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保稅研發和保稅檢測業務在蘇州工業園區落地,系全國首單

以一支筆為例,如果是普通進出口加工,保稅區企業進口來的“筆帽、筆桿、墨水”數量比例,與用其加工製造完成後的成品筆數量比例相匹配,則企業不用繳納增值稅與關稅。反之則不然。

但如以研發為目的,那企業便可以完全不用承擔進口材料的消耗而支付相應的增值稅和關稅。如此一來,企業開展研發便節省了更多成本,企業便有了更多研發動力。

這是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日前剛實行的一項新的管理模式,在國家提倡的前提下,它率先為區內企業開展研發業務提供了更多便利。

與此同時,它還是國內率先開展保稅檢測的綜保區,所謂“保稅檢測”,也是為區內開展檢測業務提供海關上的便利,具體而言,放開了區內企業承接檢測訂單業務的門檻。

蘇州工業園區(下稱園區)高貿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前,碧迪快速診斷產品(蘇州)有限公司和百得(蘇州)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完成了偏硅酸鈉保稅研發貨物和電鑽保稅檢測貨物的進口,而這兩單業務也代表著“保稅研發”和“保稅檢測”在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的落地。

蘇州工業園區高貿區主要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這也是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首單保稅研發和保稅檢測業務。

蘇州工業園綜保辦負責人向澎湃新聞介紹,全國綜合保稅區首單保稅研發和保稅檢測業務能夠花落該綜保區,一方面是企業有實際需求,特別是隨著近年來園區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產業不斷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產生了大量的研發、檢測、維修等附加值更高的業態需求。

另一方面,園區綜保區有改革創新的基因和傳統,曾創造了許多第一和唯一,從去年六月起,就開始啟動提升綜保區發展水平的課題研究,提出了探索更加開放的保稅研發、檢測、維修便利化舉措,深化發展跨境電商、融資租賃業務等政策訴求,得到了各級海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1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提升綜保區發展水平21條新政後,相關業務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何為保稅研發?

綜合保稅區,即一國海關設置的或經海關批准註冊、受海關監督和管理的可以較長時間存儲商品的區域,其功能定位為“保稅倉儲、出口加工、轉口貿易”三大功能,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是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

用碧迪快速診斷產品(蘇州)有限公司供應鏈經理顧先生的話說,綜保區進出口享有免稅的待遇,但前提是貨物只在綜保區內加工製造生產,但不銷售到國內。

“相當於保稅狀態下,產品貨物並沒有真正的進入國門。”顧說,其意義在於使得一些國外的企業,希望運用中國相對較低的人工和運營成本進行生產,然後再運回國外銷售。而國內一些主要客戶市場在國外、且主要材料大多是進口的企業,也可以在保稅區內享受免稅的政策,降低經營成本。

雖然為生產最終返銷國外的產品而從國外進口的原材料是免稅的,但綜保區也有規定,如所進口原料最終未耗用在返銷國外的產品上,則這部分原料需要補繳關稅與增值稅。

“好比你筆帽、筆桿、墨水分別進口十支,按道理經過生產製造後,你出口時也應該是十隻成品筆,但如果到時候你只有九支,少的這隻查不到任何出海關的記錄,只能默認是內銷,從海關的角度就是要補稅。”顧告訴澎湃新聞。

這也是保稅區一般加工貿易業務所要遵守的一個規則。但現今實行的保稅研發,其不同則在於,海關認可在研發階段,是沒有成熟的、耗用穩定的配方的,無法用適用於常規生產性物料的方法來記錄與後期核查。

通俗點講就好像一個科學家有很多瘋狂的想法,需要各種各樣的材料去配置,這個量是沒法固定的。因此,只要是用於研發的材料,不管數量的多少,都是免稅的,海關不會針對保稅研發材料進行後期核銷管理。

顧說,也因此,之前碧迪在做研發時,每年都要花很長時間配合海關去做核驗,按照一般業務的標準補稅。

但“保稅研發”政策施行後,核驗和補稅的步驟省了,“少了稅收,就節省了我們20%的成本,也就是20萬人民幣左右,而且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時間去核驗,對企業工作量來說也減輕了很多。”顧對澎湃新聞表示。

有這個轉變,他很替企業開心。事實上,他告訴澎湃新聞,當初國家海關總署到蘇州調研時,碧迪就提了很多建議,其中就有保稅研發這一條。

“我們企業曾經研發佔很大比重,但因為之前沒有保稅研發,導致公司總部在建立大中華區域研發中心時選擇了其他地方,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流失。”顧說,企業在選擇研發地點時會考慮到成本和效率,如今有了保稅研發,預期將來總部有新項目,他所在的分公司將具備更多優勢。

何為保稅檢測?

《國務院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9〕3號)明確提出“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檢測和全球維修業務。支持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綜合保稅區開展進出口檢驗認證服務。”

“具體的實施細則即將出臺。” 蘇州工業園區海關駐唯亭辦事處監管一科副科長姜豔秋對澎湃新聞表示。

她解釋,檢驗檢測是生產製造鏈條的一個環節,隨著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公司自己生產的產品其檢驗檢測有可能外包到專業檢測公司,比如樣品檢測、成品上市之前的性能認定等。

她表示,以前,我們國家加工貿易行業主要以基礎的生產製造為主,跨國公司到國內投資主要是看中人力資源價格低廉。但隨著我國整體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我們具備了越來越高的專業檢驗檢測認證能力。

“國家產品要在國際上有比較大的競爭力,也需要強的檢測產業做支撐。比如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目標市場對產品的性能有一定的准入要求,這就需要有相應的權威機構出具檢測報告,如果國內的檢測能力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較高,對我國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將會是大有裨益的”姜豔秋說。因此,檢驗檢測行業的發展需求在國內越來越大。

“以前雖然政策上允許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保稅檢測產業,但由於市場需求少,實際上只有零星的檢測業務開展,所以主要是參照生產製造行業進行管理。現在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國務院明確提出要在綜合保稅區內大力發展檢驗檢測”,姜豔秋認為,隨著有針對性的實施細則的出臺,依託於綜合保稅區一線入區保稅、二線入區退稅的優勢政策,相信區內檢測業態將迎來較大發展。

百得(蘇州)科技有限公司此番完成電鑽保稅檢測貨物的進口就是一個開端,今後企業可以根據需求開展保稅檢測業務,廣泛承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檢測訂單,這將大大促進保稅區內檢測類業務的發展。

總的來說,保稅研發和保稅檢測的政策,其目的都是“為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綜合保稅區,擴大綜保區企業多元化經營,打造經濟增長新的平臺。傳統意義上綜保區基本上只有來料加工的模式,現在企業更有動力在綜保區內做研發、檢測。”顧先生對澎湃新聞說。

蘇州工業園區高貿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綜合保稅區保稅研發和保稅檢測業務的開通,有利於完善綜合保稅區營商環境,推動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有利於穩外貿穩外資,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有利於支撐蘇州工業園區開放創新試驗,打造我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創新發展的蘇州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