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這一刻田家炳學校都在懷念他

今日上午,香港“皮革大王”、慈善家田家炳今天上午辭世,享年99歲。提起田家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身邊就有田家炳小學或者田家炳中學,或者你就是從這所學校出來的。對於田家炳學校,我們並不陌生,但是對於田博士,瞭解嗎?俗話說,喝水不忘挖井人,同樣的,對於捐贈學校提供教育資源的田博士,我們也不應該忘記。

田家炳博士籍貫廣東梅州大埔,1982年創立田家炳基金會,之後便傾注心力支持國家教育發展,捐贈大大小小學校兩百所。田博士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把自己資產80%都用於慈善事業,投入國家教育學校建設當中。田博士的偉大在於奉獻,他奉獻自己的金錢,給孩子們提供學習的地方。每年我們都會聽到這些的新聞,某某地區孩子因為上學路途遙遠而上學艱難。會看到這樣的學校:沒有操場,沒有課室,只是一間小平房,牆體破落,光線陰暗,在這裡學習的孩子們是艱難的。但我們看到這樣的新聞的時候,會感嘆一兩句,然後呢?我們沒有做出改變。但是田博士,他願意去為這樣的學校進行改變,願意去改變這些孩子的學習環境。

有些人,是富裕了,是有錢了,我們總能看到不同平臺上面有人在炫富,大把鈔票,各色跑車,名牌包包,他們在享受金錢的生活。而像田博士這樣的人,在擁有金錢的同時,不忘記家鄉人民,不忘記國家教育,心繫天下,憂天下之憂,樂天下之樂。我們或許是做不到像田博士這樣偉大的人,但是我們一樣可以盡我們微薄之力,去幫助這個世界。

關注小編的朋友大多都是像要考教師或者是想要考教師資格證的,不管你是考證還是考編,你都在這個教育行業裡面努力著,你都會肩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如果說田博士是打地基,那我們就是在上面蓋房子的人。單靠學校這一建築物,是無法教育學生的,必須要有老師。而你們是國家教育中不可分割的力量。不管是考教師招聘還是考教師資格,我們在考試複習的時候,總也繞不過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理論是為了實踐,這些教育理論是前任在教育學生過程中實踐得來的。因此,我們要了解理論,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去教育學生。

1.教師角色

(1)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激起學習動機,教會學習的方法,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展、道德人格品質發展等方面。也就是在材料題中教師兩方面的做法都可以體現這一點。

(2)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教師要正確認識教材在課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即要把教材當作一種工具而不是教學標準,應該靈活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建設。這一點在材料中的關鍵在於教師是怎麼處理教材的。

(3)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教師應主動研究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經驗,並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一點在材料當中的體現關鍵是教師怎麼處理實際教學問題的。

(4)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教師應走出學校,走出課堂,為社區教育、文化事業建設做出貢獻。

2.教師行為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要尊重、讚賞。

教師應當平等對待學生,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和價值,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採取容錯教育、賞識教育。

(2)在對待教學上,要給予幫助、引導。

教師的本質就在於引導,即不直接把要教的內容告訴學生,而是採取一些方法使學生自己得出。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也包括價值和做人。

(3)教師在對待自我上,要學會反思。

教師應在教學的進程中進行教學反思,這也是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因素。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要合作。

工作中需要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應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地培養學生。

以上就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老師,在面對老師這一個角色的時候,如何去做。每個人都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為國家教育獻出一份裡,像田博士是捐學校,而像各位老師則是在自己崗位上教育學生。

這一刻田家炳學校都在懷念他

田家炳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