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經文為什麼要用‘’如是我聞‘’四個字開頭?

聞觀1


讀過佛經的朋友,可能都會注意到這個問題,即多數的佛經都以“如是我聞”開頭,在我的印象裡,好像只有《心經》是直接切入經文的。經文以“如是我聞”開頭,說起來還是有些淵源的。

一、什麼是佛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說法四十九年,但確未曾親自著書立說。佛陀思想的保存和流傳都是阿難等弟子們對佛說法的回憶、記錄。佛陀和弟子的對話集,編撰成冊,被後世稱為“經”。

既然是佛所說的,又是佛弟子聽法的記錄,佛經開頭自然就是“如是我聞”了。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是表面上的理解。其實佛教的傳承歷史上還有另外一個事件,恰好回答了題主的這個問題。

二、佛陀遺囑的四件大事

佛陀即將涅槃的時候,眾弟子都悲痛萬分。佛陀說:“你們不要憂愁煩惱,天地萬物,有生即有滅,身體也並非為自己所有,生命也不是永恆的,你們已經通曉無常的真諦,為什麼還要如此悲傷?”。

《阿含經》中也有記載,佛陀即將入涅槃時,對弟子們說:“諸比丘,世間無一法可依靠,應當捨棄世間,尋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無有恩愛別離的寂滅涅槃,汝等應常念無常遷變之理。”

佛陀又說:“你們應該知道我歷盡劫難,成就正覺。我教給你們的修習法門,你們要勤加修習,並把它傳給後來的弟子們。”

佛陀的堂弟,阿難尊者,隨佛修行了三十幾年,知道佛陀即將入滅,悲傷欲絕。而此時,在一旁的阿那律尊者提醒阿難:“不要再哭了,佛陀滅度後,很多大事要辦,你快去向佛請示,如何辦理。”,經阿那律尊者的提示,阿難向佛陀提出了四個問題:

  • 第一,佛在世時,大家都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何為師?

  • 第二,佛在世時,大家都依靠佛,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依何而住?
  • 第三,佛滅度後,結集經、律、論三藏教法時,在諸經之首,要講什麼樣的話?
  • 第四,佛在世時,會設法調伏惡性比丘,佛滅度後,用什麼辦法對治他們?


佛陀對這四個問題做了安排,對阿難說:

  • 第一,佛在世時,你們以佛為師;佛涅槃後,你們當以戒為師,嚴守戒律。

  • 第二,佛在世時,你們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你們要依四念處住。(四念處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 第三,佛滅度後,你們在向世人宣講佛法的時候、結集經藏的時候,在經典開頭加上“如是我聞”的字樣,告諸大眾,此為親耳聞佛所說。同時也要說明時間、地點和參加的四眾,即當具備:信、聞、時、主、處、眾,這六種成就。

  • 第四,佛滅度後,如遇惡性比丘,你們應當用默擯[bìn]的方法來對待他們,把他們在僧團中孤立起來,他們自然就會離開了。

以上是佛陀滅度前,對阿難尊者提出的四件大事的安排,被稱為是釋迦牟尼佛在臨終前的最後垂訓,也是佛陀臨終前的四大遺囑。

其中的第三條,正是題主所問的,“如是我聞”這句話的來由。

三、以戒為師

佛陀在入滅前,還告誡弟子們說,我滅度以後,你們要嚴守戒律,戒律在,就如同我在。戒律是解脫之根本,受持戒律,專心禪定,從而滅除痛苦並獲得智慧。所以,縱觀後世的高僧大德,無一例外的都十分重視戒律。

希望以上的回答解釋了經首“如是我聞”這句話的由來。更多內容,請關注“問佛緣”!


問佛緣


佛陀在彌留之際,由阿難尊者受阿難律尊者之託向佛請法,說:「佛啊!你滅度以後,我們結集經典的第一句話應該怎麼說」?佛講了「如是我聞」。由於有了「如是我聞」,所以三藏十二部經,不管是《阿含經》《地藏經》《金剛經》……統統都是《法華經》!萬法都能平等!可悲的是,如果講不出「如是我聞」的真實含義,那「如是我聞」就等於白講。如果我們真正把「如是我聞」搞明白,那一切法都能成就!所以對「如是我聞」怎樣解釋,至關重要!

如是我聞,它說盡了世間出世間一切萬法的本來面目。我們先來打官腔,從名相概念上對號入座,最後再打比喻,用心來觀照這個「如是我聞」。

如果用「如來藏」來講:「如」就是講「空如來藏」,「是」就是講「不空如來藏」,「我」就是「一心」,「如是我」就是「一心三藏」。

用「三身功德」來講:「如」就是「法身功德」,「是」就是「化身功德」,「聞」就是「報身功德」,「我」就是佛。佛具三德。

對照「阿彌陀佛」:「如」就是「阿」,「是」就是「彌陀」,「我」就是「佛」,「聞」就是智慧,你懂不懂[阿彌陀佛]?

對照「理事」:「如」就是「理」,「是」就是「事」,「我」就是理事不二,「聞」就是觀照,就是智慧。

對照「性相」:「如」就是「性」,「是」就是「相」,「我」就是「性相一如」。

對照「真俗」:「如」就是「真」,「是」就是「俗」,「我」就是「真俗一體」,「真俗不二」。

下面打比方來說明萬法一如。

比如說:我講「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它有字形有字義,是不是「不空如來藏」啊?發出來的聲音有振動,是不是「不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是不是「事造功德」?是不是「相」?那麼我動腦思維,動是不是也是「不空如來藏」?它動了就不空了。那我在嘴巴沒有講、腦袋沒有想之前,「南無阿彌陀佛」它在不在?肯定在!雖然在,它有沒有形相?沒有!那就是「如」。想了,講出來了,就是「是」。那個無形無相存在的「如」,講出有形有相的「是」,當下是不是就是「我」啊?這就是「如是我」。明白了這個「如是我」,是不是就是「聞」?是不是「如是我聞」?你明白了這個「如是我聞」,即已不落三惡道!這個法太重要太重要!

我們之所以在六道輪迴,就是因為執著於「是」,而不明白「如」,叫「執事昧理、執相昧性」。但是,這是講的帶有個體戶的「如是我聞」,既然「如」無形無相,那麼我這個如、你那個如、他那個如、牛如、狗如、大象如、人如、菩薩如、泥巴如……能不能分清張三如、李四如、王五如?所以叫千佛一如。那麼由這個「如」變現出來的無量的「是」,有沒有哪一個「是」不是哪一個「是」?明得此理,就是明心見性,你的品位就是「摩訶薩」,在初住位以上。在《楞嚴經》第四卷,就詳細解釋了這個問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切有形有相的萬法,皆為我們一念心堅固的妄想所現。

我們曾經做過那個實驗。在手指完全放鬆的情況下,聽著引導讓手指在三分鐘內變長。就是幫助大家體悟這個法。但是我們地球人,現在心力比較小,變化得比較慢。如果是天人一念就可以竄到九霄雲外,一念又變得比老鼠還要小……外道鬼神皆有這種道法,更不用說諸佛菩薩。為什麼我們不能?其實搞名聞利養,通過精打細算掙到人民幣、搞到小別墅、小轎車,是不是也是千變萬化?而且能夠千變萬化出什麼高血壓、糖尿病,是不是?這都是我們的智慧妙用。如果一個人不能生病,不能搞名聞利養,想害人都沒有本事,這個人能不能成佛啊?不能!為什麼?他想做壞事的那種本事是不是智慧啊?我們的心是萬能,就妙在這裡。當破除了我們全部的煩惱習氣以後,一切都能自在變化,那是圓滿究竟之佛。連白天黑夜都是心變出來的。

這是講「如是我聞」。「如」者「阿」也,「是」者「彌陀」也,「我」者「佛」也。如是我聞,萬法皆成;如是我不聞,萬法皆不成。

要知道,佛講三藏十二部經就是為了講「如是我聞」;佛講《法華經》《楞嚴經》,就是為了講一個「如是我聞」。「如是我聞」就是為了講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如果不知道佛是怎麼回事,找都找不到,能成佛嗎?不是異想天開?

為什麼幾千年以來「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鳳毛麟角」?就是因為沒有得到正法,而自以為得到了正法。這種悲哀的局面,從今天起,要畫一個句號!我們發願:要把釋迦牟尼佛一萬年末法扭為正法;要把在彌勒佛出世前這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滅法扭為正法!這就在於我們把握住「如是我聞」,這是佛法的命脈!

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了,你怎麼樣修都成佛!你戴金耳環的時候,你觀照金耳環是什麼東西?嗑瓜子時觀照,我在嗑瓜子,還是瓜子在嗑我?你一念觀照就明白,念念觀照,定力加深。即使你還有種種煩惱習氣現前,不會落三惡道。


一146795062


所有佛經的開頭:“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有何深意?

實際上,如是我聞的含義有三層。


如是我聞第一層含義 :聞法


斷句為:如是,我聞。


第一層含義是世俗義,即是字面含義:

“如下你所看到的佛經,佛的確是這樣講過的,這是我阿難親耳聽到的。 ”

為什麼要在佛經前面加上這四個字,因為這其實是佛祖的遺訓。


當年佛涅槃前,阿難代表眾弟子,向佛祖提出四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將來集結佛經的時候,所有的佛經應該如何開頭?佛就開示說:要在每一部佛經前面,加上“如是我聞”四個字,如此便可以集結佛經。

阿難作為佛的貼身侍者和弟子,不但跟隨佛祖時間最長,而且擁有獨一無二的記憶力,可謂是人形錄音筆,我們現在看到所有的佛經都是由阿難先背誦出來,然後大家再一起整理集結而來的。


如是我聞的第二層意思:自覺


如是我聞的第二層含義是它的聖諦義。

斷句為:如,是,我聞

如:真如;

是:假是。


何為真如?

真如之境即是不可說,一說就錯。所謂修佛的最高境界:如如不動,物我兩空。


何為假是?

“假是”即是幻境,是如來藏的隨緣顯現。

假是,對外顯現出我們所謂的紅塵世界,對內顯現出執著於我的所有想法。

所以你我大家天天說要修行、要降服心魔,說的就是要降服心中和眼中的“假是”之境,五蘊空則“假是”空,五蘊不空,假是常在。


什麼時候你把“假是”看透、把“假是”放下,什麼時候就得如來藏,得如來藏即是得本自清淨的自性、自在如來的真如之境。


“真如”即是“假是”,“假是”即是“真如”,

以假滅假、以真入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如假是、真假如是,如是我聞。


當你某一天,突然醒悟:原來“真如”就是“假是”,“是”就是“如”、“如”也是“是”,如是如是,原來如此,我聞我聞,我終於懂了。

這便是“如是我聞”的聖義諦。

如是我聞的第三層意思:覺他


前面說“如是我聞”的第二層含義是聖義諦,是證悟的對境。

第三層“如是我聞”的含義,則是證悟之後的行為,所謂菩薩道。

斷句為:“如,是,我,聞”。


“如”和“是”說的還是“真如”和“假是”,但後面這個“我”字,所指代的對象卻變了,第二層的“我”指代的是凡人的我,第三層這裡的“我”,則是已經覺悟之後的“真我”。


後面的“聞”字,則是一個問句。

“如,是,我,聞”連起來便是,“如”和“是”本來不二,不二即是真我,不二即是覺悟、即是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不可說,你聞聽到了嗎?

由此可見,“如是我聞”的第三層含義實則是藏在佛經中的無字真經。


西遊記裡面,我們知道唐僧師徒四人第一次取到的經書是假經。其實這並不是假經,而是無字的真經。唐僧也並不是不知道這是無字真經,只不過這無字真經實際上是佛祖特意送給唐僧的,或者說是唐僧為自己而取的無字真經。


唐僧看過這無字真經後,馬上就覺悟了:並不是這佛經上面沒有字,而是凡人的肉眼看不到字,凡人之所以看不到經書上的字,是因為凡人有欲,經文就是被想取真經的“欲心”給塵蔽住了。


唐僧既然已經覺悟,為什麼還要回去再取真經?


因為這個時候的唐僧已經覺悟,已經沒有私心,這一次他回來取的經是給眾生看的,所以有字。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知道,無字真經是唐僧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所謂的難並不是說要故意為難唐僧,而是唐僧成佛入道的必經之路。


換句話說,唐僧只有歷經了這八十一難,才能覺悟,才有資格去翻譯有字的真經,才不至於把經義給歪曲了,這也是翻譯佛經的殊勝之處。


聯繫佛祖在金剛經裡面說的話:“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這句話即可知道,佛祖所說法本無法可說,無法可說的佛經藏在哪裡呢?


就藏在“如是我聞”四個字裡面,這便是如是我聞的終極奧義——無字真經。


小七說道


在中國,凡是我們看到的佛經。開頭的第一句話前面,必然有四個字,那就是:“如是我聞”。為什麼每一部佛經都有這四個字呢。

因為佛經並不是釋迦牟尼佛親自寫的。

而是由佛涅槃後弟子們記誦出來的。

佛涅槃那年,以摩訶迦葉為首的五百弟子集會在王舍城外的七葉窟,將佛一生所說的言教結集起來,以傳後世。

當時由阿難誦出佛所說的經;

由優波離誦出佛所制的僧團戒律;

由摩訶迦葉誦出關於教理的解釋和研究的論著。

經、律、論合稱三藏(zàng)。

把經、律、論分為三藏,同我國把經、史、子、集分為四庫是差不多相同的分類。

阿難是佛祖的堂弟,跟著佛祖也出家了,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譽為多聞第一。

由於經常在佛祖面前聽佛祖講經,而阿難本身就是個博聞強記、記憶力超強的人,佛祖講的經,他每一部都能夠背誦出來。

所以,在結集三藏時,佛經是由阿難誦出。阿難在每誦一部經的時候,都會加上這四個字“如是我聞”。

意思是:“如下真實的教法,是我阿難聽佛金口所宣,證誠可信”。

我們現在看到的佛經,是阿難聽佛祖講經之後,背誦下來,由佛門弟子集結記錄下來的形成文字流傳於世的。


源媽親子營


如是我聞,意思是,這些佛陀的聊天記錄,都是我阿難親耳聽佛陀親口說的。

佛經有記載。很多所謂高僧大德,過度解讀,純屬扯淡。只能說明,他抓不住實相這個重點,反在細枝末節做文章。

何以叫聊天記錄呢?因為佛陀講法,基本不備課,誰來問,他一般都回答。裡面免不了大量重複,後來逐漸有人,開始把佛陀迷信化,神話了。尤其是大藏經,讀的懂的沒幾個(必須體證的人)。在讀的,又對應不上,讀不懂,讀它何用?追求讀多少遍,做所謂功德的人,實在是荒唐。

更何況,因為翻譯者證量水平原因,裡面還有大量瑕疵,甚至是錯誤。


如來禪師


明白如是我聞的真正意思就是明白了三藏十二部經,阿難菩薩在佛涅槃前講完法華經後問,佛經前的總標題是什麼,因為古印度外道所有的經前都會加標題,佛說如是我聞。如表真空是表萬法,我即真空現的萬法,如即阿,是即彌陀,我即佛,如即空,是即不空,我即空不空,如即拳,是即掌,我即拳即掌,明白了即聞,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在這裡,好好悟。可不是如是我聽佛說,可不要依文解字,那就到錯特錯,佛經裡最重要的三句,如是我聞,一時,佛。


邑輕塵3


要想明白如是我聞的義境,必須明白如什麼和如是的是是什麼?如是就是是如。如是什麼意思呢?如就是佛,如就是我們體內外的虛空,舉目望天,耐心品味,那虛無的蘭天就是如,也就是佛;是是是你是我是他是它是萬物的意思,但是,如是在佛經裡的義境是,凡是是的,都是相如一樣是虛空的;如一一是我,我就是虛空的;只有我是虛空的我才能知道(聞)佛經講的是什麼。一念清淨正覺時,如來靈文開篇始,次第乞食化變狀,如是我時我全知。修行者達不到如是我的狀態(境界),就寫不出以下的經文。如是我聞是聖人(功德圓滿修行者)的知見。此如是真如之如,如來之如,法爾如是之如。如者空牲之境。靈知一點了然在,身融虛空無相形。就是如,就是如是我。而聞是知見(明白)。


中自然


佛自己不立傳,不寫經。所以佛涅槃後,流傳下來的的典籍都是由佛的親傳弟子口述成文。佛經開篇“如是我聞”,就是講明:“佛是這樣說的”、“佛用這樣的話教導我們”,以增強可信度,即為每一部佛經的總綱、總持。

佛經由佛的親傳弟子及其信眾誦整成文。當時由阿難誦出佛所說的經,由優婆離誦出佛所制的僧侶戒律,由摩訶迦葉誦出關於教理的解釋及研究的論著。

由是,經、律、論合稱為三藏(zàng),而通曉三藏的僧人,後世通稱之為三藏法師。





老卓侃天下


佛經為何以“如是我聞”開頭,對每個佛門弟子乃至普通善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嚴肅的。尤其對於真修正信、發大心欲了脫生死者,更是舉足輕重,不容忽視!

從事、相上說,經首冠以“如是我聞”四字,粗略說之有四種作用:一者斷除眾疑,二者秉承(佛陀)遺囑,三者息除諍論,四者區別外道。《佛遺教經》中講的很清楚,可以查閱細觀,此處不再贅言。

從性、理上說,“如是我聞”四字提綱挈領,貫通三藏十二部經典,亦貫通三世十方世、出世間一切法。“如“意為不動,即如如不動,無有變異的真如實相,不動真心。“是“即事實真相,真實不虛。“我“是“常樂我淨“之真我,非是虛妄之假我,非是四大和合之臭皮囊。“聞“非是耳聞,是聞性在聞,聞性即是佛性,是不生不滅之自性。“如是我聞“意為真如本性才是真正的我,是真如本性在聞,亦即是說佛經皆是從自性中來,從如中來非從外來,聞經者應向內求,向真如本性去修證。莫心外求法,混同外道。諸佛所以出興於世,講經說法之本懷,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明心見性,以求解脫生死。見性即成佛。然而又為何單單用一個“聞“字?楞嚴會上文殊說偈曰: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佛揀選圓通取觀音耳根圓通為第一。說六根功德,亦以耳根最利而圓滿一千二百功德。觀音菩薩亦現身說法,為眾生親證“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世、出世法,欲得成就,必一門深入,長時薰脩。此“一門“在楞嚴經中乃至整個佛法中,即指耳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即為六門)。非指法門。莫錯解佛意,誤人誤己!

佛經之首冠以“如是我聞“四字,是世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體現,亦是究竟圓滿智慧的體現,短短四字,道盡世出世法之實相,囊括三藏十二部經之理論、方法,無有遺漏。我輩未法眾生見經應生感恩心、景仰心,應解如來真實意,如此方能早日成就,而不致誤入歧途,望同道諸君共勉之!


慧蓮閣佛具店


這是因為釋迦牟尼在世間的時候,從未寫過佛經,現在的佛經都是他的弟子們根據回憶,編寫出來的。

如是我聞,就是弟子們寫明白,這些都是我聽到的。

為何要這麼寫呢?看金剛經中說的明白。

金剛經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佛在反反覆覆強調,我沒有說過法啊,你們不要說我說過,誰說我說過,就是在誹謗我的。

所以弟子以後,記錄佛的言行,只是在開頭寫如是我聞,表示這是我聽到的,只是聽到而已,不代表別的意思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