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區塊鏈筆記(二)-鏈區、幣圈、礦圈

在區塊鏈行業,無論你是做什麼,都要找到一個圈子。每個人的資源、知識和力量都有限,即使你資源很多,能力很強,在成功道路上也需要朋友互相鼓勵、堅持和扶持。

1、鏈圈和幣圈

我估計在區塊鏈行業裡面,只關注鏈不投幣的人應該沒有吧。鏈和幣是孿生兄弟;沒有鏈,也沒有幣;沒有幣,鏈也發展不起來。這其實是源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分佈式和點對點的特徵。

這個特徵決定了沒有那個既得利益的大公司會主動開發區塊鏈技術,那無疑是革自己的命。現在他們賺錢賺得好好的,為何還要搞一個分佈式的版本呢?但如果某天出現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 “微信”,而且用戶感受很好(只是可能,受影響因素太多),那微信必將如臨大敵。所以,科技巨頭都是在做區塊鏈技術防禦性佈局,而不是主動開發。有些有野心的大公司,也在試水區塊鏈技術,畢竟不參與是最大的風險。

同樣,華爾街沒有一個金融公司喜歡區塊鏈技術,因為區塊鏈技術首先就會革華爾街金融公司的命。在數字貨幣領域,B網、幣安、火幣這些替代了納斯達克、港交所。基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系統,會替代高盛這種喝人血的投資銀行公司。基於民間的ICO,部分替代了那些高高在上的VC/PE投資機構。原來以區塊鏈的名義募資可以這麼簡單。

區塊鏈的特徵決定了,其只能通過民間自發的方式來發展壯大,技術開發需要資金的長期支持,這就是鏈圈和幣圈密不可分的原因。

2、區塊鏈到底能做什麼

在區塊鏈技術趨勢面前,很多公司,特別是傳統中介型的公司要麼轉變,要麼消亡。

比如,做虛假合同的房產中介、利用大數據殺熟的攜程、兩頭壓榨的滴滴等,都是區塊鏈技術革命的對象。

現在的龐然大物,微信、天貓、支付寶、雲計算,在未來都將和區塊鏈技術有一場場競爭。

不過,我也還看不到區塊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重構生產關係這些說法有何依據。生產關係的改變一定是生產力的提高。區塊鏈解決的是生產關係中的信任問題,更類似於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作用。去中心化是人的需求,中心化也是人的需求,不能說哪種好哪種不好,各有各的應用場景。所以,不要被大佬們咋咋呼呼的語言衝昏頭腦。

3、買幣和挖礦

作為普通人,最直接最簡單的參與方式就是買幣和挖礦。

1)買幣

l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上交易所買幣(二級市場),然後交易。

l參與到一級市場,在項目ICO之前就買入原始幣。

以目前90%以上的數字貨幣都是空氣幣、都是圈錢的亂象來看,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兄弟姐妹們都一定要擦亮眼睛。某大佬剛發行一個多月的幣就已經歸零了,教訓深刻啊。

普通人沒有分析項目能力的,那怎麼才能不被割韭菜呢?做一個項目盡職調查是很難的,一般人只能根據網上信息做一些判斷,既看不懂項目所在行業趨勢和階段,也接觸不到項目的核心團隊。所以,擺好心態,投資主流項目,做中長期持有,不要聽信謠言追漲殺跌。股市裡面,你看到過某人靠追漲殺跌能賺很多錢的嗎?最終都賠了進去。

參與一級市場投資需要更專業的知識,項目還處於天使階段,變數太大,非專業人士儘量還是少參與。如果有信得過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可以考慮跟著他們走。不過,天使投資項目的成功率不會超過10%(空氣幣項目不在統計範圍內)。所以,一定要擺好心態,別指望一個項目暴富。ALL IN區塊鏈不適合普通人。我相信高喊ALL IN的徐小平也沒有將他的全部家當投入區塊鏈吧。

2)挖礦

首先,我們要認清楚挖礦是在做什麼?挖礦不僅僅是在耗電,也是在構建區塊鏈項目的基礎設施。比特幣的挖礦是通過工作量證明來獲得記賬權限,而某些新項目的挖礦是讓礦工自己投入帶寬和硬盤,以建設其項目運行所需要的基礎設施。

現在比特幣挖礦,隨著算力提高越來越快,挖礦難度越來越大,現在進去確實稍晚了點。現在挖出來的幣,除去成本,只有微利。所以很多人去挖以太坊了。但如果你相信比特幣能漲到5萬美元、10萬美元,現在去挖怎麼也是划算的,挖出來你要長期持有。投資挖礦的途徑,可以自己買機器建礦場;也可以租用礦池的機器挖礦,收益分享。

挖其他的幣也是可以考慮的,區塊鏈技術向前發展,比特幣和以太坊肯定是滿足不了需求了。誰又能說得準,新幣不會很值錢呢?能抓住新機會的,往往不是能力最強的,而是膽子大的。嘗試一下,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