩子開啟閱讀之旅。

比如說你的孩子現在十個月。在這個階段他喜歡用嘴巴去探索世界,痴迷於用嘴巴去品嚐和感知一切事物,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給他買一些“可以吃”的書。買一些好的硬紙板書或者圖書,讓孩子用嘴巴去感知書這種東西。

比如說你的孩子現在一歲。他這個時候痴迷一切的小洞洞。你可能會很擔心家裡的插線板,因為孩子喜歡去摳插線板上的小洞洞。孩子還會摳鎖眼、紐扣等一切有洞洞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為他找來洞洞書,讓他的小手指去摳那些小洞洞,通過摳小洞洞把書頁翻開,然後進入到下一頁。

比如說你的孩子現在兩歲。他喜歡反覆聽一個故事,你可能給他買了上百本書,但是發現他只要求你反覆地講其中的一本。這本書可能講了五十遍,一百遍甚至兩百遍,甚至更多更多。這個時候我們要滿足他的要求:只要他喜歡,我們就一直給他講下去。

比如說你的孩子現在三歲。他開始喜歡情節曲折的故事,不再喜歡重複聽同一本書,而是喜歡每一天都聽新的故事。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滿足他的興趣,然後去選更多更好的書,每天都講新的書給他聽。另外可能會有一些男孩特別的痴迷於交通工具,每天手裡拿的都是車的玩具,然後嘴裡唸叨的是車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為他選擇有關交通工具的經典圖畫書,然後來跟他一起讀。你的娃如果是個女孩,她某一個階段可能會特別喜歡小公主,喜歡魔法,喜歡小女巫。那麼我們就可以為她找來這一方面的圖畫書,然後同樣跟她共讀。

你會發現從這一點開始切入的時候,孩子會非常容易地對閱讀感興趣,因為書和孩子生活中最最喜歡的東西有著緊密聯繫。當他發現生活中最愛的東西、最喜歡做的事都和閱讀產生關係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孩子愛上閱讀一定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還有的爸媽會特別困惑,向我諮詢:“老師,我的孩子在學習喜歡看圖畫書之前已經喜歡上了看動畫片。每天都要有大量的時間看動畫片,如果不同意他就會大哭大鬧,這個時候怎麼辦。我買的圖畫書他從來都不看。”的確,讓一個已經迷上動畫片和遊戲的孩子短時間內養成閱讀的習慣確實不容易,但也並非無計可施,這其中也有一個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同樣是從他最感興趣的事物著手。那麼他最感興趣的事物是什麼呢?就是他現在著迷的這部動畫片。

一般來說,現在市面上孩子特別著迷的動畫片都有相應的圖畫書或者圖書產品。我們可以嘗試用一些同主題的圖畫書或童書來代替電視和遊戲。在具體的操作方法上當然需要一些策略和智慧。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說,咱們別看小熊維尼的動畫片了,來看小熊維尼的書吧。我想孩子肯定會不樂意,或者會給你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做。比如在沒有電視可看的時候,你突然間拿出一本早就準備好的小熊維尼的圖畫書或者童書,跟他說:“唉,竟然還有一本主人公就是小熊維尼的圖畫書!我來看看書裡都講了什麼。”這個時候你不一定非要邀請孩子來跟你一起看書。你只需要打開圖畫書,然後大聲地念裡面的文字,然後一邊念一邊非常陶醉地說:“哇,太有意思了!”

這個時候孩子會非常輕易地被你所講的故事所吸引,會發現原來在書裡也可以看到他動畫片裡的主角,也可以看到更有意思的內容。時間長了他會發現,在圖畫書裡面有更多比動畫片故事有意思的故事。慢慢地,他的興趣會逐漸從電視和遊戲中轉移到圖畫書閱讀上來。

第二個原則是什麼呢?這個“一”就是要讓閱讀變成一件快樂的事。其實講完了前面的那個原則,這個原則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感興趣,那麼孩子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會非常快樂。我們知道有一個詞叫“樂此不疲”,如果我們特別喜歡做某件事,那麼這件事無論做多少遍,我們都不會感到厭倦,甚至還會越來越沉迷其中。

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嘗試跟孩子一起閱讀時,發現他並不喜歡,我們可以想想是不是閱讀當中的某個環節,讓他感到不快樂。

比如,我們每次是高興地、溫柔地陪孩子讀書,還是在身心疲憊的時候不耐煩地跟孩子一起看會兒書,看完說我們可以睡覺了?若是第二種情形,孩子可能會因為不喜歡你的態度而不喜歡跟你一起讀圖畫書。

比如,你是讓孩子自己來選擇閱讀,在買書的時候徵求他的意見,還是說你強制灌輸,希望孩子讀那些你認為必須讀的書?若是第二種情形,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因為我們選錯了書而不喜歡閱讀。

比如,我們是不是在每次跟孩子共讀時,會問很多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像我們小時候做閱讀理解題一樣?比如,我們是不是在共讀之後,要求孩子複述或者當眾講故事給家人朋友聽?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喜歡讀書,但是因為不喜歡被測試、被表演而不喜歡跟你一起讀書。

所以,如果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停止這樣的做法。和孩子共讀時,一定要尊重他的興趣。不管他現在是一歲、兩歲還是三歲,要尊重孩子的閱讀習慣。不是說閱讀後提問就一定不對,也不是說閱讀後讓孩子複述一個故事會讓孩子心生厭惡,而是說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做一件事情,而你依然堅持要求他做這件事情,這種行為本身是不值得推薦的。它會讓孩子丟失了閱讀的快樂。

人在天性上喜歡做快樂的事情。如果閱讀這件事情讓孩子感到快樂,那麼他一定會樂意去做,一定會對這件事心生期待。從這一點入手,我想作為最瞭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我們一定會知道,我們做什麼事情、到底選什麼樣的書可以讓孩子對閱讀這件事情感興趣。

對閱讀這件事情心生期待,孩子就會每天盼望著這個時刻的到來,每次都想起跟爸媽一起享受共讀圖畫書的時光。

我們不用想那麼多,只是晚飯之後,和孩子一起坐在沙發上安靜地讀一本書,我們的孩子就可能因為喜歡我們陪伴而喜愛閱讀。在閱讀之後,我們可以結合圖畫書的內容跟孩子玩一個遊戲,我們的孩子可能因為喜歡閱讀後的遊戲而喜愛讀書。

在“兩個一”原則後面我還有一個加項,那就是堅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經常有人跟我說,孩子對讀書不感興趣,該怎麼辦呢?我每次都會問他,共讀堅持多久了,在孩子“不喜歡閱讀”之後你又堅持了多久。

詳細詢問,我們會發現其實絕大多數的爸媽都是僅僅在嘗試了幾次之後發現孩子暫時對書不感興趣,就斷定他的孩子現在排斥讀書,沒有辦法養成閱讀習慣。所以我每次都跟這些父母說,如果你只是試了幾次,孩子暫時沒有表現出對讀書特別的興趣,那麼就請先收回這句話可以再試試,不是堅持一次兩次也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連續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多時間。通過各種方法,如果你堅持一年,我相信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可以做到讓自己的孩子愛上閱讀。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閱讀也同樣如此。如果你之前沒有對孩子做過任何的閱讀啟蒙,沒有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讀書,只是在孩子某一個年齡階段的時候,突然想起要給孩子講故事,覺得孩子應該擁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然後拿書給孩子讀,發現孩子暫時不感興趣,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

孩子對新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不是在一夜之間就可以建立起來的,而是要通過一分鐘一分鐘、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天一天的努力逐漸建立起來的。我經常說如果你們真的打算開始親子閱讀之旅,請確定你準備好了。無論你每天多忙,都能抽出時間用心陪孩子,而不是一邊玩手機一邊逗孩子,不是在上網之餘和孩子讀讀書。無論多累,你都要堅持,每天都要有一個專屬的時間用來和孩子一起讀書。

準備好調用你的眼耳鼻舌手,還有最重要的腦和心和孩子一起讀書。只有做爸媽的動腦、動心、動手、動口,我們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孩子做到動腦、動心、動手、動口。如果進展不順利,我們一定要堅持想辦法、不斷嘗試,直到我們的孩子愛上閱讀為止。當然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準備工作,那就是不管從前你是不是愛讀書,那麼從今天開始,先讓你自己愛上閱讀。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2. 孩子看兩眼就走開?——這樣讀圖畫書,你想停都停不下來!

讓我們再回到前面提到的那個讓很多新手爸爸媽媽都感到很苦惱的問題。就是很多寶寶還小的時候,比如說一歲或者兩歲的時候,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特別容易發生的一種表現是什麼呢?就是看兩眼就會走開。這讓我們的爸爸媽媽感到非常苦惱,非常無措,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繪本上,或者說能夠將更多、更長的時間專注於閱讀這件事情上來。

其實首先我想說的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他的專注力還比較弱,能夠專注於一件事情上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也就是說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我們不能夠要求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在一本書上面專注五分鐘,或者在一個畫面上停留一分鐘以上,一般來講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我們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的這種智力發育上的一些特點,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去調節我們跟孩子一起閱讀的步伐。

孩子在三四個月左右的時候,由於他的行動力受限,所以他可能只能用耳朵聽或者用眼睛看。這個時候他的手指力量還不夠握住一本書,然後他也不能夠獨立地坐或者是爬,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一般來說都只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被動的聽眾。這個時候其實我們可以抱著孩子,讓他感覺到親密,感覺到爸爸媽媽給他的溫暖,然後同時要讓孩子看到繪本上的圖畫。

到6個月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出現抓書、咬書的行為,對抓書比對聽故事更感興趣。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允許他有這樣的表現,而不是苦惱。

到8個月、10個月、12個月,隨著寶寶的小動作發展越來越好,他可能會喜歡翻書,亂亂地去翻頁,而不是靜靜地讀,這個時候我們也要順應孩子的這種節奏和需求,要允許他去翻書,要允許他的好奇心驅使他去做的一些事情,而不是非要限制他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

再大一點,比如孩子到一歲多一歲半的時候,

基本上都學會走路了。我們都知道當孩子會走路了以後,尤其是剛剛會走路的時候,他可能會變得一刻都停不下來。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慎重選擇閱讀的時間、閱讀的讀物,同時我們要有一些方法,讓我們的閱讀變得更有意思.這個時候才有可能讓我們的孩子有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時間來專注於繪本閱讀這件事情上來。

儘管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跟小寶寶互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在跟小孩子一起共讀繪本的時候,一定不應該也不能是一種單獨而且被動的體驗,我們要儘可能地讓孩子跟我們一起、跟繪本進行互動。我們可以通過提問、遊戲、畫畫、做手工等等方式,來跟孩子進行互動和交流。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的爸爸媽媽在跟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只是自己在讀,然後再翻頁,這個時候其實像是在擲飛鏢,這是一個單向的運動。而其實我們跟孩子閱讀的這個過程,應該是像打乒乓球,這一定應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這樣才有意義。而教育專家也曾經提出過,幫助孩子延長注意力時間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跟他一對一地相處,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那麼在跟孩子尤其是跟小寶寶一起閱讀繪本的過程當中,最有效地跟孩子進行互動,然後幫助孩子更好地延長專注在繪本上的時間,引導孩子更快地愛上繪本,這樣一種方法又是什麼呢?

我首先推薦的就是要把遊戲和繪本的閱讀結合起來,這對於小寶寶來說尤其重要。

在講親子閱讀當中的遊戲,也就是親子閱讀要和遊戲結合起來之前,我想分享一段我特別喜歡的一位童書作家的話給大家。就是非常著名的童書作家羅爾德·達爾,也就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這兩部作品的作者,他曾經說過一段給父母的話。他說,當你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孩子的時候,請務必記住缺乏生氣的父母是枯燥無味的。一個孩子所需要的、所值得要的是才智煥發的父母。

這段話在我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過程當中,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最初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真的有一種如芒在背的羞愧感和窘迫感,當時我的心裡就有一個聲音在問自己,你到底是不是缺乏生氣的、枯燥無味的父母?

為什麼呢?因為我發現我不會跟孩子做遊戲,我常用的跟孩子所進行的親子互動或者親子陪伴、親子交流的最多的一種方式,就是陪著他,跟她一起來讀繪本。然後就是可能會做一些手工,或者一起畫畫。但是我特別欠缺的就是跟孩子一起來做遊戲,然後一起實現類似羅爾德·達爾提到的所謂才智煥發的一些想法或者活動。

我想很多家庭應該都有親子閱讀的場景,這些場景可能都會很相似,那就是在我們有時間的時候拿起一本繪本抱著孩子,然後給他講繪本的故事,當然有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簡單的互動,有的時候可能我們直接講完了之後就把這本書合上,這個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結束了。

這種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對,我是在想其實親子共讀,講故事應該只是共讀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穿插進或者融合進更多的有意思的元素,然後讓我們的孩子更投入到這個過程當中來。

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一直都在思索我要如何做,才能夠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會講故事的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來遊戲的媽媽,可以更好地陪伴我的孩子的媽媽。

後來有一天,我在《遊戲力》這本書裡讀到一句話,他說:跟孩子相處時帶上你所有的智慧和法寶,然後坐到地板上。其實仔仔細細地來思考這句話,他和羅爾德·達爾的話有異曲同工之處,也就是說每一位父母都可以成為才智煥發的父母,但前提是需要你去思考,去實踐。

後來我就在想,

也許我們成年人只是一個個丟失了魔法的人,只要想盡一切辦法,呼喚出隱藏在我們體內的法力和法寶,我們一定可以更理解孩子的世界。那麼從哪裡開始呢?其實就從“坐到地板上”這五個字開始。

這五個字其實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我們不能只看到它字面上的意思,其實它是在提醒我們做父母的,不要高高在上地俯視孩子的世界,不要帶著我們工作當中的塵埃一般的情緒回到家裡來,不要用我們的慣性思維來觀察我們的孩子,也不要心不在焉。但這個思考和實踐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繪本都給予我非常大的啟發。它們讓我能夠更好地思考,然後能夠更貼近孩子的視角去理解孩子的世界;知道孩子可能是怎樣想的,在孩子的世界裡,他是怎樣去遊戲的,怎樣去玩耍的,怎樣去想象的。

那我們先一起來看一套繪本,這套繪本叫作“喵嗚”系列,也就是小貓叫的那個聲音“喵嗚”。有《喵嗚和小椅子》,然後有《喵嗚和藍桌子》,還有《喵嗚和大箱子》。我們先來挑其中的一本叫作《喵嗚和小椅子》的繪本一起來讀一讀。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喵嗚和小椅子》封面

書的內容看起來非常簡單,喵嗚搬出了他的橙色小椅子,他的小夥伴咩咩搬出了一把綠色的小椅子,汪汪搬出了一把藍色的小椅子,那麼他們要做什麼呢?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喵嗚和小椅子》內頁

後來喵嗚和他的小夥伴們又分別找出了鈴鐺、口哨和小旗子,這個時候他們到底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答案揭曉了,小夥伴們把幾把小椅子和小鈴鐺、小旗子、小口哨組合起來,然後和幾位小夥伴一起,把它變成了一輛小火車。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喵嗚和小椅子》內頁

其實這個結果可以說在意料之中,也可以說在意料之外。看起來它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繪本故事,但是當我讀到這本繪本的時候,我真的是會心一笑。因為在我的家裡,我的兩個女兒就經常會把兩把小椅子靠在一起,然後做成一輛火車。甚至有的時候我的大女兒會把一把椅子作為火車頭,然後後面會放上很多的紙箱子,作為車廂,然後就這樣做出的一輛火車,然後七歲的姐姐和兩歲的妹妹可以就用這樣一輛小火車玩上半天,並且玩得特別高興。他們還會編故事,姐姐還會告訴妹妹在哪一站要下車了,你要帶好你的旅行箱或者怎麼樣。就是一個非常豐富的故事,一次非常有趣的旅行。

然後我們可以去回想我們的童年,其實很容易就可以追溯,很容易就可以想起來。我們在童年時代玩過的那些現在看起來非常簡單而幼稚的遊戲,其實帶給我們非常多的歡樂,只是隨著我們漸漸長大,我們忘記了。

但是這樣的繪本它在提醒著我們,孩子的遊戲、孩子的世界是多麼簡單,但是又多麼容易獲得快樂,也讓我們在生活當中不要用我們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覺得說哎呀你為什麼玩這麼幼稚的遊戲呀?兩個小椅子靠在一起,有什麼好玩的呢?

如果我們真正放下這種高高在上的心態,當我們跟孩子讀到這樣一本繪本的時候,當我們合上書,如果我們可以非常高興、非常興奮地喊著我們的孩子,來,我們一起做一輛火車,然後把家裡的大椅子、小椅子或者其他可以用來做火車頭、火車廂的一切的簡單的物件都把它拼接起來,跟孩子玩一個火車的遊戲,玩一個旅行的遊戲的時候,那麼我想這樣的閱讀體驗對於孩子而言一定是快樂的、幸福的、難忘的、深刻的記憶,他一定會對下一次的閱讀心生期待。

我們再來看這個系列的另外一本書,叫作《喵嗚和大箱子》,我們先來一起讀。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喵嗚和大箱子》封面

喵嗚在家裡玩的時候發現了一隻大箱子,其實這樣的箱子在我們家裡隨處可見,對不對?我們可能買一個微波爐或者隨便在網上買一件什麼樣的稍微大一點的東西,都會得到這樣的一個包裝箱。那麼喵嗚得到了這個箱子之後,他做了什麼呢?因為他喜歡紅色,所以他就用紅色的漆把這個箱子漆成了紅色,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喵嗚和大箱子》內頁

他用剪刀把大箱子撿了一個洞,然後他又搬來了他的小椅子、大積木。

因為箱子對他來說比較大,所以他要先踩著小椅子,然後從小椅子再到大積木上面,站到大積木上,之後他又拿了自己的一個藍色的小杯子,把它放在了紅色的大箱子上面,那麼接下來他又會做什麼呢?

喵嗚爬進大箱子裡。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來停一會兒,大家一起來想一想,你覺得喵嗚是想要做什麼呢?這個大箱子對喵嗚而言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物品呢?或者是對它來說是什麼東西呢?我們可以一起來猜一猜。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喵嗚和大箱子》內頁

為了留出讓大家思考的時間,我也來分享一個關於我家裡的孩子和大箱子之間的故事。在我的大女兒大約四歲的時候,我們家裡好像買了一件東西,留下了一個包裝箱,具體是什麼我記不太清楚了,但是應該就是小朋友可以坐在裡面的一個紙箱子,我覺得應該比微波爐的包裝箱要大一點,比洗衣機的包裝箱要小一點,大約就是這樣的一個體積。本來爸爸說把裡面的物品拿出來之後,就要把這個箱子扔掉,但是我的孩子就特別不高興,然後她就說不要不要,我一定要把這個箱子留下。當時爸爸不知道她要做什麼,還說你看箱子在家裡特別佔地方,為什麼要把它留在家裡呢?但是爸爸看見孩子特別喜歡這個箱子,也就沒有再阻攔。

後來我的大女兒就自己爬進了箱子裡,然後還搬了枕頭到箱子裡面,還搬了她自己特別喜歡的玩具等等東西放進去。搬進去之後,她就跟我說,媽媽我做了一個宇宙飛船,這個宇宙飛船是可以飛到月球上去的哦。我一聽我就跟她說,哇!這麼有意思!然後她就跟我說,媽媽,我的這個可以飛向月球的宇宙飛船是要收門票的。我說,那多少錢呢。她說五塊錢一張票,然後還可以往返。於是我們就跟他一起玩起了這個遊戲,後來每天從幼兒園放學回家之後我們都要玩一玩這個去月球旅行的遊戲,一直玩了有至少兩三個月。期間這個大箱子就一直都在我們家客廳裡。有時候來了客人,一進到我們家就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你會放一個包裝箱在客廳裡?但是實際上對於孩子而言,這個大箱子比她當時玩的任何一件玩具都要更好玩,也更重要、更有趣,因為這個箱子裡面其實有她的想象,有她當時關於宇宙的思考。然後,她覺得要在旅行的過程當中帶著爸爸媽媽,然後要往返等等。其實我覺得這個箱子包含了特別特別多孩子的思考和想象。

現在公佈答案。原來喵嗚是要把這個紅色的大箱子做成一輛屬於自己的消防車。其實最初我真的沒有猜到他用這個大箱子是要做一輛消防車,最開始我猜它可能是做了一個自己的家,然後把那個藍色的水杯做成煙囪。後來我又猜測,他可能是把它做成了一輛類似於車的東西,但是我沒有想到它是一輛消防車。但是當我看到答案的時候,我覺得真的太合理了,太符合一個孩子的那種心理了。尤其是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喵嗚其實是一個小男生,一個特別喜歡車的小男生。我的兩個外甥都特別喜歡車,尤其喜歡消防車,每次聽到消防車的那個聲音的時候,他們都特別興奮。

對於孩子而言,紅色的消防車可能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車,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結尾的時候,我真的非常驚歎於這個繪本作者的構思和想象力,以及他的表達方式。我真的看到這個作者的那種視角,跟孩子在一個視線上,真正走到孩子世界裡去的這種視角。這會讓作為媽媽的我來思考,雖然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走到孩子的世界裡去,但是我真正做到了幾分。在平時我們的孩子在以一個孩子的思維去做事情、去玩遊戲、去讀繪本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一直在不自覺地用我們大人的這種固定思維去影響或者是限制著我們的孩子?

所以我特別想說的是,如果我們真的希望我們的小寶貝,尤其是0到3歲的小孩子能夠真正愛上閱讀,那麼讓我們的孩子對繪本動心是首要的,是第一位的。只有當他對我們的繪本動心,對閱讀這件事情動心的時候,他才有可能逐漸地愛上閱讀這件事情。那麼首先我們要理解我們的孩子,要嘗試著從我們的孩子那個角度去看待萬事萬物,然後去理解他所做的一些嘗試、一些遊戲。

同時,其實這本繪本不光啟發我們如何讓孩子對繪本閱讀這件事情動心,同時他也在啟發我們如何動手。其實如果我們之前沒有想到過說家裡的任何一個紙箱子,或者任何一件比如包裝盒、包裝紙或者一些看起來無用的東西,可以給孩子做玩具的話,那麼這本繪本其實可以啟發我們,可以在繪本閱讀之外做一些延伸和拓展的親子活動。這些親子活動可以更好、更容易地讓我們的孩子愛上閱讀。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歡車,然後也喜歡這本繪本,當你讀完的時候,可以很輕鬆地在家裡找到一個箱子,然後=就可以跟孩子一起來探索,一起來思考。我們是不是可以用這個小箱子來做一件什麼樣的東西?不見得非得要用這樣一個大箱子做一輛消防車,即便是一個小小的鞋盒子,也可以來做一輛消防車,或者說做一輛卡車或者一輛貨車,也可以做一輛小轎車,甚至用它來做一輛三輪車,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跟孩子一起來思考,一起來探索,一起來想象,我們可不可以把身邊的某一件看起來沒用的東西做成一件我們孩子想要的或者他喜歡的東西。

當我們把閱讀和其他的一些親子活動、親子交流的方式打通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對於嬰幼兒而言,閱讀一定是一個大的概念,這個概念不能侷限於我們傳統上理解的跟孩子一起讀一本書,把字讀完,而是要擴大一些來理解。有些比較瞭解繪本的爸爸媽媽可能知道,除了讀繪本上的字之外,讀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繪本是圖文相融、圖文交融、圖文相成的一種藝術,所以不能僅僅只讀文字,一定要學會跟孩子一起來讀圖。那麼再深入的,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在圖畫書的閱讀當中能夠動心、動腦、動口、動手,那麼我們一定要打通親子閱讀和親子手工、親子繪畫、親子游戲親子交流之間的界限。

其實這一切都是完全可以融合到一起的,因為它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親子陪伴,那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這種濃濃的愛,然後通過親子交流和親子陪伴,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感知到爸爸媽媽給他的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定會因為我們的這種全身心的陪伴、全身心的投入,而喜歡上這種親子陪伴、親子閱讀的時光。

但是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有的時候我們往往可能會做不到。比如說當我們的孩子用家裡的一些我們認為的廢品,比如說一些包裝箱、紙盒子,或者說一次性的筷子或者是紙巾、面巾紙等等,用它們來做一些創造性的手工的時候,可能會把家裡弄得很亂,然後滿地都是紙屑,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當我們下班回家很累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會批評孩子說你看你把家裡弄亂了,你為什麼不去睡覺,然後說你看你現在都打亂了正常的生物鐘,等等。但是其實有的時候我們要放下這種心態,要有一點遊戲的精神。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讀完一本繪本之後,他提出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可能是一個邀請媽媽一起玩一個遊戲,或者他突然接受繪本的啟發,想跟你一起做一個手工,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做呢?

假設現在是晚上8點半,然後平常這個時間你的孩子可能就要準備洗漱了,但是現在你跟孩子閱讀完一本繪本之後,他突然提出一個要求說媽媽,我也想跟你一起玩一個開火車的遊戲,或者媽媽,我也想用一個大箱子來坐一輛車可以嗎?這個時候我想知道爸爸媽媽們會怎樣做呢?

我想很多爸爸媽媽可能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在糾結了。如果按照我們平常的生物鐘,我們可能會覺得,要讓孩子按時睡覺,這樣對他的身體好;有時候我們可能還有我們的事情要處理,只有當孩子睡著了之後,我們才可以有自己的時間。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能第一反應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去睡覺,按照往常一樣的習慣,按部就班地去完成生活當中的這樣的一個流程。但是其實我在想,有什麼不可以呢?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常,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創造一點魔法,為什麼不可以多擁有一點遊戲,多去經歷一些冒險呢?

這樣的遊戲,或者是冒險,或者是創造的時光,可能並不長,其實它耽誤的我們的孩子睡眠的時間,或者耽誤的我們自己的時間其實並不太長。但是實際上這樣快樂的體驗對於我們的孩子而言,甚至對於大人而言都非常重要,這些時光可能會在孩子的生命當中留下非常深刻的、甚至可能讓孩子銘記一生的印象。他每次想起來的時候,可能都會回味當時那種溫暖的、甜蜜的這種爸爸媽媽陪伴自己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其實是非常難得、非常寶貴的。

在我看來,這樣共讀的、遊戲的時刻,或者是創造的、想象的時刻,其實無需太長,但是他們真的像時光裡的糖,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我們想起的時候都會覺得甜蜜和歡欣。而這樣的共讀方式,這樣的打通了閱讀和親子陪伴的其他方式的一種形式,在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歲月裡,一定有著以一當十的奇麗,一定是跨越了和超越了親子閱讀本身的。

這樣看似簡單的繪本,其實可以給我們非常深的啟發,那麼在我們任何一個家庭裡面,我們都可以跟孩子開啟這種想象力遊戲的一種模式。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3. 母語啟蒙無從下手?——這些童謠和圖畫書讓娃娃自小感知漢語言魅力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對0-3歲的寶寶來說,親子閱讀對他們語言的發展到底起怎樣的作用,我們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書,或者說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

現在流行“磨耳朵”這個概念,在嬰幼兒的英語啟蒙當中這個概念的使用相當頻繁。我覺得現在我們都在談孩子英語學習方面的“磨耳朵”,但是好像很少有人在談,孩子對母語的認知是不是也應該有這樣一個對語言的感知和熟悉的過程。

對0-3歲的寶寶而言,他們的認知能力、感知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都在起步階段,所以對他們來說,最好的語言薰陶方式應該是什麼呢?

國外的研究專家發現有押韻的文字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為什麼呢?研究認為,孩子最早聽到的,也是他最熟悉的聲音,是母親的心跳聲。心跳是有節奏的,這種節奏和押韻文字的節奏有一定的相似度。

研究專家發現小孩子具有發掘出不同文字的韻律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對他們的語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像人們潛意識裡都喜歡看花格子圖,喜歡聽音樂的和聲一樣,因為這些都提供了一種秩序感。耶魯醫學院有位腦部研究專家,他建議家長應該經常讀書給幼小的孩子聽,特別是那些押韻的小故事,有時也可以和孩子來玩一些韻文的遊戲。

孩子在英語學習啟蒙當中使用的“磨耳朵”的學習材料是什麼呢?是英語使用國家當中的一些非常經典的童謠,這些童謠也都是押韻、朗朗上口的。

因此,在孩子的母語啟蒙中,我特別看重兩種方式:一個就是用傳統的經典中文童謠給孩子進行語言薰陶,讓他從小就能發現漢語言的韻腳,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另外就是在適合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圖畫書閱讀過程中,一些比如說情節的排比和語言的重複,對孩子的語言發展非常有利。

我建議在寶寶特別小的時候,爸媽就可以給他念很多的童謠。可以是隻有一行、四五個字的特別短的童謠,但是必須得朗朗上口。從孩子剛出生時,爸媽就可以讀給他聽,或者在爸媽不在家的時候,可以放一些童謠的音頻給孩子聽。當孩子再大一點兒時,比如出生幾個月之後,我特別建議家長把這些童謠跟親子按摩和其他一些親子游戲結合起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親子互動和交流,同時又是母語啟蒙的一種方式。

比如說有一本圖畫書叫作《打開傘》,它裡面有很多首童謠,同時配有圖畫,還有童謠和遊戲的結合玩法,告訴你該怎樣邊讀童謠邊和孩子游戲。還有一本《跟媽媽玩童謠》。編者精選了很多首童謠,並且請專業的人士為每一首童謠配有親子撫觸、親子按摩之類的親子互動方式,教會爸媽如何在跟孩子一邊念童謠的時候一邊做一些親子游戲。這是我認為非常好的一種親子交流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語言啟蒙方式。在適合三歲以下寶寶閱讀的圖畫書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也是深受孩子喜歡的情節發展模式:故事會在不斷重複中推進,在推進中每個重複情節中的語詞都有大量重複。這樣的重複對孩子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限,如果每一頁的信息都是新的,他接受起來可能會有一些困難。如果圖畫書的情節是在重複中不斷地推進,那麼對孩子來說,他的閱讀感受會更好,會感到更熟悉,然後在熟悉當中可以去探索新的內容、新的信息。這種閱讀的體驗要比完全都是新的內容體驗好得多。

我們來看一套書,這套書就是魔法象童書館的“猜猜看”系列創意翻翻書。這套書的每本書都是在重複講述中又不斷推進情節的。這套書中,有一本書的名字叫作《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我只截取這本書當中的幾頁,大家來感受一下。第一頁說:天還沒亮,它就要叫大家起床。喔喔喔——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然後,後面的每一頁都是讓孩子來猜這是誰的聲音。大家會很容易發現,每一頁當中,有一句話是重複的,那就是: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封面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讀這套圖畫書的時候,我們讀完第一遍或者一遍都不用讀完,就會發現這本書就是引導孩子不斷去猜測一種動物的聲音。“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這句話一直在重複,孩子會很容易注意到。有的孩子在讀到第四個情節或者第五個情節的時候,他就會主動說“猜猜看”。孩子提前知道這個情節,到情節需要出現的地方自然說出這樣一句話。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內頁

這種不斷的重複,在種故事情節或者節奏的重複,會讓孩子非常自然又非常迅速地能夠掌握語言的表達。在第二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跟孩子做一個遊戲,那就是我們和孩子分飾角色。我們說前面的文字,孩子可能很快就會來接上後面重複的語詞。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內頁

對寶寶而言,重複是能夠讓他們感覺到成就感,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孩子常能從一種成就感中,得到一種動力。那麼喜愛讀書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因為孩子從書中獲得了成就感。

我個人的建議是,在跟孩子讀圖畫書的時候,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與進來。當讀到重複的句子時,我們可以放慢朗讀速度,然後給孩子一點時間去接受、去消化。這樣會更容易讓孩子理解這句話的內容,然後讓孩子在更短的時間內能夠非常自然地學會這樣一句話,或者半句話。孩子可能只會說“猜猜看”,或者我們說“這是誰的”,然後他們來接“聲音”。重複語句的掌握程度跟每個孩子的年齡和語言發展階段相關。

但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階段都不一樣,所以並不是說一定要我們的孩子參與到閱讀中來,在讀完幾遍之後一定要孩子學會一些句子。而是我們可以嘗試使用這樣的一種親子共讀方式,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對語言本身的感知上來。我覺得,這種友誼互動的感知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啟蒙和發展是非常非常有效的。

4. 親子共讀中娃娃只是聽眾?——讓娃娃當主角,好戲馬上開始!

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親子閱讀當中尤其是0到3歲的小寶寶的親子閱讀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讓孩子動手動口又動腦。

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注意到,一方面我們可能非常苦惱於到底怎樣才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動手動口動腦;另一方面,我們可能不自覺地在做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恰恰是朝著另外一個反方向去前進的。

一般來說,我們的做法是什麼呢?據我的觀察,在很多爸爸媽媽的心裡,會覺得0到3歲還是小寶寶小娃娃,他們知道的太少了,那麼在親子閱讀中,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引領者,孩子需要做的可能就是坐在我們旁邊聽我們來講故事,然後在我們的引導下去看圖畫,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成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被動的聽眾或者觀眾。

換句話說,很多爸爸媽媽在給孩子講繪本講故事,尤其是給小寶寶講繪本講故事的時候,潛意識裡其實是把它們當成了沒有辦法更好地動手動腦動口的這樣一個小聽眾,我們沒有想辦法去給孩子主動權,沒有想辦法讓我們的孩子真正地參與到閱讀當中來。

所以,我們經常會說給孩子讀繪本,給孩子講故事,而不是說跟孩子讀繪本,跟孩子一起講故事。

實際上,在親子閱讀中,我覺得閱讀的主體應該有兩個,一個是爸爸媽媽,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共同面對的是我們共同的閱讀對象。我們的閱讀材料就是我們所看的繪本或者我們所要講的一個故事。面對繪本的時候,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是平等的。

從讀者的身份來說,其實有兩個誤區。在親子閱讀中,一方面是有的爸爸媽媽沒有辦法全身心投入,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或者說自己是一個類似於喇叭一樣的傳聲筒,我只需要通過我的嘴巴把故事讀給孩子聽就可以了,我不需要投入我的感情、我的精神去跟繪本作者碰撞。另一個誤區,是爸爸媽媽覺得我懂得多,我的知識儲備多,那麼我是一個引領者,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是一個引領者和傳播者,孩子在我的引導下,在我的傳播和傳授下,才能學會聽故事或者學會一些知識。我覺得這兩個誤區都是我們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踏進去的一個誤區,但又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如何去避免的誤區。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只是一個被動的聽眾或者是觀眾的角色,那麼他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進來,調動他的全部感官,調動他所有的注意力,調動他所有的經驗去跟繪本碰撞、擁抱,那麼他同樣也不會得到特別深刻的閱讀體驗。而得不到深刻的閱讀體驗,他就無法感受到閱讀帶給他的那種真正的快樂,無法體驗到閱讀真正的魅力。所以只有當我們讓孩子成了閱讀的主角的時候,他才是真正意義上開啟了閱讀。

這也是為什麼在這一小節的標題當中,我說讓娃娃當主角,好戲才會馬上開始,因為只有當他的參與感越強,他越能夠調動所有的感官、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經驗,用自己的精神去和繪本的精神世界去碰撞去擁抱的時候,他才能夠真正地體驗到閱讀帶給他的樂趣,才能走進閱讀打開的另外一個世界。

也許有的爸爸媽媽就會問了,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怎麼辦呢?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是不斷地在思索,也不斷地在實踐,同樣的也是很多優秀的繪本在給我啟發,啟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向孩子發出邀請,讓我們的孩子更好地更深入也更深度地參與到繪本的閱讀當中來,讓他自己真真正正地做一個讀者。不管他現在是一歲、兩歲還是十歲,他都可以是一個真正的讀者。我們跟我們的孩子一起來探索書中的美妙。

同樣的,我下面將結合繪本來跟大家分享,還是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一套書——猜猜看系列。剛才我是從語言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那麼接下來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套可以幫助孩子去思考去探索的繪本,它到底用了一種什麼樣的形式,這種形式又為什麼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更好地動手和動腦。

之前我們分享的那本繪本的名字叫做《猜猜看!這是誰的聲音?》,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本是《猜猜看!這個顏色的是誰呀?》。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猜猜看!這個顏色是誰呀?》封面

其實我第一次讀這套書的時候,最明顯的首先給我感官上的一種新鮮感是什麼呢?是這套書的尺寸和我們平常看到的繪本的尺寸都不一樣,但是當我打開這個繪本詳細地讀了之後,才知道其實這樣的設計是有原因的,接下來大家很快就知道是為什麼了——前面那本分享的時候,我們關注的主要是語言,所以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其實這本書最特別的是它的翻頁和摺頁的設計,為什麼要有翻頁和摺頁呢,其實正是這套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也就是它為什麼能夠讓我們的孩子更好地通過閱讀這個類型的書,去更好地調動自己的所有感官的動能。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猜猜看!這個顏色是誰呀?》內頁

在這本書中,每一個小的情節,也就是每一次猜猜看,首先會看到一個對開頁的一幅圖畫,它會讓你猜測,比如說這頁是黑色的,那麼它是誰的顏色呢?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翻開,答案在這一個對開頁的右側頁面。大家看我發的動圖就能夠看清楚了,它是一個摺頁,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把這個頁翻開,然後他會看到另外一幅不同的圖畫,也就是說他每次翻開一個摺頁,都能看到另外的一個新天地。

如何用图画书让0-3岁娃动手、动眼、动口、动心、动脑|书友会讲座实录

我們通過翻頁,引導孩子更好地參與到親子閱讀當中。其實翻頁看起來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動作,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意義是不同的,它讓我們的孩子更好地參與到了閱讀當中來,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受到了閱讀這樣一種行為,其實或者說它更像是閱讀的一種儀式感,這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頁之前,我們可以先讓孩子來猜一猜到底是什麼。那麼這個猜的過程有什麼意義?意義就是讓我們孩子更好地動腦。當然,這裡也提醒大家,猜的過程當中,不是孩子必須要猜對。如果孩子猜錯了,或者他猜出很多答案,我們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回應或者是鼓勵?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向孩子發出邀請,不是為了要尋找一個答案,而是要調動我們孩子的注意力,調動我們孩子的興趣,讓他更好地參與到故事的進展當中,讓他去期待每一次翻開頁面看到的是什麼,讓他去期待每一個情節的推進都是由自己來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