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夸克“無廣告”宣言背後:搜索市場的分層化加速到來


夸克“無廣告”宣言背後:搜索市場的分層化加速到來

在互聯網領域,搜索引擎是一個看似古老的話題,在時下的百億補貼、內容電商、短視頻、直播等熱門話題中,圍繞搜索的討論顯得沉寂。谷歌、百度均在各自市場佔據領先位置,似乎也讓這個話題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但挑戰者一直都在。我們打開iPhone自帶的Safari瀏覽器,其內置的搜索引擎除了谷歌和百度外,還有微軟Bing、搜狗、360搜索、雅虎、DuckDuckGo。除了這些大廠,一些小眾的搜索引擎也活躍在市場中,比如中文下的秘跡搜索、DogeDoge,國外的Qwant、Yandex、Startpage等。


夸克“無廣告”宣言背後:搜索市場的分層化加速到來

這幾天在北京地鐵換乘通道里,一組另類的廣告很抓人眼球:純白的底牆上只留幾行字——“夸克,無廣告搜索體驗”、“彈掉廣告”等。就像早年間,大企業買下報紙的一個對開整版,像“開天窗”一樣大片留白,只在角落上放一句話一個logo。從廣告設計的角度看,反倒更有效果。夸克搜索的廣告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想讓人記住:我是個搜索引擎,我沒有廣告。

夸克是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持續孵化的一款創新產品,它不是今年才上線,已經默默做了幾年。當年UC併入阿里,加速向內容化與海外市場轉型拓展,並在印度、東南亞市場取得不錯的份額。後孵化夸克搜索雙線作戰,經過一段時間對用戶需求的摸索,以及產品功能持續升級迭代,夸克搜索在此時高調出街,其訴求值得玩味。

我們先看三個領域——社交、搜索、電商,即BAT的看家領地。從市場份額看,無論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集中度是依次降低的,社交因為有很強的網絡效應(身邊用的人越多,就越好用),區域市場上的一家獨大現象很普遍;電商是三者中集中度最低的,因為用戶的遷移成本比較低,所以拼多多的出現讓之前沒打完的仗再次升級;搜索介於社交與電商之間,用戶會形成使用習慣,但遷移成本不像社交那麼高。

今年3月德國消費類媒體曾評選“最佳搜索引擎”,Startpage獲勝,擊敗了谷歌和以隱私保護為賣點的DuckDuckGo。Startpage的logo上就寫著“the world’s most private search engine”,號稱全球最私密的搜索引擎。它的獲勝當然帶有測評人的主觀性,卻也反映了一個趨勢:隨著用戶多元化需求越來越明顯,搜索市場會容納更多新興廠商與新用戶場景。這與用戶教育、自我意識提升等是相伴隨的,這個現象也會在內地市場出現。

所以,搜索領域看似表面平靜,卻不是一潭靜水。進入移動互聯網,各種內容類App對搜索引擎的分流是谷歌、百度共同面對的難題。為什麼有些用戶習慣將嗶哩嗶哩作為“搜索引擎”去解決日常遇到的問題?在百度搜索結果中,經常能看到百家號的內容被排在靠前位置,不難體會到內容危機感與迫切性。頭條搜索也一樣會這麼做。前谷歌CEO施密特曾斷言,谷歌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亞馬遜。現在看這個判斷很有前瞻性,越來越多的美國用戶在搜索商品相關信息時會跳過谷歌、直接在亞馬遜上搜索,而谷歌也推出shopping搜索業務予以制衡。


夸克“無廣告”宣言背後:搜索市場的分層化加速到來

亞馬遜在商品垂直搜索領域超過谷歌

現在的國內市場,像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等大廠都在加碼搜索,已說明又一輪移動搜索爭奪戰打響,搜索的入口及生態意義已很明顯。在路徑上,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推出夸克針對更純粹的搜索訴求;騰訊現在是將搜索架構在微信生態中;頭條是直接上線移動端搜索,想做全網搜索引擎。百度也有所回應,上週起訴了今日頭條,理由是對方“干預搜索結果,不正當競爭”。

作為工具屬性,當一款搜索引擎本身存在“私心”時,用戶使用久了難免對搜索結果產生“被擺佈”的心態,而這種“私心”基本上普遍存在於國內搜索市場,內容圍牆越築越高。這個市場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監管領域,並非充分競爭環境。那麼就引申出一個話題: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搜索引擎?

還是該回歸用戶需求。搜索引擎作為用戶主動獲取信息的工具,已演進成為一項互聯網服務,從單純的信息聚合,走向更智能、便捷的深層次用戶需求滿足。其作用是幫助人儘量精準、快速的找到問題答案,且這些答案的相關性與優先排序越強越好。

在知乎上的相關討論中,不少人覺得夸克是其遇到的最簡潔、純粹的搜索引擎,主頁沒有多餘信息,檢索結果中也沒有廣告干擾。歷史上,谷歌在2000年1月放出第一條廣告,將搜索請求通過關鍵詞匹配的方式與廣告自動關聯,由此確立了互聯網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之一。當年谷歌沒有在首頁放商業廣告與鏈接,力求簡潔,由此收穫了大批擁躉,與雅虎式的信息富集展示形成鮮明對比。夸克如今用“無廣告”、簡潔的賣點強勢切入市場,算是擊中了國內搜索領域的痛點。


夸克“無廣告”宣言背後:搜索市場的分層化加速到來

年輕時的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

此前的醫療廣告事件給百度聲譽帶來多大影響,已不必贅述。將廣告作為搜索的商業模式,本身沒有問題,但當搜索引擎大到可以左右普通用戶決策的規模後,規則與權衡就顯得非常重要。谷歌很早就提出“不作惡”口號,卻也沒有避免來自歐洲市場的屢次處罰,後者將其視為“數據章魚”。谷歌2004年上市是其公眾形象的一個轉折點,招股書披露其2003年收入接近15億美元,增速300%,公眾開始產生懼怕心理。

搜索引擎商業化模式的創新並非易事。夸克現在是以創新者的姿態為既有市場提供一個多元選擇,它在整個阿里集團的業務結構中屬於創新業務。按照創新業務事業群的機制設計,創新產品核心是追求極致的用戶價值,而不能以KPI去簡單考核。這也為夸克堅持無廣告的純粹搜索提供了相對寬鬆的內部“創業”環境——現階段,在不揹負過重的商業化壓力之下,跑通產品邏輯是第一要義。


夸克“無廣告”宣言背後:搜索市場的分層化加速到來

值得一提的是,夸克App目前可加載的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狗、谷歌、Bing和AI引擎,這個AI引擎就是夸克自研發的內核,它與谷歌合作,成為國內第一批適配谷歌新操作系統Android Q的App。

現在看,夸克的定位是做智能搜索引擎,做AI語音交互的創新,滿足和創造年輕一代用戶的內容需求。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搜索方式在變,但用戶需求也在加速迭代,仍有一批用戶堅定維護著更純粹的主動搜索,為市場創新提供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