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是什麼讓蝸居了十年的海萍才得以《安家》

是什麼讓蝸居了十年的海萍才得以《安家》

最近熱播的《安家》,大家都看了嗎?國內首部房產中介題材,以上海一家房產中介為背景,員工不僅要幫助客戶買房賣房租房,還時常被裹挾著捲入他們的人生,見證他們生活中的歌舞昇平與一地雞毛。因為事件人物鮮明,有看點接地氣,每集都引起話題討論,但也有些情節讓人詬病,比如大款給情人買了套豪宅當分手費,被一起同甘共苦起家的老婆知道後,反而第一時間衝去中介鬧事,打店長質問為何要把房子賣給情人,攪亂她的家庭,店長過後充當和事老勸退小三,有點毀三觀,在豆瓣上只有6.2分。

房子讓"人心不足蛇吞象"

最新一集劇情中,龔先生找了專業賣老宅的店長,他家在上海洋房區很有名的路段有座祖宅,由於碰上家族企業資金週轉不靈,打算賣掉久未居住年久失修的祖宅,因為產權清晰,戶主只有龔爺爺一個人的名字,所以聽從店長的建議把老宅修繕後就能賣個好價錢。然而就在急需轉手這個緊要關頭,半路卻殺出一家無賴。

龔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可憐一位扯不上血緣關係的遠房親戚,看她孤身一人走投無路無家可歸,好心收留讓她住在祖宅裡,弄了個小平房,且幾十年來不收分毫。本來這位遠房親戚早就搬出去,自己兩個孩子也各自有房子,結果聽到龔家要賣祖宅的消息,當年那位可憐的女人,以太表姑奶奶的身份自居,指揮全家搬回老房子,賴在居住條件差的祖宅,對上門的龔先生口口聲聲說那是她們家的房子,獅子大開口要五千萬搬家費。

即使在沒電沒水沒廁所、下雨屋頂漏水的艱苦環境,為了不勞而獲的五千萬,一家七口都不得不堅守著老房子。龔先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被拒,本來答應給3百萬搬家費,但他們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肯讓步。龔老爺子出面談,也無濟於事,老太太一口一句是他們的家,把龔老爺子氣到胸頭疼還嘲笑他是在演戲。

因為賴著老房子,龔先生叫施工隊把在老洋房內部的違章小平房拆了,太表姑奶奶訛錢不成報警撒潑,結果反倒被自己叫來的警察帶走了,一家人進警局。為了貪財勞師動眾的又折騰人,看了這一家這麼作讓人氣的牙癢癢。

是什麼讓蝸居了十年的海萍才得以《安家》

房子讓有人歡喜有人愁

據說這個案例是有原型的,但劇本是不是按原型創作的就未知,畢竟編劇源於生活,而生活比電視劇狗血。原型背景一樣,當時賣主在中介網上掛牌賣價上億,很快有買主,也是收留的一家無賴收到消息後撒潑要挾要錢,後來無賴一家對上門的人動手打人鬧事,被抓後,被法院強制搬走,錢也沒要到,這才是公平公正又大快人心的結局。

像這種幾十年的破敗老房子,因為地段好,結果價位也高,才導致金錢糾葛,跟北京的衚衕房如出一撇。大城市地段好的房子,如果還有好學校對口,就是自帶豪宅屬性了。有部電影叫《學區房72小時》,裡面的學區房房齡已有95年,面積只有30平米,價格卻要360萬。這在現實中是存在的,有多少人指望著拆遷房、學區房一夜暴富,有多少家長奔波於學區房讓生活質量下降。這種病態的現象,也是近十年來房價的暴漲的體現。

是什麼讓蝸居了十年的海萍才得以《安家》

十年間房價的起伏

《安家》與《蝸居》是同個編劇六六,《安家》的第一集就是當年在《蝸居》扮演的海萍和蘇淳兩夫妻一起買房,網友笑稱"海萍蝸居十年終於買上房子了"。2009年的蝸居爆火,也是因為房子引起的一系列感情糾葛,讓人唏噓,也反應了當時的房價與經濟政策。

全國房地產有過兩次"飛躍",分別是2009年與2016年:

第一階段:在2008年以前大部分是全款買房,貸款買房的還沒有成為主流。2009年出臺的4萬億刺激計劃,銀行開始鼓勵貸款買房,買房只需三成首付,消費觀不再保守,很多人買得起房子,房價出現了一次飛躍性的上漲。最根本因素還是城鎮化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開啟了高鐵等大基建時代,這是由於經濟發展帶來的自發性上漲;

第二階段:2016年的飛躍直接得益於以"330新政"為代表的房地產去庫存刺激計劃,以及各種人才引進計劃。2016年的上漲是貨幣推動樓市的上漲,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這兩次飛躍基本上讓很多優質城市的房價在2017年相對於2007年翻了的4倍,遠高於經濟發展的增速。

而因為2020年初的疫情,對整個經濟體系跟房價市場衝擊很大,這才有了2月份某大集團趁機推出的全國樓盤打折,蹭了波存在感也提升了成交量,讓房產又刷了一波熱度。但現實依然是,買得起的看不上這點折扣,買不起的這點折扣幫不上忙,折扣影響不大。

除了房子,我們還能有什麼

房子有多重要,看《安家》裡面的每個案例就知。很多人特別是剛畢業的社會新人在面對房地產主導的社會經濟,感覺壓力山大,所以出現了很多"高房價壓垮年輕一代"負面聲音,這是現實,但別當成逃避的藉口,一無所有的人也可以有夢想。房子是經濟產物,卻不是決定我們人生的因素。

有多少人還不是因為有了買房的動力而努力著,劇裡的宮貝貝夫婦都是博士,不也為了房子努力了十年,所有的壓力會成為動力,你的財富不止是房子,還可以是不斷學習的動力和競爭的能力,要知道,最終決定你能否在城市立足的,是你的工作能力,而不是一套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