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公斤!廣西博白村民養孔雀開啟“致富屏”

在博白縣東平鎮連塘村的一片將近7公頃荒山上,有一座養殖場,數排養殖大棚沿山坡順勢而建,當有人走近時,裡面就會發出連片的“咕咕咕”聲,場面甚為壯觀。這裡,養有人們不太常見到的6000多隻孔雀——這是由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創建的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


近幾年來,兄弟倆獨闢蹊徑,不走尋常路,在荒山裡建場養殖孔雀,並帶動村民脫貧,為越來越多人所關注,博白相關部門也正將其打造成陽光助殘扶貧基地。


回鄉創業
荒山裡建場養孔雀


劉小軍、劉海濱兄弟倆是土生土長的東平鎮連塘村人,早年兄弟倆外出創業,皆小有成就:兄劉小軍在上海一帶從事機械行業,弟劉海濱在廣東佛山經營超市。

最高200多元/公斤!廣西博白村民養孔雀開啟“致富屏”

▲劉海濱展示已經有5歲的孔雀。

回老家創建生態園養孔雀的想法源於劉海濱,那幾年,他在珠三角地區接觸並掌握了孔雀養殖技術,看到孔雀肉很受市場和食客的歡迎,便和哥哥劉小軍商量。兩人一番研究,考慮到當今社會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綠色、特色健康食材市場前景廣闊,而孔雀可謂集觀、食、藥於一體。看準這一商機,兩兄弟一拍即合,決定回家鄉養殖孔雀。


2015年,兄弟倆回到老家東平鎮連塘村石子嶺,向村民租賃了將近7公頃荒山,建起了博白縣濱海農林生態園;2016年,他們從外地引進孔雀種苗,開始了孔雀養殖的創業之路。


兄弟倆的生態園,地處荒山野嶺中,園前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溪水由上游的山泉水匯聚而成,清澈見底。


“當時這是一片荒山,人跡罕至,野草跟人一樣高。”劉海濱回憶道,剛開始時,村民都笑他們兄弟傻,說承包了一座沒人要的荒山有什麼用,都準備看他們的笑話。“選擇這個位置創建孔雀養殖場,主要為了讓養殖從源頭開始就確保無汙染。”劉海濱介紹,這片荒山周圍數公里無人居住,沒有任何工業項目,各種野生植物就是餵養孔雀的天然無汙染飼料,而且附近有山泉水,水源充足,經檢測還富含硒元素。


環境,兄弟倆看準了無汙染;養殖中,兄弟倆又瞄準了綠色二字。他們充分利用周圍的野生植物資源作為飼料,探索出一條生態循環養殖的路子。2017年,濱海農林生態園養殖的首批孔雀出欄,由於幾乎是用純天然的植物作為飼料,飼養出的孔雀質量上乘、綠色且肉質鮮美,吸引了雲南、四川、貴州、廣東等地客商前來採購、引種。


“孔雀渾身是寶,肉富含各種營養成分,是高端食材,孔雀毛可藥用,肉和羽毛都能賣出好價錢。”劉海濱表示,孔雀價值集觀賞、食用、藥用於一體,市場價最高時達200多元/公斤。


現在,兄弟倆的生態園存欄孔雀達6000多隻,其中種苗2000多隻,每年出欄規模可達1萬隻以上。這也讓當初想看笑話的村民改變了看法,紛紛到生態園探究竟,有的甚至也養起了孔雀。


依託優勢


做綠色循環養殖


中午時分,走進濱海農林生態園,在由鐵絲網隔開的孔雀舍裡,已經吃飽了的藍孔雀安靜地伏臥在地上休息、曬太陽,悠然自得;見有陌生人到來,不少孔雀迅即站起四散躲閃,步伐輕盈矯健。這裡的孔雀,頭頂的黑色冠羽猶如一頂長帽戴在頭上,由於來得不是時候,這裡的雄孔雀的尾屏已經收成一團,沒能見到孔雀開屏的景象。

最高200多元/公斤!廣西博白村民養孔雀開啟“致富屏”

▲劉海濱在觀察生態園的孔雀。

“藍孔雀主要通過產卵孵化的方式繁衍後代,一般是一雄配四雌進行產卵,孔雀從幼雛到出欄需要6個多月時間,出欄時大的有6公斤,小的也有4公斤。”介紹起孔雀的習性,劉海濱可謂滔滔不絕。“白天一般很難抓到孔雀,等到晚上孔雀蹲在半空的竹竿上休息時,抓它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因為孔雀喜歡懸空‘睡覺’。”劉海濱介紹,飼養的孔雀年份越久、羽毛越整齊越值錢,在他們的生態園裡,孔雀年份最長的已有5年。


時下,生態園僱傭了不少工人,他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上山採收各種葉子和野草,用以加工餵養孔雀。生態循環養殖,正是濱海農林生態園的一大特色。


據劉氏兄弟介紹,生態園的孔雀飼料,主要以生態園附近的野生植物葉子、野草以及自己種植的桑葉為主,還加上各種中草藥;生鮮葉子用機器打碎後直接給孔雀餵食,乾枯的樹葉和野草則用機器打碎,加上各種中草藥或玉米進行發酵後再餵養。記者看到,在生態園周圍的農田裡,種植了一片片的桑樹,綠油油的,長勢良好。


至於孔雀排出的糞便,生態園收集後將用於桑樹施肥,這是桑樹最好的有機肥,桑葉長成後用以餵養孔雀……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染物,生態園自行就消納了,這就是兄弟倆所說的“生態循環養殖”。記者注意到,生態園的孔雀舍打理得十分乾淨,聞不到養殖場那種刺鼻的糞便味。


部門支持
打造陽光助殘扶貧基地


在生態園裡,有7名殘疾工人在這裡工作,他們跟其他普通工人一樣,負責餵養孔雀、打掃圈舍、上山採葉等,吸納附近區域的殘疾貧困戶入園就業,是濱海農林生態園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有效舉措之一。據瞭解,生態園不僅吸收殘疾人、貧困戶就業,還帶動附近的村民、貧困戶養殖孔雀,在助力脫貧攻堅上有大的潛力。

最高200多元/公斤!廣西博白村民養孔雀開啟“致富屏”

▲劉小軍在展示孔雀蛋。

工人劉國劍是附近連塘村村民,患有輕度殘疾,他已在生態園工作了3年,負責加工飼料,之前在外四處打零工,居無定所且收入低。進入生態園工作後,劉國劍覺得有了歸屬感。“現在每個月有3千多元收入,且離家很近,能跟家人在一起。”劉國劍表示很滿意現在的狀態。


市場前景廣闊、綠色養殖、扶貧項目……這樣的一連串標誌,引起了博白縣相關部門的關注,他們對濱海農林生態園進行了積極扶持。“濱海農林生態園是博白縣培育的第二個陽光助殘扶貧基地,下一步將積極為其爭取政策支持,投入資金進行道路、培訓設施建設等。”博白縣殘聯培訓中心負責人吳映波表示,讓其發揮更強的示範帶動作用,力爭達到示範帶動百戶以上的殘疾人貧困戶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