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梁子湖區青年防疫志願隊:抗擊疫情 我們絕不缺席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梁子湖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放棄了休假,當起了“宣傳員”“勸導員”,耐心勸返聚會群眾,打通防疫宣傳最後一公里;當起了“採購員”“跑腿員”,定期採購新鮮優質的食材送到老百姓家門口;當起了“體溫監測員”,值守在一些重要場所,努力將防疫戰線往前移一點,再移一點;還當起了“愛心募集員”,匯集點滴愛心,為疫情防控物資更添一份保障……

他們,就是梁子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防疫一線最靚麗的“志願紅”。他們,正通過各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把希望和力量、愛心與信心,傳遞給疫情陰霾籠罩下的每一位老百姓,讓溫暖在這片因疫情而顯得有些冷清的土地上流淌、擴展,他們都是普通人,但他們用行動證明,戰“疫”——我們絕不缺席。

防控缺人手? “我報名”“我能上”

“我要參加志願者,為抗疫出份力。”本以為危險疲憊的工作,可能遭遇冷落。萬萬沒想到的是,自1月31日梁子湖區青年防疫志願隊招募令一出,金恢華、明如志、金勇剛等人主動請纓,毅然要求加入抗“疫”隊伍。

“我報名、我願意、我要去防控一線……”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請願”,讓許多黨員幹部一次又一次紅了眼眶。


梁子湖區青年防疫志願隊:抗擊疫情 我們絕不缺席

熊友付、熊輝父子倆在塗家堖鎮熊易村卡點執勤。


“車往前上,要登記好信息,請提前搖下車窗。”2月28日,在塗家堖鎮官田村與熊易村交界的卡點處,父子齊上陣,24小時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成為這場防控疫情戰役中的亮麗風景。

父親叫熊友付,今年62歲,兒子叫熊輝,今年34歲,父子二人同時請纓,2月6日值守至今。熊輝“請戰”時說的一句話,一直迴響在熊易村黨支部書記熊竹林耳邊,他說:“黨員幹部不分晝夜奮戰在一線,讓我們很感動,雖然我和父親都是普通群眾,但我們請求給我們一件紅馬甲,讓我們像他們一樣堅守……”

村(社區)是防控工作第一道防線,承擔著防控宣傳、人員排查、幫助居家隔離家庭等多項任務,但工作人手十分有限,而這樣的“請戰”故事在梁子湖區各個角落都能聽到。

“您好,請出示身份證、代購證、紅袖章,三者缺一樣您都不能進去。”日前,在沼山鎮長好超市門口,區紀委檢查小組暗訪集鎮商超卡口值守情況遭遇“阻攔”,被攔在超市外的幾位檢查人員不但沒有絲毫的不高興,還向門口值守的志願者劉傳林豎起了大拇指。

劉傳林,沼山鎮少峰村村民,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要求加入志願者隊伍。“只認證,不認人,沒有人情可講。”與劉傳林一樣,沼山鎮下柯村村民萬召勝主動請纓,在鄂商平價超市門口值守,測體溫,看證件,對每一個進入超市的人群他都會盤查得格外細緻。2月4日堅守至今,在這個春節,從廣東回來的他換了一種更溫暖的方式與家人團聚。

柯東銀、熊智勇、袁鳳霞、柯芬星、周克鳳、柯友峰……當疫情防控“集結號”吹響,村(社區)一個又一個志願者紛紛響應,積極加入“戰鬥”,上門為村民測量體溫、代購代辦物資……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志願者的身影。截至目前,梁子湖區近2千名志願者加入了這場“戰鬥”,成為基層防疫前線最“硬核”的中堅力量。

宣傳有“盲區”? “我們有‘武器’”

“全體村民請注意,奉勸大家不串門、不請客、不聚會……”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東溝鎮茅圻村巧巧工作室志願隊將疫情防控知識用方言,通過“敲鑼鼓”的方式,向村民廣泛傳播,這種新穎的宣傳方式也在朋友圈迅速走紅。


梁子湖區青年防疫志願隊:抗擊疫情 我們絕不缺席

大橋村志願者用鑼鼓、喇叭開展防疫宣傳。


如何提高村民的防範意識?為傳播疫情防控知識,梁子湖區志願者們衝上一線,苦練“七十二變”,使出了十八般武藝,他們走街串巷,用各種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疫情防控正能量。

“竹板那個一打就真熱鬧,湖北慢板我來表一表;防疫期間不聚會,防疫期間不串門……”在梧桐湖社區,66歲的退休老支書葉宗英披上紅馬甲,重回一線當起了宣傳員。他把自己創作的快板,錄製好後,在社區播放。透過那熟悉的鄉音,村民們對疫情更多了一份認識,多了一份自律。

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教師在用自己的方式抗“疫”。1月30日,長嶺中學陳青元、黃習禮等10名老師風雨無阻地日夜堅守在執勤崗位。疫情初期,個別群眾意識還未跟上,習慣三五成群聊天,每每這時,陳青元他們都會走上前,耐心勸導,從不跟群眾紅臉。

後期,在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陳青元和區法院一名幹警分為一組,2人被分配包保長嶺東湖小區片區內的45戶183人,他吃住在帳篷,每天入戶宣傳勸說、上門測量體溫、登記住戶信息、送代購物資。“我們不能像白衣天使那樣拼搏在防疫一線,不能像警察那樣守護在前線,但我們也可以儘自己的力量上一線來保護老百姓。”陳青元說。


梁子湖區青年防疫志願隊:抗擊疫情 我們絕不缺席

太和鎮新屋村村民高燦與女朋友一起核對代購物資信息。


太和鎮新屋村村民95後高燦這些天忙得腳不沾地,1月29日,他主動請纓,加入所在村的疫情防控隊伍,當起了宣傳員、勸導員,挨家挨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用最樸實的肺腑之言,讓村民聽得進,待得住。2月8日,高燦女朋友陳小霞也主動請纓,加入了志願者隊伍,當起了太和集鎮上小區代購員。

“小喇叭”“紅標語”“暖電話”……疫情當前,志願者們用各自的“武器”,努力讓防疫宣傳的聲音傳遍每個角落,用他們的平凡善舉,讓老百姓們更加溫暖、更加安定。

防疫少物資? “我們都來獻上一份力”

疫情發生後,沼山鎮樂華花卉合作社負責人金恢華一天都沒閒著。在疫情防控初期,物資匱乏是防控一線面臨的首要難題,在瞭解到梁子湖區防護物資緊缺後,金恢華多方聯繫,尋求貨源。

“那段時間,眼睛一睜開,想的就是口罩,晚上做夢也在找口罩。”在沼山大道上當了一個多月志願者的金恢華,提起求購口罩時的經歷靦腆地笑了起來。找到貨源後,他在第一時間購買了3400個N95口罩,捐贈到梁子湖區。除此之外,他與沼山中學校友一起發起了愛心募捐活動,向沼山鎮政府捐贈了3萬元現金。


梁子湖區青年防疫志願隊:抗擊疫情 我們絕不缺席

沼山鎮樂華花卉合作社負責人金恢華(左)在沼山大道卡點值勤。


疫情肆虐時,誰都不是局外人。這一個多月,整個梁子湖區都被這些凡人善舉感動著,或是志願者,或是在家的鄉親們,或是在外的遊子們都紛紛行動,他們將責任和擔當刻進了胸膛,疫情當前,他們用一舉一動詮釋了患難與共的真摯,道出了共克時艱的信心。

1月28日,東溝鎮大橋村村民龍書勳第一個帶頭捐款,2月24日,他又為在一線值守的人員捐贈了10頂帳篷、60件飲品。“看著村幹部們都衝鋒在一線深入組戶開展宣傳、摸排、監測等工作,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龍書勳說。

疫情發生以來,太和鎮金壢村村民邱福成雖人在武漢,卻時刻關注著自己家鄉的動態,瞭解到鎮村組幹部不避辛勞、不畏危險,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幹部用辛勤付出築起疫情防線,保衛了家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邱福成深受感動,向太和鎮政府捐款20萬元。

3萬元、4萬元、20餘萬元……餘征帆、胡農生、何偉……一份份愛心倡議中,一串串越來越長的愛心數字裡,愛心像滾雪球一般在彙集。

截至目前,梁子湖區、鎮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共接受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組織、愛心人士捐款共計400餘萬元,接收物資66批次。捐贈記錄裡的志願者名單中,有剛剛走上脫貧路的村民、有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們為築牢梁子湖區疫情防控防線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滯留走不了? “就地參戰我來護家鄉”

“各位親朋好友,由於近期疫情嚴重,不宜扎堆聚會,萬般無奈之下,決定延期1月30日的婚禮儀式,具體時間另行通知,不便之處萬望海涵!”考慮再三,太和鎮獅子口村村民朱韻林向親戚朋友們發送了這樣一條短信。轉身,這位90後“準新娘”就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

朱韻林是華中農業大學土壤生物化學實驗室一名工作人員,1月10日放假回家後進行自我隔離近1個月,沒有任何異常。2月19日她便向太和鎮申請當志願者,為集鎮小區居民代購生活物資。“愛人可以等我,但病毒不會等人。”朱韻林說:“既然回不了武漢和同事們一起戰鬥,那就留下來與家鄉人一起戰‘疫’吧。”


梁子湖區青年防疫志願隊:抗擊疫情 我們絕不缺席

梧桐湖社區巾幗志願者參加疫情防控。


與朱韻林同樣滯留在家鄉,參加“戰鬥”的還有梧桐湖社區的居民倪林。

1月22日,倪林陪著丈夫周光華一起回來看望公公婆婆,因交通管制無法按原定時間返回武漢上班。在自我隔離了22天后,倪林主動向社區提出當志願者,為居民登記所需生活物資信息。

起初,有些不理解的居民會在群裡調侃道:“你們一天多少錢,出來做這麼危險的事?”每當這時倪林總是在屏幕這頭笑笑,敲打一句話發過去:“全國都在無償援助湖北,我們一個小小的志願者又算得了什麼。”

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接觸,倪林建立微信群,讓大家把購買信息發到群裡,年紀大的居民便打電話詢問,她再一一統計;向社區為每戶申請體溫表,每天網上督促測報體溫,再上報社區……每一項工作,她力求做細做好。

東溝鎮餘灣村村民餘鋒,18歲,在校大學生,當志願者一個多月從未喊苦喊累;塗家堖鎮宅俊村村民餘傑,汀祖鎮政府應急辦幹事,交通管制回不去工作崗位,他主動請纓選擇就地“戰役”;塗家堖鎮南陽村村民柯惠敏,26歲,黃岡浠水縣審計局一名工作人員,每天揹著沉重的消毒水,為農貿市場做好消毒工作……

疫情沒有消散,愛心仍在繼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人間大愛在梁子湖大地上傳遞。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胡倩 特約記者 李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