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生死考驗,選賢任能,卻做了幾十年的甩手掌櫃看他如何稱霸

當公子小白成功登上齊國的君主之位,齊國便正式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

生死考驗,選賢任能,卻做了幾十年的甩手掌櫃看他如何稱霸

齊桓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為自己正名,君主上位名正言順則會讓國家容易長治久安,不然坐在君位上始終會讓自己戰戰兢兢。齊桓公自己還有一個兄弟在外面,始終對自己是一個危險,不知道哪一天便會領著軍隊奪了自己的位置,所以齊桓公上臺的第一件事便是誅殺公子糾,讓自己名正言順作為正統。

另一件事,便是聽從鮑叔牙的意見,向魯國索要管仲。管仲可是大才,並且自己剛剛才差點死在管仲手裡,所以要將管仲要過來,看看到底管仲有什麼才能。

生死考驗,選賢任能,卻做了幾十年的甩手掌櫃看他如何稱霸

當管仲從魯國到達齊國見到齊桓公的第一句話便是,“齊國想要崛起便要當霸主。”管仲的這句話著實讓齊桓公一驚,管仲又接著說,“齊國若要崛起便要當霸主。”

當時齊桓公想的不過是順利繼承國君的位置,享受權利與榮華富貴,索要管仲不過是採納了鮑叔牙的意見。管仲的這句話,徹底激活了年輕的齊桓公,也正是這句話讓本身想要平凡的一個君主走上了不一樣的路,正式任用管仲,為己所用。

管仲在基層之時,又或者在輔佐公子糾的時候,對於齊國的整個態勢看的非常清楚,更有如何使齊國變強的清晰思路。

管仲想要對齊國做出的改革,主要分為兩點。

1、營造齊國上下一心的局勢

2、建立適合戰爭的國家機制

這些在管仲心中是有通盤打算的,接下來便是需要齊桓公的支持。

但此時齊國,士農工商,士不像士,農不像農,工不像工,商不像商,四民雜處,也就是說,各個職業混合雜居。

生死考驗,選賢任能,卻做了幾十年的甩手掌櫃看他如何稱霸

管仲解決的第一步便是分居而住,也就是說只能相同的職業住在一起,這樣不僅會讓生產力提高,會更好的讓他們的後代接替他們的職業,這樣就保證了齊國的生產。

管仲的做法便是,先務實根基,發展生產,可齊桓公因為年輕,熱血方剛,便在稱霸之路上總想對外征戰。

當齊桓公即位的第二個年頭,齊桓公伐魯,結果在長勺與魯國軍隊交戰,結果打敗而歸,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這一戰不僅沒贏反而成全了魯國的名聲。

齊桓公此時失敗的主要原因便是,齊國內部還有許多根深蒂固的問題沒有解決,齊桓公就對外草草用兵,這樣急躁的出兵,便導致了這場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在碰上能力非常強的曹劌,便直接以失敗收場。

遭到了當頭棒喝的齊桓公,便老老實實回國跟管仲一起安心的搞齊國的基礎建設。

之後管仲又出臺了一種政策,“叄其國,伍其鄙”,這是管仲為齊國專門建立的階層管理制度,這個政策不僅對國民人口進行了改革,也對齊國的軍隊做出了改革。

和所謂叄其國,將齊國“士”所居住的15個鄉劃分出來(士指的是當時的小貴族和平民,當時的情況並不是什麼人 都可以參軍的),管仲將15個鄉分為3個區,每個區五個鄉,這就是“叄其國”。其中每個鄉2000戶,每個區也就是一萬戶,三個區也就是三萬戶,當碰到戰爭,每戶出一丁,這就是三萬人的軍隊。這既是一種居民管理制度也是一種兵役制度。

伍其鄙,管仲把齊國的鄉村建立起了有一種從下到上的管理制度,三十戶為一邑,十邑為一卒,十卒為一鄉,縣,屬。每一屬五萬戶,這就是伍其鄙。管仲把齊國的鄉村分成五大片,這樣不僅容易對居民管理,更好的建立了齊國的賦稅制度。

生死考驗,選賢任能,卻做了幾十年的甩手掌櫃看他如何稱霸

這樣一來管仲的“叄其國,伍其鄙”,把兵役制度,戶籍制度,賦稅制度結合在了一起,這是管仲專門為齊國建立的內政制度。

管仲把齊國的山川之力,魚鹽之力開發出來,努力發展生產,齊國便迅速富有起來。

管仲為齊國建立了上中下三軍,共計三萬人,當軍隊訓練出來之後,便信誓旦旦的告訴齊桓公,“您帶領這咱們的三萬人軍隊可以縱橫天下,別看只有三萬人,咱們這三萬人戰鬥力特別強大。”

為什麼三萬人的軍隊就可以縱橫天下,管仲說了以下幾句話“夜戰聲相聞,晝戰目相識。”打夜仗只要一說話旁邊的士兵就知道是誰,打日仗相互之間都認識,打仗是殺生人不是殺熟人,而且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軍隊凝聚力非常強,並且能打出自己的精神。當一個軍隊打出了自己的精神他就所想披靡了。

當齊國的內政修好,國庫富裕,軍隊強大起來,齊桓公便要稱霸了。

接下來齊桓公要做的才是真正的重點,別看齊國經管仲改革時齊桓公什麼也沒有做,其實齊桓公已經謀劃很久了,看小編的下一章在分析吧,齊桓公如何稱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