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62歲創業者曾德鈞:喜茶、貓王、李寧等新潮牌只有中國人能做好

原標題:62歲創業者曾德鈞:喜茶、貓王、李寧等新潮牌只有中國人能做好來源:投資界

曾德鈞,57歲開始創業,4年多時間,他把一個瀕臨消失的品類收音機,變成一個潮牌——“貓王”收音機,產品成功打入90後和00後群體。

62歲的他為人謙和,攝影師馬甲是他的著裝標配。他被稱為中國HIFI音響的先驅,曾經設計了中國第一臺HIFI膽機、第一臺HIFI CD機,也被稱為“膽機之父”。

創立貓王之前,曾德鈞有過五次創業,貓王收音機是他的第六次創業。貓王收音機創立四年多時間,他將貓王的收音機打造成為網紅產品。剛剛過去的一年,2018年貓王收音機銷售額3億元,累計銷售超過200萬臺。

9月中旬,曾德鈞出現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錄製騰訊新聞出品節目《進擊的夢想家》,他要和中國奧運會長跑金牌運動員、被譽為“東方神鹿”的王軍霞,在這裡進行一場五公里的跑步競技學習。

B站,二次元文化,鬼畜視頻,這些代表著90後00後的詞彙,對曾德鈞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曾德鈞在節目裡表示,他要用這些新生事物拆去思維裡的經驗主義,和年輕人真正站在一起,做他們喜歡的產品。

我不要做一個讓人討厭的老人

小時候的曾德鈞,很反感經驗主義。

曾德鈞的長輩們經常對他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這些說教的語言和經驗主義混合在一起,碾壓了年輕人的自尊。

後來,他又在一本叫《小王子》的書裡面,看到了所有經驗主義的老人家群像,“要麼傲慢,要麼炫富,我那時候就想,這些老人家怎麼這麼封閉和保守。”經驗主義讓固步自封的老人家們都成了井底下的那隻蛙。

“我老了絕對不能成為一個讓人討厭的老人,這是其一,其二,現在的年輕人的確很優秀,富有創造力,他們對時代的理解和認知,遠遠超越了我們,”曾德鈞說,“放下身段,心態歸零,多向年輕人學習。”

曾德鈞的感慨,來源於他過往創業慘淡的經歷。

在創立貓王之前,曾德鈞已經賣了十年的收音機,從作品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一年也就300臺的銷售,賣了十年。曾德均發現他錯了,他想把收音機賣給65歲的老頭,有閒,有錢,但他們不買。

心灰意冷的曾德鈞想退出江湖,直到他遇到了這三個年輕人——戴明志、堯銘侃、黎文後,事情就發生了變化,“曾老師,你的產品這麼好,身體也好,為什麼不和我們一起擁抱互聯網,做一些更有價值的產品?”

貓王創立後,曾德鈞坦陳,“在企業裡,我是CEO,但領導力不能和權威劃等號,既然你從內心相信年輕人比你優秀,為什麼要用權威去否定年輕人。因為對年輕人的認同,才有了現在的貓王。因此,在貓王,沒什麼事是我說了必須算的。”

貓王的創始團隊,被成為“貓王F4”的團隊。

創始人曾德鈞負責公司管理和產品設計;來自奢侈品行業的堯銘侃負責品牌頂層設計和品牌管理;戴明志曾在天娛傳媒負責唱片事務和市場部,負責貓王的市場營銷及渠道開拓;前城市畫報主編黎文,負責產品內容創意策劃。

作為團隊裡唯一的60後曾德均坦陳,“我尊重我們團隊的每一個人,有些事情在做決定的時候可能我內心不是這麼想的,我一般會退一步覺得自己沒看懂,我相信年輕人。貓王團隊是靠邏輯在做事情。”

收音機瀕臨消失為什麼還要做

曾德鈞出生在湘西的一個縣城裡。湘西世界,是一種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作家沈從文有過太多描述,如“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

曾德鈞喜歡收音機,他與收音機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64年。那時候曾德鈞上小學一年級,他在一個老紅軍的家裡看到了一臺收音機,當時,他很驚詫,一個盒子裡,怎麼會有人講話,他覺得這個產品來自於外星球。

當曾德鈞得知收音機賣兩塊錢時,他就把自己的零花錢攢起來,開始買元器件,這樣他就組裝了人生第一臺礦石收音機,“收音機打開了一扇窗,它讓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此後,我就顯得與同齡人與眾不同,那時候我才7歲。”

那個年代,大多數父親對男孩子的教育簡單粗暴,曾德鈞的父親亦是如此。只要曾德鈞的愛好跟學習無關的,都叫不務正業。曾德鈞做的這些玩具,木頭的就放到煮飯的灶裡燒了,金屬的就扔到房頂上。

父親一遍又一遍的毀壞他組裝的各種收音機,這增強了曾德鈞抗打擊的能力。曾得鈞後來入伍了,自學成才成了一名無線電報務員,後來進軍校深造,開始接觸高保真音響。

1992年,曾德鈞設計出中國第一臺Hi-Fi放大器,後來又做出第一臺Hi-Fi CD機、第一臺Hi-Fi級電子管多媒體音箱。因此,曾得鈞被成為中國的“膽機之父”。

他一直在鑽研和聲音相關的技術,但收音機是個已經開始沒落的行當。2005年,曾德鈞設計出了人生第一臺收音機,他開始了為期十年的創業,但經營慘淡。

“很多年裡,曾德鈞就像是一具沾滿灰塵的老古董,蜷居在深圳的一個小圈子裡,被歲月撕啃得沒有一點脾氣。幾年前,隨著中產消費的崛起以及互聯網音頻的爆發,上帝突然把一縷陽光打到了曾老的身上。”吳曉波曾撰文如此描述。

上世紀中期是收音機的黃金時代,但進入新世紀,收音機已瀕臨消失。

曾德鈞想重新造一臺收音機,變得非常艱難,因為收音機所需零部件,幾乎全都停產了。為了用一塊巴掌大小的喇叭布,曾德鈞只得訂一千米,供應商才肯織;要用一個停產了的減速輪,只好找工廠新開一套模具。

他花了3年的時間,試了幾百種電路、做了上千個喇叭,屢敗屢戰,終於找到了他想要的的聲音。曾得鈞堅持:原木手工、用機械旋鈕、減速輪、電子管、傳統電路。如此這般,貓王第一款收音機誕生了。

收音機這個品類都瀕臨消失了,什麼人才會買?

“把一個快要淘汰的產品打造成潮品”

李欣,88年生人,在一個互聯網快消品電商平臺做公關總監。她坦陳她買貓王收音機的理由,“我已經很少聽廣播了,就是很好看,擺在那裡賞心悅目,很精緻。如果當小音響使用,音質也比100塊錢的音響產品好很多。”

李欣為貓王收音機的顏值買單,有了貓王收音機之後,她覺得自己原來那一堆音響產品都太醜了。她除了自己用,她也經常買一些產品送給她的閨蜜,粉紅色,天藍色,原木色,她可選擇的範圍很大。

曾德鈞第六次創業之前,李欣並不討厭她原來的那堆音響,從100塊到上千塊的產品她都有,但真的都不那麼好看。那時候,曾得鈞第六次創業還未開啟,他也不知道年輕人的訴求到底是什麼?他和年輕人之間有什麼關係?

眾籌打開了曾德鈞和年輕人之間的一扇門,使得他窺見了新世界。

2015年,曾德鈞接觸到了京東眾籌,2周的時間800臺貓王收音機銷售一空,比過去十年的總銷售量多。他意識到互聯網的時代的硬件創業,一方面需要好產品,一方面需要好的包裝和平臺。

京東的這次眾籌,使得曾德鈞下定決心,他要開啟一個另類的品牌營銷路線。除了繼續主打情懷牌鎖定具有消費能力的中高端中年消費群體之外,貓王收音機將主打年輕人市場。

這對主打產品設計的曾德鈞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他需要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而不是他自己喜歡什麼?比如黃和紅的撞色,他覺得太大膽了,但年輕人喜歡,”

貓王收音機的用戶群體年齡從65歲降到35歲,從35歲降到15歲。用傳播學的術語來講,用戶群體變了。產品也發生了一些巨大的變化,體量變小,顏色變豐富,最主要的是銷售從幾百臺到幾萬臺再到百萬臺。

貓王收音機兼具了收音機和音響的功能。此外,貓王設計團隊還十分注重產品的原創特色,以圓柱美學、性冷淡風等個性十足的產品風格持續迭代,這種差異化產品使得產品視覺高顏值年輕化,俘獲了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

市場層面,貓王收音機已經建立了線上和線下的渠道體系。貓王除了完成傳統電商平臺佈局之外,還將線下渠道分佈在小眾買手、閱讀空間和音樂美學等不同風格的渠道。

貓王從誕生四年多時間以來,已經成為一款知名的新國貨潮牌,核心用戶從60後變成90後甚至00後的文藝青年,面對這樣的收穫,曾德鈞說:“我們只是在正確的時代,抓住了機會,做了對的事情、對的產品。”

在曾德鈞看來,“李寧就是用紅和黃撞色,貓王的收音機有一款也是用紅和黃撞色,和國旗的顏色是一致的。之所以這麼大膽,是基於我們的一種自信心,這種自信心源於文化,品質和消費者中的口碑。”

曾德鈞繼續說,“比如像喜茶,如果產品不好,消費者不會去買單,也不會去排隊,所以我想新潮牌一定是中國國人的自信心的一次爆發,特別是我們在設計貓王產品的時候,發現這些產品真只有中國人能做,能把性價比做到最好。”

貓王產品法國、紐約和日本參展,一些不同膚色的消費者看到貓王的產品都很喜歡。“他們的這種認同實際上在我們內心裡特別的自信。”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