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 5個學習好習慣,培養要趁早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減少差錯。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教育專家、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錢志亮怎麼說↓↓↓

1.培養孩子在學習中勤于思考的習慣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動輒退縮,或轉向教師和父母尋求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要用堅定的神色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攻克困難。

此時,教師和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都可以使孩子產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

教師和家長還可以跟孩子講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使孩子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很重要的。

5個學習好習慣,培養要趁早

就是說,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使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磨鍊克服困難的毅力。

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對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也有重要意義。

有濃郁學習興趣的孩子能自覺學習,由學習興趣產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動力。

2.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裡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

例如,放學後應先寫作業而後玩,或者在晚飯後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就做功課。

有關調查表明,學習好的孩子,一般會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功課。

這樣做能使孩子形成一種時間定向,一到那個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學習的願望和情緒。

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很快地專心學習。

同時,應訓練孩子的專注能力,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是由著孩子學習時摸摸這兒,看看那兒,遲遲進入不了學習狀態。

有的孩子在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寫著寫著就站了起來,或者說幾句閒話等。

5個學習好習慣,培養要趁早

這些孩子貌似學習,但實際上學習效率極低,既白白浪費了時光,又會養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

久而久之,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緊張度降低的後果,影響智力發展,使學業落後,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風,學習、工作都沒有效率。

所以,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滿足於孩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而要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學會控制干擾,訓練高度專注的能力。

3.培養孩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師和家長不要埋怨他們為什麼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責。

要鼓勵孩子提出什麼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後積極啟發他們,幫助他們動腦筋,切忌煩躁,放下不管或讓他們死記硬背。

4.培養孩子複習舊課

和預習新課的習慣

經常督促孩子按時複習當天課程,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是幫助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為第二天上好新課打下基礎的好辦法。

如果當天所學的知識不鞏固,甚至沒有學會,日積月累,在學習上就會產生積重難返的大困難。

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預習—聽講—複習—作業—總結的系統學習習慣。

5個學習好習慣,培養要趁早

5.培養孩子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

做作業時一般是整體知覺在發揮作用,不少孩子只顧趕進度、出思路,很少顧及一些細節問題,導致作業中常常出現差錯,如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了運算符號或者少做了習題。

因此,做完作業之後,教師和家長應該教孩子及時從整體知覺調整到部分知覺,從細微處檢查是否有漏洞,使孩子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

教師和家長最好教會孩子檢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題、漏答案、漏單位,怎樣驗算等。

良好的習慣受用一輩子,如果學習習慣不好,再聰明的孩子也會經常遭遇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