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說到玉雕,很多玩家會第一時間想起,浮雕、鏤雕、俏色、圓雕等工藝,會想起人物、景色、動植物等諸多題材,然而說起錦灰堆這種玉雕題材,很多人一臉懵,這到底是啥玩意?但不得不說的是,錦灰堆已成為當代玉雕收藏的新貴。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什麼是錦灰堆?為什麼它能成為玉石界新貴?

錦灰堆可以說是玉雕題材大軍的一個特殊元素,因為它作為玉雕題材並沒有被廣泛創作,對於錦灰堆至今也沒有詳細準確的文獻來記載它。

錦灰堆最早的歷史記載,據傳是元代畫家某次醉酒後,將餐桌上的下酒菜殘餘物繪製成一副畫卷,並提款為“錦灰堆”,就這麼戲劇化。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其實“錦灰堆”,是我國書畫史上一種特殊的畫種,它又名為“八破圖”“集破”“打翻字紙簍”等,它很真實地描述文人雅士書房裡常見的雜物。

瞭解錦灰堆更多的是從“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它出版了以《錦灰堆》為名的自選集,共分三卷,收錄了他對於古詩詞、傢俱、髹漆、竹刻、傳統工藝、民間遊藝等多方面的研究。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錦灰堆”最早出現在明代的鼻菸壺上,創作起源於畫家成畫後對多餘筆墨的利用,通常是對書房裡的雜物進行勾勒,例如舊書殘頁、揉皺的字畫,廢棄的稿子、瓦當拓片、蟲蛀的古書等。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甚至是發黃的報紙,門券郵票等等,只要上面有書有畫即可,而且大多還是破爛的面貌,活像灰堆裡拾出來的,這大概就是“錦灰堆”名稱的由來。

錦灰堆鼻菸壺▼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因此錦灰堆顧名思義,就是堆放在一起的有價值的廢棄物,嚴格意義上講,錦灰堆就是以殘破的文物片段構成畫面,因此,錦灰堆又被人們形象的稱為“文人的垃圾桶”。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明明是“文人的垃圾桶”怎麼就變成了新貴?

最開始是以書畫形式存在,但錦灰堆隨著發展,通過不斷融合與創新,這種藝術手法被玉雕師運用在瓷器和玉雕創作中,特別是明清時期,“錦灰堆”逐漸衍生到瓷器和鼻菸壺上現在的話,在和田玉身上也能欣賞到錦灰堆的工藝,借用這種工藝製作出各種有創意的器物。

粉彩錦灰堆紋碗▼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一件合格的錦灰堆作品,不僅選料要求極為考究,它的獨特性也決定了對製作者本身的苛刻要求。

料子講究

一般選擇製作錦灰堆的,選材方面會優先選用多色玉料、獨籽,這是由於錦灰堆作品必須要突出陳舊、破敗、歷史氛圍濃重等特點,它是多樣事物的結合體,特別是黑皮籽料恰到好處,它能體現出錦灰堆“雜、亂”的特性。

《倉頡造字》▼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工藝講究

將錦灰堆運用到玉雕中,雕刻者得是個“全才”精通詩書畫、古器等內容,更需要繪製者心靈手巧,精通山水、人物、花鳥等多種題材的工筆、畫法,也要會模仿真、草、隸、篆等各家書體,篆刻各類印章,還要針對玉料的綹裂、僵皮等因素因材施藝。

《秦漢之風》▼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工藝的講究不僅僅是在理論知識,更是做到雕刻技藝精湛,運刀如筆,做出來的成品生動又帶有“靈魂”,但與此同時耗費的時間也是極長的。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佈局講究

在錦灰堆你能看到各種層次感,雜亂只是直觀上的,不是隨便堆砌的,實際上作品上要亂中有序,各種雕刻題材都能在一塊作品凸顯出來,有主次重點,在凌亂美中,感受到古樸、莊重,耐人尋味的歷史厚重感與文化韻味,這才是一件好的錦灰堆作品。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或許有的人認為,雜亂到無法欣賞,但它殘缺的文字與圖案,給人更多的是想象空間,給人歷史觀與滄桑感,打破了傳統的做法。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正因為高超的技藝、龐大的知識量、製作難度大、耗費時間長,導致從事繪製的錦灰堆的玉雕師越來越少,這一傳統技藝已瀕臨失傳。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因此在2013年錦灰堆已經被納入山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錦灰堆的玉雕作品,備受一些藏家的喜愛與收藏,一躍成為了玉石題材中的新貴。

在天擷英華“嘉德秋拍中,其中一款白玉雕錦灰堆擺件,就以拍賣價3,220,000元成交,成為當晚的壓軸重器。

從“垃圾桶”翻出的失傳玉雕,一躍成為玉石新貴

錦灰堆不僅僅是一件作品,它以破舊的作品形象,實際上它承載太多文化元素,不只是簡單的“殘缺美”,是一種歷史沉澱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