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每一處的地名都會反映它的歷史文化、自然地理或風土人情等相關信息。一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名字也會有所改變。那麼,我們的家鄉——“牙克石”的地名是如何由來的呢?歷史上還曾有過什麼名字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牙克石地區歷史悠久,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雅就有原始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最早記載牙克石地區地名的是清康熙年間開始編修的《盛京通志》。盛京是清朝(後金)在1625至1644年入關前的都城,即今遼寧省瀋陽市。清朝入關後,設盛京將軍管理關外的東北部分地區,包括今牙克石地區。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因河而名

《盛京通志》上記載,牙克石的地名為“扎敦畢拉雅克薩”。扎敦是指現在老城和新區之間的河流的名字。在少數民族語言中,“扎敦”是“山脊”的意思,“畢拉”為“河川”之意,而雅克薩則是“涮坍的河灣子”或“涮坍的江灣子”的意思。雍正十年(1732年),清政府在此設立驛站,人口聚集逐漸形成村落。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因路而名

1901年,由沙俄興建的中東鐵路西線通車,在牙克石設置雅克薩停車站,後語音轉化為牙克石至今。中東鐵路開通後,牙克石聚居的人口快速增多,形成了村鎮。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此“雅克薩”非彼“雅克薩”

瞭解中國歷史的人們都知道,清康熙年間中俄爆發過一場邊境的“雅克薩之戰”。但雅克薩之戰發生於今中國漠河黑龍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不是我們這裡。清康熙年間,沙俄侵略勢力擴張至中國黑龍江流域,佔據江邊的“雅克薩城”,並擴建稱阿爾巴津諾。康熙帝先後兩次下令清軍收復雅克薩。後一地區,在清未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為沙俄割佔至今。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由此也可知,在歷史上中國東北地區“雅克薩”的地名或有多個。凡有被水沖刷坍塌的河岸、江岸之地,都可以此命名。也有一種說法是,“雅克薩”在少數民族語言中是“要塞”之意,這或許是凡被水沖刷坍塌的河岸、江岸之地皆地勢險要吧。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因林而名

新中國成立後,牙克石林區被列為經濟開發的重點林區。1950年1月,國家在牙克石設立喜桂圖旗,“喜桂圖”是蒙語森林之意。1983年10月1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喜桂圖旗,設置牙克石市至今。由於,牙克石所在的大興安嶺是全國最大的國有天然林區,牙克石人民也非常高興的稱自己生活的城市為——林城。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歷史需要記憶、文化需要傳承,現在的牙克石在城市建設中,也積極融入歷史文化的元素。新建的連接老城與新區的大橋被命名為——“雅克薩大橋”。新建的位於城市西南的公園被命名為——“喜桂圖公園”。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鄉土歷史——我的家鄉“牙克石”地名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