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陳代俊:1號線的“老司機”

陳代俊:1號線的“老司機”

探出身子,手指口呼,1號線列車司機陳代俊面向車尾的方向,注視著上下車的乘客。燈閃鈴響,陳代俊回望監控器,確認安全,啟動列車,駛離站臺。

陈代俊:1号线的“老司机”

1992年出生的陳代俊有一張娃娃臉,乾淨利落的短髮,炯炯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子顯得很有精神,臉上總有淺淺的笑容,就像鄰家的小哥哥一般,這樣的形象很難與“老司機”畫上等號。然而,從2012年7月入職到現在,陳代俊在1號線列車司機崗位上一干就是6年。6年如一日,他力爭將每天的工作都做到極致,無論從工作年限還是業務技能,都是名副其實的“老司機”

按時出勤 從未遲到早退

司機的工作作息時間分為上午班和下午班,上下班時間按照輪乘圖進行動態調整。自工作以來,無論天晴下雨,陳代俊總是準時地到達輪乘室,做好上班前的準備工作。

下午4點,陳代俊已在家洗漱完畢,穿戴整齊,吻了吻女兒,“爸爸上班去了,你在家要乖哦!”。

下午5點,陳代俊在雙碑輪乘室參加完固定不變的班前會,安全內容再次熟記於心,清點好上崗攜帶的工作物品,整理好衣裝,在雙碑站站臺的列車車頭位置等待同事駕駛列車到站交接工作。

陈代俊:1号线的“老司机”

軌道“忍者” 應對“三急”有秘訣

輪乘圖,是司機工作的指南針,指引著司機當日運行的“路線”,這種“路線”司機們稱其為“圖”。在1號線中分為“大圖”和“小圖”,“大圖”指由雙碑站出發至小什字站,再折返至大學城站,最後回到雙碑站;“小圖”指由雙碑站出發至小什字站,再折返回到雙碑站。“大圖”駕駛兩個小時左右,“小圖”駕駛一個半小時左右。這麼長的駕駛時間,人有“三急”,如何解決呢?

陳代俊的秘訣是“調” “忍” “空”。“調”是指調理飲食,在上班前一天不吃辛辣食物,不暴飲暴食,將身體調至最佳狀態。“忍”是指控制“三急”的解決時間,通過上車前少飲水、少進食來有效緩解。“空”是利用兩個圖中間休息的20分鐘,迅速排空身體的“負擔”,暢快上車開始工作。

陈代俊:1号线的“老司机”

眼觀六路 正線“老司機”

駕駛地鐵並不像開小汽車那麼簡單,“駕駛地鐵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須時刻注意司機室各個屏幕參數、車廂監控、接觸網狀態,監聽列車運行中的各個聲音,一點也不敢馬虎。”陳代俊說道。在駕駛中,要隨時觀察列車運行的環境,例如列車在隧道運行時,因光線較弱,需要更加仔細觀察區間環境;在高架區間運行時,觀察是否有異物侵入列車運行區域,尤其是大風和暴雨天氣,風箏與折斷的樹枝最容易侵入列車運行區域。

在正線上,陳代俊熟知列車的提速時間、剎車力度及停車時對標的節點,就連站與站之間距離和隧道內每個道岔的位置,他都爛熟於胸。憑著嫻熟的駕駛技術、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出色的應急處置能力,陳代俊已在司機崗位上安全無事故地駕駛了2000多個日夜,是名副其實的“老司機”。

陈代俊:1号线的“老司机”

老帶新 傳授工作經驗

成為“老司機”後,陳代俊也開始帶徒弟了。對於自己的徒弟,陳代俊可謂是傾囊相授,將自己的經驗悉數講出:

作為一名司機,要有一顆高度的責任心。司機掌控著列車的運行安全,肩負著每次列車裡成百上千位乘客安全乘車的重任。在處理突發狀況時,要有一顆沉著冷靜、隨機應變、安全第一的心,例如處理車門與站臺門無法聯動打開、列車無法啟動等突發狀況時,一定要有一顆清醒的頭腦,使突發狀況安全解決。

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勤學善問,安全文件、操作規程、應急預案等內容瞭然於胸,每一次都用標準的、規範的動作執行每個工作步驟。比如,列車進出車站的標準化動作“手指口呼”,看似簡單,要做好卻不容易。陳代俊耐心地糾正著徒弟的每一個步驟,使每個動作都標準。

陈代俊:1号线的“老司机”

從烈士墓到石井坡、雙碑隧道到賴家橋,列車出隧道的瞬間,強烈的視覺反差使司機出現短暫的失明,“老司機”陳代俊有著自己的經驗,提前將駕駛室的照明調至最亮,拉下遮陽簾,有效緩解視覺反差帶來的影響。

默默堅守 安全在心

陳代俊沒有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與節假日基本無緣,有時過年還在工作崗位上,無法與家人共度佳節。雖然每天都重複著相似的工作內容,但陳代俊沒有一絲懈怠,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工作狀態,關乎每位乘客的出行安全。

凌晨1點,陳代俊將列車駕駛到車輛基地指定地點,完成交車手續後,一天的工作到此結束。回到司機休息室,洗漱完畢,在夢裡與女兒許下明天去動物園的約定。

陈代俊:1号线的“老司机”

“六一”兒童節,女兒不捨的看著爸爸

駕駛列車緩緩駛出站臺

供稿:蘇陽

供圖:唐宇、付航

陈代俊:1号线的“老司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