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沮授——智比諸葛,才比荀彧!

好,今天來更一位袁紹的首席大謀士,沮授,又名巨獸!

沮授者,廣平人也,字公與,少多謀,有奇志。好了,編不下去了,還是用現代文來說吧。

沮授在漢靈帝期間,就被舉為茂才,也可以說是進入公務員的行列了吧。早先沮授是跟著韓馥的,這個韓馥,大家應該聽說過吧,關東義軍討伐董卓時候的其中一支部隊。

這個韓馥跟袁紹是有矛盾的,袁紹早年不是得罪了董卓嘛,就跑了,袁紹家裡四世三公,比較有名望,而韓馥可以說是袁紹的一個小粉絲,所以袁紹就跑到韓馥這邊來了,韓馥當時是掌管冀州的。袁紹來了,韓馥就覺得袁紹可能要搶他地盤,就將他軟禁起來,好吃的好喝的供著,就是不給他自由。直到關東義軍起來討董卓,大家都推舉袁紹為盟主,等到大軍集合出發的前一天晚上,韓馥才給了袁紹自由。由此可見,這支討伐董卓的義軍是貌合神離呀,也難怪最後失敗了。

沮授——智比諸葛,才比荀彧!

後來董卓還沒滅,義軍之間就開始自相殘殺起來,袁紹幹掉了韓馥,接管了冀州,而沮授也就來到了袁紹身邊。

袁紹就問沮授:現在你也知道,天下大亂,皇帝顛沛流離,我家世世代代深受皇恩,我現在每天晚上都偷偷地哭泣,發誓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振興漢室,以報皇恩。但是,齊桓公沒有管仲是成不了霸業的,勾踐離開了范蠡也就是一個小渣渣,所以,你是我的小呀小管仲,怎麼愛你都不嫌多,我們一起同心同德,共復漢室,你有何高見呢?

現在請問,袁紹的這話你信嗎?你要信了你就是傻蛋!反正我是不信的,說的的確冠冕堂皇,很高大上,很政治正確,但是身為一箇中國人,大家都懂得嘛,這種話就是客套,相信在中國,很多時候都能聽到這種冠冕堂皇的話,以後看到有人這麼說,類似於寫信的時候,開頭總是你近來好嗎?我很想你,這種,意思意思就行了。千萬別當真,要當真也要看他日後的表現,不要一聽到這種話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騷年,你還是太年輕了!

沮授是何等的聰明,聽完袁紹的話,心想你扯犢子呢,但是也還是一本正經地說:將軍您不到二十歲就被朝廷委以重任,名聲傳播全國。巴拉巴拉,說了很多,概括起來就以下幾個意思:首先高舉義旗,天下人馬就會擁戴您,然後,征討黃巾賊,增加自己的聲望,還有,迎奉皇上,拿到一個政治資本,最後,廣納人才,這樣用不了幾年,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袁紹聽了很高興,立即給沮授加薪升職。

沮授——智比諸葛,才比荀彧!

195年,漢獻帝淪為了乞丐,吃了上頓沒下頓,估計這時候的皇帝,手拿一把破吉他在流浪,一邊討飯一邊唱:跟我走吧,今天就出發,我們一起去流浪!如果漢獻帝的生活一直這樣持續下去,說不定就會成為一個非常有名的才子。但是,歷史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註定只能當傀儡。這時候,沮授就向袁紹提出了把皇上接過來,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淳于瓊卻反對,這哥們也出場好幾回了啊,他說:皇上是個燙手的山芋啊,你如果接過來。請問皇上的話你聽呢還是不聽?你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所以接來幹嘛,讓他繼續當他的流浪詩人去!袁紹覺得很有道理,而且袁紹有個心結,就是漢獻帝是董卓立的嘛,原先是劉辯,後來董卓廢了他,又殺了他,立了漢獻帝劉協,當時袁紹是反對的,意思就是,你董卓立的皇帝,老子是不認的。這就是袁紹的一個心結,以前是不認這個皇帝的,現在要是接過來,你認不認呢?總歸兩人之間會有隔閡,所以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袁紹不採納,曹操卻採納了荀彧的建議,立馬將皇帝接到了自己家中。

袁紹不是有三個兒子嘛,剛好袁紹有四個地盤,青州,幽州,幷州,冀州,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這四個,如果說錯了別找我啊,我不負責任的!袁紹就想將這四個州分別讓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親戚接管,美其明曰鍛鍊他們的執政能力。然而沮授這時候跳出來反對,為什麼呢?您這不是要搞分裂嘛!萬一他們四個人不是一條心怎麼辦?每個人擁有各自的州,擁兵自立,你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就分裂啦。袁紹不聽,後來袁紹一死,結果大家也知道,還沒輪到曹操出手,袁紹的兒子就先開始火併了。

袁紹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對他有利的話他一句也不聽,對他不利的話,他句句都聽。這是一個未解之謎啊,比如大家都有過考英語的經歷,ABCD隨便亂選,你總能得個幾分吧!袁紹是ABCD亂選,全錯了!

後來,袁紹挑選了十萬精兵去揍曹操,也就是官渡之戰開始了,這裡我說一個巧合,三國三大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赤壁,夷陵,相同點很多,首先都是以少勝多,其次,都是發起者失敗,官渡是袁紹挑起的,袁紹敗了,赤壁是曹操挑起,曹操敗了,夷陵是劉備挑起,劉備敗了。

沮授——智比諸葛,才比荀彧!

沮授這時候又出來發言了,說:我們應該打持久戰,小部隊騷擾曹操,曹操要是救援東邊我們就打西邊,要是曹操救援西邊我們就打東邊,讓曹操這一生疲於奔命,不出幾年,不用我們打曹操,曹操估計也累死了。但是袁紹肯定沒聽呀,他覺得,打什麼持久戰,我們十萬精兵,而且不是全部的軍隊,而曹操多少呢,有些史料記載才幾千人,這個當然是不靠譜的,我覺得也就兩三萬吧,全部兵力。我們以多打少,以強欺弱,打持久戰就是看不起我!所以袁紹沒聽。

200年,官渡之戰正式爆發,沮授就集合了自己的宗族,廣發錢財,說:袁紹要是失敗了,我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啊,可悲啊可悲!有人不解,就問:袁紹怎麼可能失敗呢?曹操多麼弱小,都不夠我們袁紹塞牙縫的,怎麼可能會失敗呢?沮授說:你懂個屁!

開始打仗了,袁紹派顏良攻打劉延,沮授勸說:顏良這人,性格狹隘,雖然個人戰鬥力很牛逼,但是不可以獨自讓他出去,得派一個聰明的人一起前往。袁紹心想,你特麼又看不起我,顏良很早就跟隨我,我能不知道他的能力?所以沒聽,結果呢,顏良被關羽殺了。

這期間,另一個謀士郭圖向袁紹進了讒言,袁紹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為什麼呢?因為這逼一直說看不起我的話,就開始猜忌沮授了,相當於沮授被打入冷宮了。

後來沮授也勸說了袁紹幾次,袁紹都沒聽!結果就是一敗再敗!文丑,卒;許攸,逃;張郃,降!

文丑死後,袁紹有點心灰意冷,沮授又開始唱起了持久戰的論調,意思就是曹操在河南,袁紹在河北,河南是不如河北富裕的,所以可以慢慢消耗曹操,還有機會啊!不說了,袁紹沒聽,反正以後大家要是看到袁紹,就想起“袁紹不聽”這四個字就夠了!

官渡之戰是袁紹敗了,袁紹是騎上馬趕緊跑了,畢竟袁紹和劉備見過面嘛,說不定在相處期間,劉備就教會了袁紹“逃跑”神技!都不管底下人的死活,所以沮授來不及跑,被抓了。曹操也是認識沮授的,所以曹操想招降沮授,但是沮授還是很有忠心的,不肯加入。曹操說,哎,要是早點得到沮授,天下早就平了。當然,很多史料上這種人物對人物的評價都是有誇大的成分,早點得到沮授,可以如虎添翼這不假,但是天下早就平了,這就有點誇張了。

沮授雖然不投降,但是曹操還是對他很好,好酒好肉招待。直到有一天,沮授趁機想跑,跑回去找主人袁紹,沒跑成,曹操萬般無奈,才將他殺了!

好了,沮授講完了,我覺得沮授是挺聰明的,也挺有能耐的,雖然歷史沒有給他發揮自己的空間與機遇,但是從他向袁紹提出的建議來看,沮授絕對是個一等一的人才!我有的時候就在想,要是袁紹肯聽沮授的哪怕一半的話,曹操說不定就死了吧。然而“袁紹不聽”,另外,我以後單獨講袁紹的時候會說袁紹的性格,外寬內妒,見利忘義。不能說他是小人吧,畢竟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性格弱點,沮授很聰明,唯一笨的地方就是不懂得跟袁紹這種人說話要怎麼說。如果他能換一種說話方式,說不定袁紹就採納了呢?

這裡也可以看出來沮授的性格,有點直,當然直的人,大部分都是忠心耿耿的人。所以,沮授的道德是沒得說的,能力也是沒得說的,就是性格有瑕疵。當然啦,人無完人,也夠了!有人說,沮授,荀彧,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一流的智慧人物。荀彧諸葛亮大家都知道,可能對沮授就有點陌生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