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寫作,就是花開的過程,讓我感覺活得精彩

十歲時,我們全家搬到一個小城居住,我原來在農村老家也上過學,認識很多字,可是直到那時我才第一次接觸到“課外書”這個東西。

原來這世上還有一種書叫做“教材以外的書”,不是為了考試而讀,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讀,就只是單純的能讓人產生一種閱讀快感,就是為了這種快樂而讀。

我讀完了班級讀書角中的所有書,包括《作文選編》和一些別人看來十分無聊的書,

那些書是我的同學們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不得不買來放在讀書角的,真正去讀的人沒有幾個,但是我讀的十分入迷。

寫作,就是花開的過程,讓我感覺活得精彩

讀完了這些書,我感覺不過癮,就跑到書店蹭書,書店書架上的每一本書我幾乎都瀏覽過,從三歲小孩的繪本到十幾歲孩子的作文指導。

書店管理員看我每天去看,又不買,就經常把我轟走,但是我還是想方設法,死皮賴臉讀完了我感興趣的每一本書。

上初中後,我接觸了金庸武俠電視劇,覺得不過癮,又去找原著來讀。

手裡沒有錢,就把早飯錢攢起來買盜版書,盜版書便宜,20塊可以買四本《射鵰英雄傳》,這些盜版書後來基本成為了我的文學啟蒙。

我為什麼想寫作?

因為在青春期我很快意識到,我腦袋裡思考的很多東西,都沒人能給我答案,比如我為什麼活著?我究竟要成為怎樣的人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父母不能告訴我,老師覺得我胡思亂想,問同學,他們大多數懵懂無知,渾渾噩噩,根本不去思考這些沒有意義的問題。

只有書,書裡的東西可以為我的問題提供部分答案,並且鼓勵我努力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

所以,我喜歡讀書,儘管那時讀的一知半解,不能理解書中的意思,但是我在書中感覺到一種靈魂被釋放的青澀感受,通過閱讀,我的靈魂變成了一株持續生長的綠色植物。

閱讀是件有意義的事,而寫作那些書的人是活得有價值的。

寫作,就是花開的過程,讓我感覺活得精彩

我也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我開始寫一些東西,作文經常被當做範文在班上朗讀。那時我就特別大膽地萌生了將來要當一名作家的念頭。

我為什麼要寫作?

因為我無法停止思考。

因為我心中感到痛苦,唯有寫作可以令它們稍稍止歇。

因為寫作和思考讓我感到自己是活著的,是存在的。

讓自己刷存在感的方式有千千萬,為什麼我偏偏選擇寫作這種方式?

以前我曾無數次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寫作,是不是有天賦,我曾一次次否定自己又一次次肯定自己,這造成了大量的心理內耗,浪費了十幾年時間。

現在我認識到這種自我懷疑其實是最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在千萬種刷存在感的方式中兜了一圈後,我還是不甘心地跑回來選擇寫作?

其實問題就是答案,這種選擇已經證明這條路就是我最想走的。

跟著本能直覺來走,才能做回自己。

來世上走一回,不就是為了要做自己嗎,如果不能做自己,賺再多錢,取得再多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終究還是會死而有憾吧。何況寫的好未必賺不到錢。


不過堅持要做自己,聽上去很不錯,真做起來卻是件非常任性的事情。

首先你得解決寫作初期不賺錢的痛苦。

我想自己認可自己只是一種個人認同,而外界社會認可你,是社會認同,只有當個人認同和社會認同趨於一致的時候,這個人才能充分綻放。

我現在只是自我認同,離真正的做自己還差得遠。

所以,我需要一些方法讓我能從外到內都獲得認同,當靈魂和身體重疊,我將迎來新生。

寫作,就是花開的過程,讓我感覺活得精彩

記得以前,我讀過很多故事,也看過很多電視劇和電影,但覺得它們都不夠好,不是我想要的。

於是,我總會在心中默默編織很多故事,來跟那些已經問世的作品進行對比,得出的答案是我很棒。

但這些故事也只是僅僅存在於我的腦子裡而已,我曾經試圖把它們寫出來,當我開始提筆,我才知道這有多難,於是,我知道光有故事是不夠的,我還需要技術。

技術是個很重要的工具,我用寫作來與世界產生聯繫,寫作是我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如果我不能熟練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我就不能順暢地表達自我。

這就像是有一座山把我擋在了寫作圈子之外,我獨自摸索了很久,才剛剛走到門外,卻不得其法而入。

很疲憊,很迷茫,但我無法停止前進,於是迎來了我和瘋狂小說之間的緣分。我思考已久,我想在課堂上學到:

一, 什麼是好小說?好小說的標準是什麼?

二, 提綱,細綱,人物小傳的寫作方法。

三, 懸念的設置方法,如何構思一部長篇小說。

我知道創作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也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因為我無法停止思考,所以我無法停止寫作。

我願意從每天寫3000字做起,一招一式練基本功,我學習這些“術”是為了讓我的“藝”有一天可以飛起來。

我一定會綻放,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花開的過程。

圖 / 網絡

文 / 木榮

木榮,瘋狂小說班學員,熱愛古風江湖的追夢人,一手在現實中過煙火氣的百態人生,一手在文字中執筆描寫浪漫紅塵夢。我用一支筆,邀你話餘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