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從《詩經》中《公劉》《鹿鳴》和《七月》體會儒道天人合一的精神





董園2020讀書養花說,第六篇,理論篇——天人合一(中篇·一),本篇董園獨僻一篇譯《七月》,後一篇續寫本篇。

理論篇的基本思路是,“天人合一”的盡頭是“詩歌”,“詩歌”的盡頭是“行知合一”。

董園始終認為,“天人合一”不僅是一個價值觀念,更是一種信仰,無信仰不成事。

理念是:沿著古代聖賢的腳步,尋覓種花裡面本來就自然而然的方法和觀念,以求知史、知詩、知禮、知樂、知德、知道、知養花。

《詩經》收攏自儒家,保全自儒家,從儒家子夏手裡傳自後代,《詩經》原本傳有四家,分別是“毛詩”(毛亨、毛萇傳下)、“魯詩”( 申培公傳下)、“齊詩”(轅固生傳下)、“韓詩”(韓嬰傳下),但後三家詩也只有韓家的傳至了唐代後就斷絕了,魯詩、齊詩早早在漢晉就斷絕了,今天的《詩經》都是毛家傳下的。

中華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出自儒家和道家,道家極其久遠,以致久遠到無可查,後世道教(道家和道教有區別)把道家起源往前推進到炎黃時期,所謂的“黃老學說”中的“黃”指“黃帝”,哪怕不是到黃帝時期,但是也可能比“夏代”還早,因為道家學說跟自神話傳非常有淵源,以致後世有言“道家出自史官,儒家出自司徒”(出自《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的歷史淵源同樣也非常久遠,據傳早在堯舜時期也有了“司土”之職的職位,管理民眾、土地和教育等行政事務,西周時期就明確有了“司徒”這個官職,由此後代儒家多士子、道家多隱士也是有歷史原因的。董園2020讀書說中篇就開始寫儒家和道家。因為最近白天董園事物非常多,白天干活,比較疲勞,所以這一篇僅譯《詩經·七月》,《詩經》中有幾篇是人類歷史上最極致、最頂尖的詩歌,比如這篇董園從十三歲就默背過的詩篇——《七月》,董園寫天人合一中篇不敢褻瀆此詩,願獨列一篇譯出《七月》,同時也因為少年時雖然背此詩,但當時幾乎一句不懂,所以也有有始有終的意味。

《七月》應有錯簡,但如此長詩在歷史長河中還能流傳下來已屬十分難得,歷史中多少皇宮灰飛煙滅,連遺蹟都不曾留下,何況一首詩?本詩是一位公劉處豳時期的文化學者是以局外旁觀者的身份和視角、在歷經長久的歲月時光會聲會影地寫下這首詩的各個片段,最後彙總成《七月》素材,視為公劉部落的傳世至寶,跨過夏商交替、再跨過商周交替,最後到了西周,由西周宮廷文化群體再加工,終成《詩經·七月》,並且到了後代傳承中還有細微錯簡。公劉即姬劉,公是他的尊稱,姬劉是《封神演義》“武王伐紂”中武王姬發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而豳是地名,當時在陝西省彬州、旬邑縣西南一帶。

《七月》是描繪殷商時期公劉方國的百姓百事繪,入乎能寫,出乎能觀,以民女和百姓的心態、以勞動者的視角鋪陳一個方國的一年勞動生產,以及全體方國上下階層的喜怒哀樂,對外描繪自然之景,對內反應萬千百姓作為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綜合起來就是一個部族的完整紀錄片,三千年前的時光,至今還在牽動今人的內心關注,往後一萬年,先輩們的一個個凡夫俗子依然生生不息。

《七月》原詩如下: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一)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二)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三)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

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四)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燻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五)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六)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七)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八)

董園譯如下:

天高地遠,滄海橫流,時光往復,花榮草枯,我看見七月的大火星宿在一年的時光徐行裡由位處中天開始向西落下,九月裡,我得到任務開始裁製冬衣,十一月的北風搖落萬物,十二月的寒霜凜冽四野,沒有粗布粗衣,如何能度完這一年。在一月裡大家修復好耒耜,二月裡耕作田地,妻子和孩子送飯至南處的向陽地,田大夫看到各家各戶的團結勞動而欣喜。(一)

天高地遠,滄海橫流,時光往復,花榮草枯,七月的大火星宿在季節更替的輪迴中天開始向西落下,在每年的九月,我開始裁製冬衣。二月的太陽逐漸溫暖,我們揹著深竹筐,沿著小路緩緩前行,那樣的盛景是大家在採摘鮮美柔嫩的桑葉,一天的時光是那麼的悠長,大家收割回來的白蒿是那麼的繁茂。但是路上的女子們還是憂心不已,只因憂慮被外出的公子們帶回家啊。(二)

七月的大火星在西移,八月的農事是收割萑葦做蒲。三月修剪桑樹,用斧子伐去又長又高的頂枝,牽引著小桑樹的橫枝長得更寬闊。七月的伯勞鳥開始鳴叫了,八月裡開始織麻,染的絲有黑有黃,我染出的紅色絲織特別明亮,呈給公子做衣裳。(三)

四月的葽繞已經開花結子,五月聽到蟬鳴,八月是收穫的季節,十月的木葉開始凋落。十一月打獵舉行貉祭,獲取了狐狸,給公子做裘衣。十二月大家都集合在一起,繼續著十一月的狩獵,獲得的小獸自己留下,大的敬獻給公家。(四)

五月的斯螽在鳴叫,六月的紡織娘在飛舞,七月飛舞在田野,八月飛舞在天空,九月在窗戶上集群,十月的蟋蟀跳到了我的窗下。十月裡,封住屋子燻老鼠,用泥糊住柴木的房屋的殘漏之處,呼喚我的妻子和孩子,一歲將去,此時此刻入住打掃一新的房屋。(五)

六月裡可以多吃鬱樹和薁樹的果實,七月裡可以享用葵子和菽豆,八月裡打棗子,十月裡收穫了稻穀,開始釀造到明年春季可以解封的酒,祈禱親人們的長壽。七月能吃到瓜果,八月可以採摘葫蘆,九月收撿秋麻仔,收拾荼木和樗木做冬天的柴火,為了大家安居勤業。(六)

九月修理打穀場,十月收儲莊稼,黍稷和各種穀物還有豆埋都入倉庫,可嘆我們農夫,大家做完了莊稼事務,就要去公家修補宮室白天整理茅草,夜晚搓打麻繩,才做好了宮室的屋頂,又到了一年播種百穀的時候了。(七)

十二月裡在厚厚的冰河裡鑿出冰,一月裡歸攏在冰窖中,二月開始祭祖,為先祖獻上羔羊和韭菜。九月又開始了降霜,十月裡又開始修理打穀場了。公家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慶會,堂上的大人們每人兩樽酒,主人喊道宰殺羔羊以餉大家,所有的臣民都齊聚公堂,舉起角杯,祝願主公萬壽無疆。(八)

從《詩經》中《公劉》《鹿鳴》和《七月》體會儒道天人合一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