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上、中、下、三焦的認識

上焦如霧根據三焦部位劃分,上焦主要是指胸中,包括心肺二髒。心主血,推動血液運行於全身。肺主氣,主宣發肅降,將水谷精氣部散於全身。因此上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輸布水谷精微(氣血)。如《靈柩、決氣》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是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氣血,猶如霧露瀰漫之狀,灌溉並溫養全身臟腑組織的作用。

上、中、下、三焦的認識

中焦如漚中焦主要是指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膽等內臟。胃主腐熟,脾主運化,肝膽主疏洩,並分泌、排洩膽汁以助消化。因此中焦具有消化吸收並轉輸水谷精微和化生氣血的功能《靈柩-營衛生會》說中焦........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並概括中焦的功能,為中焦如漚。漚,是浸泡的意思,所謂如漚,是形容中焦脾胃腐熟、運化水谷,進而化生氣血的作用。《難經》亦持此說,如三十一難說,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上、中、下、三焦的認識

下焦主要是指腹部,包括腎膀胱以及大小腸,《難經-三十一難》說下焦.........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道也,是說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為傳導糟粕,排洩二便。糟粕的排洩一是從大腸排出大便,一是從膀胱排出小便。如《靈柩-營衛生會》說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就是說下焦有排洩二便的作用。

上、中、下、三焦的認識

我們認識了三焦的由來於綜合的實例圖來相對認識三焦的位置

1.上焦:為從咽喉到胸、肺心臟,臉部

2.中焦:肚臍以上部位脾胃

3.下焦:腹部,大小腸、腎臟、包括膀胱。

上、中、下、三焦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