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因強迫症搞出來的大笑話!你發現了嗎?

我一直覺得對於中國人而言糊塗是一種美德,所謂難得糊塗嘛!讀書做事處朋友不能算的太精明,太精明的人開心少!而與之相對應的,對待一些問題的時候呢,也不好太較真,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老天爺都不會把事情做到極致,何況人呢?一個人做事太鑽牛角尖難免鬧笑話,放現代的話,這叫強迫症。咱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夠有文化了吧!寫書時也因為太較真鬧了個大烏龍!什麼烏龍呢?相信您知道了也會忍俊不禁的,我們下面會提到。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因強迫症搞出來的大笑話!你發現了嗎?

大家讀三國對劉皇叔這個名頭那是耳熟能詳,畢竟劉皇叔起家的時候就靠這塊招牌招搖撞騙了,早先還沒得到漢獻帝承認的時候不好意思直接說自己是皇叔,就自稱漢室宗親在中原大地上四處遊蕩,漢室宗親這名頭大啊!誰見了都得給三分薄面,早期劉備就靠這個來蹭熱點好把自己的品牌做起來了。後來靠著這點名氣收小弟攬項目,勢力慢慢變大,於是就有了覲見漢獻帝的資格了,而他覲見漢獻帝的時候呢,才是他真正得到劉皇叔這個稱呼的時候。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因強迫症搞出來的大笑話!你發現了嗎?

而他是怎麼忽悠的漢獻帝乖乖叫他皇叔呢?對於此事正史《三國志》和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原話都是這麼說的:“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然後漢獻帝因為被曹操脅迫急需外援就裝糊塗認了劉備這個皇叔。然而,劉協願意裝這個糊塗,羅貫中可不願意。為什麼呢?因為古代認親沒我們想的那麼隨便,那時雖然沒有DNA鑑定,但是我們老祖宗有族譜這個神奇的東西,你的祖先有多少人都是誰都在族譜上記著呢,想認親?好啊!先把族譜拿出來看下,什麼?你的族譜丟了?沒關係,皇室的族譜丟不了,都記著呢,拿出來看看不就都知道了,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嘛!對吧!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因強迫症搞出來的大笑話!你發現了嗎?

按說《三國志》當中得有這方面的詳細記載,但其實那個記載也很模糊,證據嚴重不足,原文翻譯如下:“劉備是漢景帝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勝的兒子劉貞於元狩六年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因為酎金之事被廢侯爵,於是就在涿縣安居。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劉雄舉孝廉,官做到東郡範令。”發現沒,中山靖王到劉備的祖父劉弘中間隔著好多代人都沒記載。於是呢,羅貫中這個強迫症患者就覺得這個記載根本說服不了人,就自作主張編了一個族譜寫在了三國演義裡面當作劉皇叔身份的證明。詳情如下:“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對於他編的這個族譜,我已經無力吐槽了,我就想說一句:“你他媽還不如不編呢”本來你要不編的話,後人也許打個馬虎眼,含糊過去就算了。但你既然編了,我們大夥就忍不住要算一下了。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因強迫症搞出來的大笑話!你發現了嗎?

先看漢獻帝這邊的世系傳承。以高祖劉邦為第一代,第二代是惠帝、文帝,第三代是景帝,等等等等,這是西漢的譜系。東漢譜系裡,光武帝劉秀是景帝第九代,從劉秀這裡繼續數,明帝是高祖十世孫,章帝第十一代……靈帝十五代,到了漢獻帝劉協,正是高祖傳下來第十六世孫、景帝的第十四世孫。那麼我們回頭再看一下羅貫中給劉備排的這個譜系。景帝第一代,劉勝第二代,然後劉貞、劉昂、劉祿、劉戀、劉英、劉建、劉哀、劉憲、劉舒、劉誼、劉必、劉達、劉不疑、劉惠、劉雄、劉弘,然後是劉備。排到劉備這裡,是高祖第二十一世孫,景帝十九世孫。人家漢獻帝劉協是景帝十四世孫,你劉備是景帝十九世孫,你比人家足足低了五輩兒啊!你劉備得管人家漢獻帝叫太爺爺啊!!!!!咋就成了皇叔呢?這事兒堪稱三國演義第一bug,這個故事很好的為我們詮釋了認真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