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城市間的“馬太效應”

當年老任說過一句話:一線城市買不起就去二線買,二線還買不起就回三四線,去小縣城買!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資源的分配從來都不是平均的,如果說的矯情點,那就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誰都想佔個高位,無奈稀缺是常態,於是乎在相當大的維度上,資源都是成金字塔效應的。

並且由於強者佔據更多的資源,相對也能獲得未來更大的收益。

城市間的“馬太效應”

前幾天21世紀博鰲論壇的時候,我問了樊綱一個問題:當前政策一刀切的情況下,會不會形成城市間的“馬太效應”?

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時表示這是合理的,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問題產生的前提是兩個事件:蘇州的調控收緊與開封的放開限購。兩個相距千里的城市因為同一件事情的不同選擇,幾乎在同一時間引發了輿論的關注

蘇州是正義的。人們很容易形成這樣簡單的看法

繼續收緊調控,穩定房價,這是合乎上下期待的。畢竟對上來說,從房主不炒定調開始,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的決心一直沒有變,對下呢通過收緊調控給市場降溫,也有助於百姓形成合理的預期。

但蘇州不一樣,其內核比杭州更硬朗

去年寫房地產危險指數的時候 ,我的結論是不用擔心,因為蘇州不一樣,作為GDP過萬億的城市,其具有完備的產業結構,對當前房價具有足夠的支撐。

更直白的說,蘇州經濟發展可以不過多依賴房地產

鏡頭拉回開封,情況就不一樣了。經濟、產業、人才……無論怎麼比都具有較大的差距

城市間的“馬太效應”

於是乎,蘇州VS開封,城市間的馬太效應暴露無遺

對於蘇州來說,經濟好,人口流入多,城市有足夠的收入來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反過來對房地產和房價也就有了更多的支撐

開封這類的城市呢?自身稅收本就嚴重不足,只能藉助於房地產,如此樓市嚴加調控的情況下,無異於夾斷了錢袋子,如此城市也很難有餘力進行發展建設和產業升級,慢慢的人口也就外流嚴重,買房的人越來越少

哪個是因 哪個是果放在一邊,現實就在那裡

不談那些地廣人稀的國家,就與隔壁的日本相比,在其巨大的人口密度之下,仍然導致了地區間的發展差異

城市間的“馬太效應”

月亮與六便士

大城市的發展是強者越強,而小城市終歸剩下的就是遠方。這是市場經濟的結果,更是人口遷徙的一次主動選擇

也許對於更多的中小城市來說,其最好的出路就在於“小而美”,文化、旅遊、休閒、度假等等,可以預見到的另外一面就是,當發展的節奏開始慢下來,如果選擇生活將成為一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