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武夷巖茶大紅袍以其特殊的“巖骨花香韻”

而聞名於世,造就這一特質的關鍵工藝稱之為焙火。正是在經歷過此道技術含量極高的工藝過後,武夷巖茶具有了“巖韻”這一足以笑傲江湖的獨特口感,令人一飲唇齒盈芳,終生難忘。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武夷大紅袍根據對預期中的茶湯與葉底表現,會對焙火工藝的時間長短與溫度高低做出區別,通常分為輕火、中火與重火三種。

而根據對焙火工藝的控制,武夷大紅袍成品茶亦分為清香型(輕焙火)與傳統型(中、重焙火)兩大類。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清香型巖茶大紅袍香氣清遠,幽芳鮮爽,滋味甘甜,葉底鮮活。但因為焙火較輕,茶葉吃火不充足,所以成茶韻味較弱,略有微澀。

傳統型巖茶大紅袍,焙火程度足,香氣濃郁平穩,帶有火功香及花果蜜糖香。湯感滋味醇厚、順滑,巖韻強且耐泡度高。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所以,武夷大紅袍巖韻表現的優劣,皆在於焙火工藝的掌握與把控。難怪清代烏龍巖茶的理論家梁章鉅曾讚道:

“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不過正是因為巖茶的這一特殊製茶工序,使得其在日常品飲時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要格外加以注意:那就是靜置退火。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所謂靜置退火,就是將新生產出來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存放一段時間,以期將焙火時產生附加在茶葉之中的火氣自然退去。

這是因為新近焙好火的大紅袍,會留有著比較濃重的焙火煙味。如果不加靜置,這種煙味則會將茶葉本身的花香巖韻遮蓋起來,致使茶湯口感大打折扣,影響品飲心境。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所以適度的靜置退火期,將這些“大煞風景”的煙火氣轉化與消散,恢復茶葉本身的香氣與嗞味,就彰顯的至關重要與必不可少。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而且,退火得當的武夷大紅袍,由於沒有了煙火氣味的干擾,也會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韻味。因為茶葉內部物質的醇化轉變,使得茶葉的工藝香、地域香以及品種香一併激發出來,巧妙的彼此揉合,最終煥發出不同凡響的大紅袍巖韻茶香。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故而,對於喜歡品飲大紅袍巖茶的茶友來說,沉住氣保持一份耐心尤為重要。正所謂“心急吃不得熱豆腐”,要想喝上那一杯口味上佳的大紅袍,一段時間的等待與憧憬是值得的。

通常來說,對於焙火較輕的清香型大紅袍,3至5個月的時間退火期即可;對於中高火焙得的傳統型大紅袍,半年至一年的退火週期亦可使。

等待,只為那火退煙散後的一抹芳醇

當然,不排除有的茶友對於新茶的火香有著特殊的鐘愛,急不可待的便要一飲為快,不過因為此時茶葉火氣較重,品飲過後容易上火,所以還是建議要根據自身狀況加以適度。

另外,還有的茶友分享過快速退火的經驗,就是將密封好的大紅袍放在冰箱冷凍室中速凍幾個小時,即可快速的除去火氣,收到奇效。不過此法見仁見智,優劣說法不一,富於探險精神的茶友不妨一試。

(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