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中歐班列深度解讀-眾說紛紜的“補貼”

在20世紀20年代,很少有人會認為政府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今天,很少有人會懷疑這種說法。對某些行業的補貼是政府的一種參與方式,其他方式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國家救市、關稅與公司稅調整、國家強制命令、特殊法規等。

這一期,我們主要來探討中歐班列補貼問題:政府補貼中歐班列,在國內外時常被詬病。但我們必須明白,補貼的本質,是政府參與市場。其目的是幫助開發和探索新的運輸通道,開發更經濟、高效和可持續的運輸方式來幫助企業優化其全球供應鏈,並期待以鐵路為支撐的通道可以實現快速、高效、可靠的經濟活動。未來的國內和國際貿易都將依賴這條通道。

補貼的形式很多

現金補貼、政策傾斜:目前中歐班列的補貼形式更多體現在現金補貼,為了讓客戶能夠接受略高於海運的運價,未來體現在政策上的補貼也會慢慢出現。

無息貸款:地方政府可以提供無息貸款幫助中歐班列平臺公司發展其國際業務,若有可能,即使短期內違約也可以免受懲罰。

代購保險:中歐班列初期不穩定,地方政府也可以通過平臺公司為可能出現的貨損或者時效等問題購買保險。地方政府為可能出現的極端條件下火車停運以及造成的違約購買保險。

產業紅利:地方政府通過發展中歐班列,建立產業園區,增加了地方稅收收入,這部分紅利也可以讓中歐班列分享。

稅收減免:對於目前回程貨源面臨的問題,地方政府也可以通過對中歐班列進口的貨物進行稅收補貼或者減免。

提供擔保:地方政府可以參與協調銀行為中歐班列客戶開立國際信用證及相關國際貿易結算和融資服務,甚至為其提供擔保,為中歐班列客戶縮短資金鍊。

中歐班列深度解讀-眾說紛紜的“補貼”

!敲黑板, 劃重點:財政補貼是指國家為了實現特定的政治經濟目標,對特定事項由財政安排專項基金向企業或個人提供的一種補貼。

那一帶一路是不是公共產品?回答是肯定的。

當然筆者沒有這麼大的power來做界定,請看下面來自王毅外長的講話:

外交部網站消息,2015年3月23日,外交部長王毅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午餐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歡迎各國、國際組織、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和非政府組織都能參與到具體的合作中來。

中歐班列深度解讀-眾說紛紜的“補貼”

!再次敲黑板,劃重點:“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順便貼張王毅外長帥氣的照片,絕對是體現我們中華民族泱泱大國的威武之氣。

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中發揮互聯互通的作用的主要載體,收益的不是某個企業,也不是某個平臺公司,某個單一客戶 ,收益的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各方,收益的更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所有人民群眾。

那未來中歐班列是單一依靠財政補貼還是會出現投資主體多樣化?

以下是筆者個人的解讀:

①財政補貼是政府力量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抓手,是一帶一路的“天使投資”

② 政府投資在打造中歐班列通道雛形後,會引發大量甚至天量民間資本湧入,並且藉助資本市場放大投資。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政府投資力量和民間投資力量形成合力。

③當對通道建設對產業拉動產生明顯效應後,會帶動周邊產業集群崛起, 對通道進行反哺。

⑤中歐班列通道重要樞紐結點的爆發性增長,會產生物流以及住宅地產增值機會,政府通過土地出讓價格的上漲,得到土地出讓收益,從而反過來加大對中歐班列的支持力度。

⑥整個中歐班列產業鏈條中,在各個鏈條結點上的參與各方中,會孵化以及誕生一批具備併購價值或者能夠IPO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退出實現國有以及民間參與資本的保值增值。

未來到底如何走?

我們想說,中歐班列是基礎設施,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服務企業和為企業提供便利,中歐班列的盈利點可以通過其延伸產業帶動。補貼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補貼也不僅僅是因為價格原因,多方政府的參與和支持增加了中歐班列信譽,這種信譽在未來更需要通過市場機制反應出來,是時候給補貼換個說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