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為什麼別人比你過得好

我常常和朋友們討論努力的意義。很多人問我:“名姐,為什麼你那麼拼?我身邊的同學都在吃喝玩樂耶。”

為什麼有些人不努力呢?

為什麼別人比你過得好

很簡單。有些人是因為還不懂事,不知道不努力的結果就是會活得很艱難;還有些人是迷茫,不知道從哪裡著手去努力。為什麼要努力?我的理解跟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是一致的,也分為那麼多個層次。

為什麼別人比你過得好

首先,因為生存的需要啊,或者說危機感使然。假設你畢業後在城市找了一份月薪四千的工作,你同事也是月薪四千。看起來你們都是一個層次的。

為什麼別人比你過得好

但實際上不是,因為他家是城裡的,他父母是這個城市的,他父母在這個城市有三套房產,每套價值200多萬元。所以看起來你們是同一個崗位的同事,實際上你們不是同一個層次的:你要奮鬥N年,才能夠達到他的起點——那幾百萬資產。

這種先天差別的形成,跟你的努力無關,跟時機和先機有關——他們很多人並不是比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先來到這個地方。這麼說不是不讓你努力了,相反,你得更加努力,不然你一輩子的終點,也就是別人的起點而已。

為什麼別人比你過得好

其次,因為尊嚴感啊。

有個同學,父母常年經商,家裡經濟條件還不錯。大學也沒怎麼努力,整天玩遊戲泡妞,畢業後又不想進入社會,不想面臨各種人際關係和工作考核,所以就宅在家裡。剛開始宅還不要緊,父母說我養你。

但一年過去了,父母就明顯經常給臉色看了,一看不順眼就各種難聽的話——“你怎麼又找我們要錢啦?上個月不是給了你兩千嗎?”“你說你不會掙錢,怎麼這麼大了,連家務也不會搞了呢?”

他說,很受氣很難受。這種看別人臉色找別人要錢的難受,比自己努力掙錢的難受,要難受多了。這就是尊嚴感,一個人在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吃喝拉撒)之後所需要實現的一種需求。

為什麼別人比你過得好

再次,因為社會的參與感啊。我有一個發小,以前也算是校花級別的人物,很精緻很漂亮。後來運氣也不錯,嫁給一個土豪,在別人早出晚歸搭公交擠地鐵做加班狗的時候,她做起了全職太太。剛開始的時候經常在班級群裡曬各種幸福生活,剛開始我們很羨慕她。

但兩年後,她開始聯繫我們這些老同學,說很羨慕我們:有明確的學習和工作目標,她只有每天等老公回家吃飯;很羨慕我們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她只有婆媳關係的圈子;很羨慕我們經常週末團隊出去high、晚會上各種歌舞搞怪,她出門只能叫上以前熟悉的老同學。

更多的時候,因為一個人無聊,她只能刷朋友圈來看看我們在幹什麼……她憂鬱了。因為她沒有了社會參與感,而人又是需要參與感的。

為什麼別人比你過得好

為什麼要努力?還有很多很多的理由。甚至,有時候,它就是一種閒不住、不甘平庸的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