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乏力、呼吸困難、水腫,懷疑是心衰,需要做什麼檢查?

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但有一種心血管系統疾病,它的比許多惡性腫瘤還要可怕。作為嚴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很多人對其瞭解得不夠,而被忽略。

乏力、呼吸困難、水腫,懷疑是心衰,需要做什麼檢查?

這裡有一份《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根據報告裡的數據顯示,在對2012年-2014年全國88家醫院,共超過8000餘例心衰住院患者的分析顯示,心衰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病死率已高達5.3%,而在同時期,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30天內的病死率也僅有3.1%。而通過阜外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對心衰患者的長期隨訪情況來看,隨訪時間在1.5-2.5年不等,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均在20%左右。這就意味著,即使是在這些醫院進行治療,一旦被診斷心力衰竭,大約20%的患者的預期壽命只有2年左右。而根據美國的流行病學研究,大約50%的患者在診斷心力衰竭5年內去世。這在所有癌症中,大約只有33%的患者在5年內死亡。

根據這些數據顯示,心衰確實要比惡性腫瘤更可怕!故而我們要積極預防心衰和治療心衰。

什麼是心衰?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它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向乎所有的心臟疾病發展到末期折的一種臨床表現。。我們都知道,心臟的基本功能就是泵血,把全身的靜脈血收集起來,再泵入到動脈系統流向全身,週而復始使之成為“循環”。而心力衰竭的核心就是心臟的泵血能力不足以滿足循環的需要,造成靜脈內血液瘀滯,動脈內血供不足而產生各種臨床表現。

心衰的表現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患者會表現出以下四組症狀群:

  • 乏力、易疲勞、可能會有血壓過低引起的頭暈、腎功能下降等;
  • 呼吸困難,可以表現為活動時(需要心臟工作更用力時)憋氣、氣短,或夜間不能平臥而需要比較高的枕頭或者半臥位入睡(因為平臥位下肢靜脈迴流血液更多,心臟負擔更重);
  • 心率偏快,即使是在休息時(心臟的泵血能力下降,所以需要跳動更多次才能滿足循環需要);
  • 下肢水腫,如足背、腳踝或腿部的水腫。
乏力、呼吸困難、水腫,懷疑是心衰,需要做什麼檢查?

如何發現心衰呢?

根據多年的臨床數據顯示,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心衰的主要病因都是冠心病和高血壓,還有可能是心肌病、瓣膜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導致的肺心病。除了這些常見的心臟疾病和肺部疾病,一些會累及全身的結締組織疾病、血液系統疾病、使用過對心臟有毒性作用的藥物,以及HIV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心力衰竭。

如果已經患有這些基礎疾病,再出現了心衰的症狀,那麼就需要警惕心衰了。還可以通過以下檢查來確認心衰:

心電圖:可以瞭解心臟跳動的節奏和快慢。

NT-proBNP:這是一項抽血的檢查,在心衰患者中會有明顯的升高,可以算是心力衰竭的一項標誌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其他的疾病狀態,比如老年人、慢性腎臟病患者、房顫患者、腫瘤患者的NT-proBNP也會輕度升高,因此還需要綜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情況來共同判斷。不過NT-proBNP的陰性預測值很高,就是說NT-proBNP在正常範圍,那麼基本可以排除心力衰竭的可能性。

胸片:胸片一方面可以大致看到心臟的大小和形狀,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肺裡是不是有嚴重的淤血,這是心力衰竭很重要的一項表現,但這也是心力衰竭常常被誤診的一個可能。如果醫生沒有想到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就可能會把胸片的肺淤血表現誤認為是“肺炎”來進行治療,這也是不少心衰患者在確診前遭遇的狀態。

乏力、呼吸困難、水腫,懷疑是心衰,需要做什麼檢查?


超聲心動圖:通過超聲探查心臟的心腔大小、血流速度等參數,可以直觀地反應心臟的泵血功能,因此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心力衰竭很重要的檢查。在這個檢查中有一個反映心功能的非常主要的參數,稱為射血分數(EF),是代表心臟泵血功能的參數;醫生們也根據這項參數是否比正常值下降,把心力衰竭分為射血分數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數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所以,如果您被診斷了心力衰竭,一定要記住射血分數這個數值,對於醫生來說,這個數值就和高血壓患者血壓值一樣重要。

其它檢查還包括:冠狀動脈的檢查,心肌灌注情況的檢查,動態心電圖等,以及查明心衰原因需要的一些檢查。

總體來說,如果患者能夠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定期做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做好預防,我們就會遠離心衰。2019世界心臟日,關愛心臟、心血管,別讓心衰影響了大家的生活質量。

如您有心臟疾病相關疑問,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