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章丘:山水特色凸顯 生態和諧共融

章丘:山水特色凸顯 生態和諧共融

一幢幢別緻樓房鱗次櫛比,一條條柏油街道寬闊整潔,一個個休閒廣場人頭攢動,一座座特色公園密佈城區,一串串景觀水系點綴其中……章丘這座以泉水為特色的城市,城市空間正在加速拓展,城市功能正在逐步完善,城市品位正在迅速提升,一個生態優美、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新城正在迅速崛起。今年以來,我區緊緊圍繞“1551”工作體系,以打造環境清潔優美、人和自然協調發展、生態良性循環、泉水持續噴湧的濟南東部新區為目標,啟動實施了多項重點工程,南部著力保護明山秀水,中部著力彰顯泉水特色,北部著力打造田園風光,一幅山、泉、河、湖、城和諧共融的山水畫卷正徐徐展開。

讓公園覆蓋全城

讓環境清潔優美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公園是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城市生態系統、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章丘正是一座住在公園裡的城市,城區由北向南依次有繡江河、百脈泉、眼明泉、桃花山、龍盤山、開先等7處公園,而今隨著東山公園、唐王山公園、白泉溼地公園、南澗溪郊野公園和石河街水體公園改造提升工程的迅速推進,章丘將會進一步實現公園覆蓋全城,更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東山公園由東山溼地公園和東山山體公園組成,根據現狀結合山體,因地制宜總體規劃,充分保留了大片林地和喀斯特地貌,形成 喀斯特地貌水景景觀,成為一大特色亮點。新規劃多處景觀構築物,包括文昌閣、攬月軒、靜遠亭、凌風亭、靜心亭、木棧道、弧形花架,以及田園廣場、礦坑水景二處景點,從而修復了生態環境,為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健身的生活場所。唐王山公園以建設生態自然的綠色氧源、休閒健身的城市公園為目標,遵循生態公園建設理念,結合唐王李世民征戰高麗時逗留唐王山的歷史典故,在山頂制高點設計全園中心景觀唐閣懷古,建有唐王閣,滿足遊人登高望遠、休憩賞景的需求,成為公園的標誌性景觀。景觀構築物有唐王閣、青楓亭、觀景廊、唐王亭和景觀設施、基礎設施,打造以山地景觀為特色,融遊憩觀賞、休閒健身、科普教育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山體公園。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這兩處公園工程以建設生態自然的綠色氧源、休閒健身的城市公園為目標,在規劃設計過程中主要遵循了生態自然、保護優先、統籌協調、特色人文四個原則,充分保護現有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將公園內道路交通、景點設置、綠化植被等進行合理梳理提升,增設公廁、停車場、休息坐凳等設施,打造以山地景觀為特色,融遊憩觀賞、休閒健身、科普教育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山體公園。自去年8月開工,目前已基本完工,正式開園後,將會成為市民休閒、娛樂、遊覽、鍛鍊、交往,以及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的最佳場所。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白泉溼地公園由北向南分為溼地休閒、溼地漫步、溼地遺址三個區域。北部溼地休閒區保留部分現存較好的植被和園路,結合地形、水面,增加木平臺、棧橋、小品等景觀設施,讓周邊居民在園中享受到親水樂趣;中部溼地漫步區主要以遊步道、觀景平臺、生態浮島景觀為主,輔以緩坡式駁岸和自然式滾水壩,在岸邊點綴水生植物,方便市民沿湖漫步,欣賞溼地、綠地的生態之美;最南端的溼地遺址區,結合現狀留存的“北極閣”古城門,同時建設古城廣場,沿主路佈局古城商業街、古城別院,打造集休閒、購物度假於一體的古城遺址風情園。目前湖心島等工程正在施建中,計劃年底竣工。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南澗溪郊野公園於8月底完工,東西兩處湖區由一條自然水系連接,綠化以自然生態的風格為主,突出郊野趣味,吸引遊人,在保留了原有生長良好植物的基礎上,設計注重喬灌草多層次色彩搭配,選擇適宜當地氣候和能突出景觀風格的苗木,使喬木、灌木、地被、水系四者有機結合,形成立體的生態景觀,讓都市的人們親近大自然,尋找樂趣。

生態良性循環

泉水持續噴湧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為讓市民親近泉水清涼、享受泉水浸潤,今年我區著力打造泉水特色城市水系景觀,惠及百萬群眾。打造“兩橫五縱”城市水系,南部與溼地相接,北部與兩泉匯流、兩河貫通區域相連,將形成清泉湧動、小河婉轉、水綠相依的環城水系景觀,最終實現城市水系景觀有機銜接、泉水水系生態改善提升的目標。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石河街水系分為三段。經十東路至賀套水廠段已於去年底完工,該段河道在規劃保留基本洩洪功能前提下,融合章丘繡江河文化,通過理水、造景等配套建設,還原章丘人依水而居的獨特情結;並融入健康步道、休閒涼椅等公共設施,打破單一道路綠化形式,為東部新城打造一條集休閒、運動、休憩、社交功能於一體的生態綠廊,提升區域居民生活品質,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賀套水廠至膠濟線段全長500米左右,現施工完成約200米左右。該工程在保留基本洩洪功能前提下,依附由南向北地勢由高向低現狀,形成一條自然美觀的景觀帶。依託海綿城市理念,打造具有跌水、溪流、蓄水、窪地等自然水景觀的生態溪;同時設計綜合性功能場地,為市民打造一處集休閒、運動、交流於一體的綠色生態廊。山泉路至鐵道北路樣板段,整合現有地形和周圍現狀建築,在保留鄉土風情的基礎上合理進行景觀提升,以水溪、水塘為基礎,打造生態河道景觀,同時融入雨水收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增強河流蓄洪抗洪能力和土壤的水分含養能力,融入立體綠化的設計理念,增強河道沿線景觀的層次豐富性與多樣性,建設沿河城市綠道及綠肺公園,以設計手法的人性化,營造帶有章丘鄉情韻律的立體河岸景觀。目前現樣板段土方工程已完成,土建工程完成80%,綠化工程完成40%。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雙山大街提升工程包括水系工程和示範街改造提升。水系南起經十東路北至百脈泉街,景觀改造區域全長約4180米,綠化標準寬度約15-70米,面積約81900平方。改造城市現狀河道,連接經十東路水系與百脈泉公園,形成生態河道水系,結合現狀地形及綠植現狀打造重要節點及公園。主要景點“張養浩景牆”、“劉敏中景牆”、“張起巖景牆”,體現章丘人文文化。“房玄齡公園”、“名仕公園”將章丘的人文元素融入到“泉”中、融入到“水”裡,營造清雅詩意的人脈文化。示範街改造工程全長約3.7公里,增設3.5米中分帶,並採用機非隔離設施,同步設置停車場、公共衛生間、港灣式公交車站,完善車行道及人行道功能,優化全路段交通信號標識及設施,提升路面、照明、綠化品質,兩側景觀以自然式為主,生態水系結合自然置石駁岸,兩側綠地緩坡入水,再現自然山水園林景觀,綠化種植以組團式為主,富有變化的組團節奏結合進退有致的林緣線及林冠線,將雙山大街打造成功能齊全、生態休閒的迎賓大道,成為章丘環境優美的景觀示範大道。同時結合東側景觀水系改造工程、房玄齡文化公園、名仕公園等,充分體現章丘深厚的文化底蘊,融合山、水、林、園、人文等因素,提高群眾文化自豪感。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此外,經十東路、繡水大街、雙山西街等城市水系,傳媒學院、白泉東、東西石河、三澗溪4條天然沖溝生態修復工程已啟動建設,赭山片區赭山山體修復、玉帶河土石方施工、地形塑造工作全面展開作業。

凸顯山水特色

人和自然協調發展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今年我區繼續推進官莊亮甲坡片區破損山體治理PPP項目、煤礦採空區、廢棄井口及煤礦與非煤礦山重疊開採範圍調查治理。同時,圍繞胡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重點實施白泉沖溝以東山腳及賀套以南山腳綠化提升,馬家峪西坡、分水嶺東坡綠化提升,大尖山、廟玉子山、分水嶺西坡綠化提升等泉域重點綠化項目。南部山區繼續加大造林綠化、補植及退耕還果力度,新增綠化面積0.6萬畝;北部重點實施了赭山山體綠化工程、火車站廣場及綢帶公園,規劃建設商住休閒、生態旅遊高端片區。據介紹,明年我區重點實施309國道、章萊路、南外環、赭山大道兩側以及埠村高速出入口、城區重點道路、重要節點、拆違增綠建綠等14項綠化提升工程著力打造物種豐富、層次分明、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城市綠色景觀。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除以上項目外,我區還實施管網改造工程,包括工業二路汙水管網改造、濱湖路汙水泵站管網替代、潘王路汙水管網配套、章萊路汙水管網配套、城東工業園汙水管網配套等5項管網工程。同時快節奏建設棚改舊改安置房,實施城市容貌提升工程,強化市政設施維護管理,加快城區停車場建設;為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村廁改、危房改造和街道硬化“三大工程”。隨著生態提升項目的不斷推進,章丘城區生態景觀的畫卷正徐徐展開,一座現代化的生態園林城市正向我們闊步走來……

章丘:山水特色凸显 生态和谐共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