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路北:四方守護,共築社區平安牆

路北:四方守護,共築社區平安牆

“進入小區,必須要落實好三個要求,檢驗健康碼、核查身份、測量體溫,一個都不能少。”2月26日20時許,劉同祝還在路北街道金色水岸社區門口跟保安交待工作。

劉同祝是金色水岸社區的物業經理,也是一名退役軍人。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的日程就異常忙碌,排查人員、出入管控、編排值班表、宣傳政策,他常常是跑著工作的。“特殊時候,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快一秒可能就少一分隱患。”劉同祝說。

和劉同祝同時守護社區“大門”的,還有社區業委會和黨員紅管家們。他們“洗樓”排查,從1號樓1單元至7號樓4單元,一幢一戶、逐幢逐戶摸排,全面瞭解房屋出租情況,以及租戶和居民15天內的活動軌跡;他們從嚴管控,疫情嚴重期間,每戶一人、二天一次採購生活必需品;他們靠前一步,學習其他城市先進做法,提前運用出入證、車牌登記等,嚴防輸入……在他們的“鐵桶防守”下,這個擁有410戶居民的社區未出現一例疑似或確診病例。

這是路橋區社區防疫的一個縮影,也是路北街道探索“四方共治”模式的一個典型。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路北街道充分調動社區、業委會、物業、黨員紅管家等力量,以“四方共治”模式為基礎,擰成社區防疫一股繩,全力推進防控工作,構築了一道道堅實的平安牆,成為一個個社區堅強的“守門員”。

春節前,收到“蘭韻春天小區有一住戶武漢回來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在隔離觀察前與所住樓幢住戶有往來”的消息時,小區紅色物業聯合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於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會不會交叉感染?封閉後業主的日常生活由誰來保障?”……

社區、業委會、物業、黨員紅管家緊急商議,配合路北街道,立即封閉該樓幢。他們發動小區65名黨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消除顧慮,按照衛生人員要求做好防疫工作;他們主動當起“紅管家”,負責樓幢住戶日常所需物品採購;他們自覺織密防疫網,最大限度守護了居民的安全。

在這場疫情戰役中,4支隊伍組成的“守門員”,除了硬核,也有溫情。“小業主,大疫無情,人間有愛,祝你生日快樂!”當獲知封閉樓一位業主的孩子生日,無法買到蛋糕時,他們通過“眾籌”從各家借來材料,為孩子製作了一個特殊的蛋糕。“各位業主,十一號樓一位業主理髮師志願為本小區業主剪髮。”得到了蘭韻春天業主們的熱烈響應。

“疫情防控工作量大面廣,社區人員力量有限,我們探索社區、業委會、物業、黨員紅管家‘四支隊伍’共管共治的新模式,有效集結最大力量,凝聚最強合力,發揮最優效應,形成防疫‘鐵桶陣’,成為社區24小時的最佳‘守門員’。”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繆豔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