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劉邦、劉秀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不能,是因為劉備的能力不行還是因為劉備的對手太強?

一德格天1


劉邦、劉秀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不能,是因為劉備的能力不行還是因為劉備的對手太強?

  這個如何比呢,時代不同,自身情況不同,對手也不同,真要來評判的話,也不過是關公戰戰秦瓊,咱們現代人把他們擺出來,只能猜一猜吧,我說說個人意見,不要太介意。

  劉邦建立西漢,劉秀建立東漢,都是相對統一的王朝,而同樣姓劉,劉備卻只能建立季漢,說得好聽一些叫三分天下有其一,地盤實在是小了點,為什麼呢?(網絡圖)

  劉邦最強的能力是知人善任,他的防禦能力超強,軍事指揮能力也還可以,手下有一幫出身不咋地,卻都雄才大略的主,屢敗屢戰,最終贏得了天下,建立大漢王朝。他的對手裡面,最強的就項羽了,其他強敵如秦將,都被項給滅了,他悶聲發大財。劉項兩人做兄弟,做對手都好多年,劉邦最終能打贏,利用的多半是項羽的缺點。

  劉秀呢,人稱位面之子,能打仗,會用人,人品也不錯,最重要的是運氣特別好,他的對手們,誇張一點說,基本都是廢材級別,而他手下有云臺二十八將,基本是將天下最能打的都網羅過來了,作戰方面,他贏得很輕鬆。

  到了劉備時代,劉備的起點也和他們差不多。劉邦劉秀都有自己的嫡系人馬,而且數量很多,可是為什麼他就拉不起一大票人馬來呢?因為時代不同了,當年兩位劉家人不太需要政治上的大背景,只要有實力,大家認,他們喊那麼一嗓子,就有人送物資送兵,替他們鋪平為王的路。可是到了劉備的舞臺,地方豪強已經紛紛自行武裝,根本不需要找個有能力的代理人,他們自己就幹上了。相較於曹操袁紹等人,劉備賣賣草鞋的工作,實在是沒有太多的吸引力,至於皇叔的身份,那也就是哄哄無知百姓,大家皇帝的話都不聽,你幾百年前沒落宗室的後代(還存疑),想一呼百應?那是做夢。所以,四五十歲的劉備,還在左衝右突,和兩位結義兄弟,在夾縫中生存。

  劉備的能力當然不用懷疑,放在兩位劉姓同仁(一個祖先,一個存疑)面前,毫不遜色,可是劉備的對手太強了,不一般的強,要命的是,這樣的對手還不止一個!曹操那邊,成堆成堆的名將謀士,個個拿出來,都不得了,孫吳這邊稍稍次點,但是人家經營三代,家底厚,也不是劉備能比得了的。看看劉備,好容易佔了益州,文臣武將都老骨頭了,新接收的忠心還未可知,估計還和老資格掰手腕,後背還老有南蠻在捅刀子,荊州借來的,也不太好守。咱們看看諸葛亮,遠征一次還得屯幾年糧,哎這日子過得,要錢沒錢,要人沒人,拿什麼統一天下?能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已經很了不起了。

  統一吧,就是劉備一輩子的美夢,當然了,曹操和孫權兩對手,也差不多,都挺苦的,對手太強,而且集中出現,真是要了命了,只能看誰耗得久吧,——他們誰都沒想到,司馬懿這頭狼活得久,撿了個大便宜!


葉之秋


劉邦在秦朝的暴政之下,發動了起義。成功地建立了漢朝簡稱西漢。

為何劉邦可以建立漢朝,那是因為,與劉邦爭奪的有陳勝、項羽,陳勝是為劉邦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早早的起義,成功的成為槍打出頭鳥,也是陳勝幾乎耗光了秦朝最後的實力

在劉邦與項羽起義後,秦朝沒有能力及時的鎮壓。

項羽這位蓋世霸王,吸引了秦朝大部分的火力。在反秦大業上,硬仗幾乎都是項羽一人承包。到後面的楚漢之爭,但是項羽他是一個剛愎自用,性格倔強,愛聽讒言,有勇無謀之人。

但是他卻諸多的大才之人,但是他卻不善用人才,不聽諫言。導致許多的人才都轉投劉邦例如英布,陳平,彭越,韓信。有一方諸侯有的是謀士,韓信更是被譽為國士無雙,在之後的楚漢之爭韓信更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就是劉邦可以建立西漢的原因,項羽的不善用人才,人才的流失。劉邦卻能夠知人善用,項羽人才減少,劉邦人才的增加,還有劉邦瞭解社會底層的心理。這就是劉邦可以成功的原因。

劉秀建立東漢,面對的敵人都是些莽漢,有勇無謀之人,或者是那些,沒有一點才能的領導者,而且劉秀不像劉邦或者劉備這種草根發家之人。而劉秀面對的大多為烏合之眾,沒有什麼戰鬥的人。所以劉秀可以順利建立東漢。

劉備,是一個草根,也是一位白手起家之人。能夠幫助他的大才之人很少。像諸葛亮,法正等人都是慢慢的出現,在剛開始劉備的身邊並沒有一個有才之人,只有關羽、張飛兩位虎將,對智謀上,根本出謀劃策不了。

而且劉備面對的敵人有能力的人而且都是知人善用,曹操、孫權等人自己有著不俗的能力,手下更是人才濟濟,他們麾下的人才還要比劉備的多,更不要說曹孫兩人在用人方面更加優秀。

劉備面對的敵人不像劉邦劉秀面對的敵人,他們所面對的敵人缺點已經很明顯的暴露了。

所以就算劉邦、劉秀、劉備有著同樣的才人,在他們自己能力相同的環境下,但是面對的敵人能力不同。

劉備面對的敵人是三人中最強勁的,所以劉備無法完成一統。

在人才稀缺的情況下,劉備能做到三足鼎立,也可以看出他的能力。

這就體現出了在不同的起跑線,產生的結果。

而劉備就是輸在了起跑線。


十指微涼


這個問題好。



劉邦,劉秀,劉備三人 有很多共同點,首先,他們剛開始都非常弱,劉邦是從一個亭長開始逆襲,劉秀剛開始雖然也是一個皇族,但是在眾多割據勢力中,實力非常小,劉備則是一個沒落皇族,淪為織鞋販履為生。劉邦逆襲建立前漢,劉秀逆襲建立後漢,劉備也逆襲建立蜀漢。唯一不同的是前兩位成功統一了漢家天下,最後一個卻沒有。



是因為沒人才麼,不是的。劉備齊集了關羽,張飛,趙雲等名將,又有臥龍鳳雛,人才濟濟。是對手的原因麼,也不是,劉邦當時也是面對秦末割據,對手項羽實力非凡不說,還有其他割據勢力,隨便一個都比劉邦強大。到了劉秀,也是一樣的情況,當時綠林湧起,群雄割據,因此,劉秀和劉邦面對的情況是一樣的,都是群雄紛爭,並且對手都不弱。



個人認為,根本原因,是到了劉備時代,漢家聲望日下,劉姓天子的權威已經一落千丈的原因造成的。剛開始,這種權威沒落還沒那麼快,所以曹操時期,也僅僅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到了曹丕時期,以及整個魏晉南北朝,皇帝更迭變得超級快速了,群臣之間不斷篡位。



也就是說,君權的沒落和世俗化是導致劉備雖然人才濟濟,又身兼正統,卻無法一統天下的根本原因。因為到了劉備時期,正統和君權已經被淡漠和冷藏,人們開始相信實力和武力。不再信仰劉姓君權了。



這也是我國古代帝王一直更換,而日本天皇卻千年一系的不同之處。日本沒有君權世俗化的過程,而我國有,我國古代就是在東漢末時期,開始了這個君權世俗化的過程。



君權世俗化指的就是,天子不是信仰中的高高在上,而是憑實力和掌握人心即可稱帝。誇張一點說,就是皇帝人人都可以做的。



日本的君權神化至今依然存在,因此他們還有天皇。相反,我國因為君權在劉備時期開始被世俗化了,所以這也導致了我國古代各個朝代,無數皇帝更換頻繁的根本原因。

回到問題。劉邦和劉秀能夠逆襲成功建立漢家大一統,是因為君權還未完全世俗化,而劉備坐擁優越條件,卻不能一統天下,並非他個人問題,也不是對手太強大,而是東漢末年的君權世俗化的時代格局決定的。


只讀帖不評論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時也!命也!

劉備註定不能做皇帝。

如果一定要做下分析,做個比較,那我就簡單做個對比:

起步就不同

大師成不成,起步很重要。

劉邦是什麼配置起步?

沛縣集團老大出身!

這劉邦年輕時候做遊俠,認識了好多人,比如後來的張耳。

在鄉里做亭長的時候,也是黑白通吃。人脈廣泛。

等到芒碭山聚義的時候,和他一樣沒有回頭路的人都奉他為尊,這就體現了他的地位。

劉邦的父親和妻子被關入牢裡,獄中上下對劉邦家小是照顧有加,不敢怠慢。

蕭何官階比劉邦高很多,依然屁顛屁顛的跑來投靠劉邦。

所以,劉邦從來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而劉備,身世是個謎,至今還在討論他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他但凡有一個鄉黨,也不至於這麼缺乏證明力了。

劉備是純粹的空手套白狼,起步配置幾乎沒有!

看看對面的曹操,一個曹家,一個夏侯家,兩個家族在曹操剛起事時,就招募了千百號人進入,場面那叫一個大。



對手的實力

劉邦的對手強嗎?

除了一個項羽,都是烏合之眾。

但這項羽,是六朝貴族後裔,其實已經不符合那個時代的需求了,項羽之流被時代拋棄是早晚的事。

項羽個人又太猛,猛到其他人都黯然失色,無法發揮所長,所以西楚霸王越打人越少,越打地盤越少。

項羽氣來氣去,就是沒明白自己到底哪裡錯了。

劉邦雖然單挑不是項羽對手,但是手下能人眾多,劉邦是個會管理的人,他很少親力親為,但他對權力的收放一直掌控的很好,所以他最後還是成功了。

劉備就慘了點。

首先時代前進,劉家的漢皇朝歷經西東兩漢,已經到了崩潰的時點,堅守漢室正統論的都是一幫食古不化,不懂與時俱進的人。

劉邦起事之後,開始是沒地盤,到處投靠,他投靠誰誰倒黴,到後來,又是沒人才,嚴格意義來說是人才太少。

總之,劉備的事業總是捉襟見肘。

加上對手都不白給,曹操,差點統一天下的雄主;孫權,守土一方綽綽有餘的能主。

三位豪傑就這麼把自己框在了一個穩定的三角里,直到他們仨都走了,這個平衡才真正被打破。


縱觀劉備一生,胸有大志,可嘆時運不濟;確有大能,可惜能人輩出!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大漢王朝一共延續四百餘年,自漢高祖斬白蛇起義開始,雖中間經歷了王莽篡權,漢祚衰微,但光武皇帝奮起於民間,經過多年南征北戰,最終重振漢室,成為中興之主。因光武帝定都於洛陽,故又稱其政權為“東漢”。東漢延續一百八十餘年之後,在宦官與外戚的無盡鬥爭中,朝綱不振,各地民不聊生,危機再次籠罩漢王朝。

至此危難之際,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又糾集人馬,欲效光武皇帝,再次振興漢室。然而,其所建立的蜀漢政權,卻始終偏霸於蜀中,難以進去,最後為中原 的曹魏政權所消滅。那麼,為何劉邦和劉秀都能取得成功,而劉備則以失敗告終?

部分否認,三個時代的天下大勢之不同,是三人結果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劉邦起於秦朝末年,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在了漢中,而其北方,原本是秦國故地,此時已經被項羽拆分為三個部分——雍國,塞國,齋國,分別由秦朝的舊將管理。如此一來,則關中地區對於劉邦的阻力減輕不少,因為一來這三國受到項羽的猜忌,兵力並不多;再者,三國之見由於各自獨立,故而力量較為分散。於是,劉邦大將韓信迅速滅掉了這三個國家,突破了最大的阻礙。而當時的北方各地,均處於分裂狀態,諸侯各懷鬼胎,不能協力,韓信對其各個擊破,最終在西北南三方面對項羽完成合圍。

光武帝之時亦然,光武起義之時,天下處於諸侯割據的狀態,並不存在一個特別出眾,對其他諸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巨大勢力”,如此一來,則光武帝的容錯率便很高,同時他統一的苦難程度也不高。

但劉備則不同,劉備在根基穩固之後,當時的天下,只剩下江東和曹操這兩個極為穩定的勢力,尤其是曹魏勢力,其已經統一了北方。對於劉備而言,想要向北方開拓,則必須要先拿下關中平原。但很不巧,強大的曹魏,將關中平原視為戰略要地進行駐守,而蜀中出兵關中,由於地勢險要的緣故,糧草,兵員運輸均很困難再加上,曹魏無論在經濟,人口,軍事方面,均遠強於蜀漢,故而,劉備想要突破關中平原,是幾乎不可能的。

因此,劉備沒有能夠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所處的環境太過惡劣。


庭州行者


劉邦、劉秀、劉備,如果綜合能力最強的是劉秀,劉秀能文能武,而且善待自己的手下,軍事能力比劉邦和劉備強的多。昆陽大戰可以說是劉秀的揚名四海的戰爭,也是歷史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以一萬七千的兵力戰勝了四十二萬的敵軍,這驚人的戰績可以說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所以,劉秀的軍事實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劉備的能力也不差,能從一個賣草鞋的人成為帝王,能力確實不差。為什麼劉邦、劉秀能得天下,而劉備卻不行呢?

第一、碰上聰明的人對手,而且還同時遇到兩個。

劉備可能運氣比劉邦和劉秀差點,劉備對手不僅是聰明的人,而且還是同時遇到兩個有謀略的人對手。而劉邦主要對手首先是秦軍,後來才是項羽。對付秦軍還是聯合項羽和其他義軍一起滅掉了秦,後來就剩下項羽。雖然項羽軍事實力爆棚,但是用人方面就比劉邦差一截,唯一能用的謀士范增也被他趕走,因此項羽不輸那才沒天理。

而劉秀呢,劉秀的實力在當時可以說開掛一樣,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雖然剛開始也遇到些阻力,但是劉秀實力露出後,簡直碾壓對手。只能說劉秀太厲害了。

唯一和劉備相似的是劉邦,但劉邦的對手比劉備的對手稍差些,可劉邦的手段確實比劉備更勝一籌。而劉備的對手確實很強悍,北有雄才的曹操,南有睿智的孫權,這兩個可是百年不遇的梟雄,而這兩個人的謀士無數,名將如雲。只要這兩個厲害的角色在,劉備就無法取天下,即使有臥龍鳳雛輔助那也難以得到天下!

第二、三個人所處的形勢不同!

劉邦處的環境動盪不安的秦朝,而秦朝早已民心盡失,離心離德,人們早已期盼有人來推翻暴秦,重新創建一個和平的天下。後來項羽上位,卻冷落部下將領,導致項羽慢慢處於孤立地位。

劉秀處在王莽時期。王莽改制太過激進,得不到當時百姓的擁護,後來又旱災、蝗災加速了王莽的失敗。雖然當時漢朝比較腐敗,但是還沒達到民心盡失的地步。當王莽改制失敗後,人們開始懷念之前的漢朝,加上劉秀強悍的實力,用了十二年就統一天下。

劉備卻在漢朝最沒落的時期。由於靈、桓二帝的所作所為盡失民意,人們早已對漢朝失望透頂,加上董卓禍亂天下,然後群雄並起,把大漢的地盤分的四分五裂。江東已經經營三代,民心都向著孫氏;曹操在北方鞏固了幾十年,百姓早已經只知曹魏,不知大漢。天下百姓盼著過上好日子,管他是姓劉的當家還是姓孫的。更何況,劉備在曹操、孫權之中實力最弱的,後來取得益州實力才稍強些,但還是比曹操弱。所以,以劉備的實力很難取天下。

第三、戰略上的失誤。

劉邦、劉秀一路下來,幾乎沒有在戰略上犯下致命的錯誤。而劉備卻犯了兩次戰略上的錯誤,失荊州和兵敗夷陵!失去荊州,可以說對劉備集團最致命的錯誤。因為荊州是劉備戰略部署缺一不可的位置,荊州往東可以攻打孫權,往北可以襲擊曹操。當年劉邦當年從漢中開始取天下,而天下確是一盤散沙。而劉備如果也學劉邦出兵漢中,那麼必須有荊州做糧草後盾,方能取天下。劉備第二次犯錯是兵敗夷陵,兵敗夷陵可以說是耗盡劉備半生的實力,蜀國也因此無法達到強盛時期。劉備就更無法取天下!

這就是我認為的三個原因使得劉備無法取天下,當然也有很多原因。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希望指點,謝謝!



歷史的陪伴者


個人能力問題不是唯一因素,這還要跟他們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

劉邦和劉秀都沒有遇到地方軍閥林立的局面;

劉邦是在秦亡後,建立的漢朝,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搞的是中央集權,地方的權力牢牢掌握在中央。只要滅掉中央政權,地方是很好統治的,事實上也是項羽滅掉秦軍主力,中央政權土崩瓦解,再也沒有遇到難啃的骨頭;劉邦遇到的最大的對手就是項羽,單論戰鬥力項羽秒殺劉邦,可劉邦有一點比項羽強,知人善任,不必事必躬親。項羽喜歡親自上陣砍人,有時候還會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的毛病,他是鬥不過劉邦這種無賴的;正面剛我幹不過你,我就迂迴其他路打你,總之以幹敗你為目的。

劉秀這個人被稱為“位面之子”,運氣太好了。僅用了不到十年就統一了全國,坐上了皇帝。那是西漢末年雖然外戚專權,但地方割據也不強大,劉秀收拾起來很順手,滅掉赤眉軍就差不多了。

可劉備所處的時代是東漢末年,因為有張角起義,中央被迫允許地方武裝絕對鎮壓,起義雖被鎮壓,但地方割據勢力從此形成,而且無數股,中央權威不斷喪失。這些軍閥明爭暗鬥,都是實戰中打出來的。實力都很強悍。三國時代無論誰要統一全國都絕非易事,要一個一個收拾地方割據軍閥。尤其遇到實力相當,謀略相當,就會出現無法統一的現象,只有出現不對等的時候才有統一的希望。無論是劉備,還是曹操,亦或是孫權,都沒有完成統一的任務,因為難度比較大。

劉備沒有劉邦的無賴精神,也沒有劉秀的好運氣,靠的是諸葛亮的加持,才在西南站住腳。


過去即歷史


🍎劉備起點太低

劉備雖然號稱皇親國戚。

就算是吧。

與皇帝的血脈關係已經拉到漢景帝,300多年下來已與庶民無異。

看同時期的曹操、二袁、孫策這些,無不是依靠家庭背景起家的。

劉備有啥呢?

倘若不是因為同宗出錢,估計劉備就是一個混跡鄉里的商販。別說拜在大儒門下讀書,認識師兄公孫瓚獲得起家的一點本錢,甚至可能是個文盲,還談什麼未來?



🍑沒有名氣

在缺乏傳媒,沒有廣播的時代,不管是世家還是百姓,誰知道你劉備是誰?

劉備出身低微,陶謙相讓徐州,別說徐州世家官僚不怎麼支持,劉備自己也猶豫。還是陳登寫信給袁紹,袁紹以盟主名義同意,徐州世家官僚才勉強認可。



然而依舊不成。

徐州最大的世家,陳硅陳登只是表面支持,曹家與呂布勾結,趙昱家躲得遠遠的。否則徐州哪那麼輕易丟失?



即便就是地位最低的糜家,也是劉備失去徐州之後才開始風險投資的—糜竺嫁妹妹,陪奴客二千(及財物錢糧)。劉備危急時刻困居於海西縣,士兵餓得互相吃人,沒有糜竺支持,估計要提前消失:



所以,劉備在北方站不住腳。

哪怕到了荊州,蒯蔡兩家寧願揹負賣主名義投降也不願接受有能力抵抗曹操的劉備,原因就在於,這些世家普遍看不起更不承認劉備具備才德(以領導自己)。



🍊世界已經不同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劉邦以忠厚長者身份耍流氓,對手項羽是不善於玩政治又尚且顧及名聲的貴族君子,最終由無賴的劉邦獲勝。



劉秀號稱位面之子,本人也是南陽富豪,更有郭聖通的陪嫁軍隊,而當時百姓對西漢王朝曾經的明君們還有些留念。



劉備的局面就非常惡劣了。

世家膨脹,宦官專權,黃巾又掃過了北方富裕地區。不管是控制人口財富與輿論的世家,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已經對所謂漢室不怎麼感冒了。各憑本事之下,無名無錢無糧無人無兵無根據地的劉備,毫無機會。



🍒結語:



在我看來,劉備最終獲得成功依舊脫離不了世家的支持(諸葛亮、馬家、黃家、龐家等不願臣服曹操的世家),也同樣接收了原屬於劉琦的軍政力量。

否則,赤壁大戰時江東根本不會看得上幾千殘兵的劉備,不會提供錢糧物資補給,當然也不會嫁妹妹和借南郡。

而沒有人口財富核心的南郡,哪怕劉備獲得荊州南部四郡,依舊只能孱弱,根本無法發展也不會有佔據益州的機會。


四川達州


劉邦,劉秀能統一天下,為什麼劉備卻不能?

劉備是不可能統一天下,首先是劉備的人品不行,其二劉備的治國策略及制度不行,對手下將軍不一事同仁。

先說劉備的人品怎樣的不行,劉備前半生被經常打得拋頭亂竄,寄人籬下,除投靠曹操外其它的投誰誰倒黴,受害最大的是他的同宗劉表,讀者誰都清楚劉備在這裡面做了多少手腳,把劉表的後人害慘了,他曾投靠過呂布,在曹操破呂布後問劉備是殺是留,而劉備完全可以推託不講,呂布寧死痛罵大耳賊小人一個,且看劉備心有多黑。

看看劉備怎麼樣對待自己的老婆,劉備一生丟過幾次老婆不管,只顧自己逃命,若曹操喜歡,或其它將軍喜歡,把劉備的老婆睡了又能怎麼樣,因為這是戰利品,他的老婆也被呂布俘虜過,這儘管是歷史,即使是現在試問有哪個女人還跟這樣一個無恥之徒呢?

其二劉備不懂治國之道,感情治國,法不治關羽,張飛,張飛守徐州喝醉酒丟了城池不說,還丟了劉備家眷,劉備不責罰還說出兄弟如手足,老婆似衣服的下流話來,關羽被曹操打得全軍覆滅投降曹操,還幫曹操立功,受封,回來後也不見責罰,守荊州還授假節鉞,放縱權力使關羽過份自由導制私自出兵發襄樊戰爭,而四個月的戰爭劉備像沒事人一樣,無一兵一卒支援,開戰時好像關羽佔盡上風,結果呢半個蜀漢已完在關羽手上。試問此時的神算諸葛亮在幹嘛呢?劉備又在幹什麼呢?

為什麼不能像馬謖失街亭一樣守法度呢?

一個感情用事用來治國,一個人品極差之人就別提劉邦,劉秀了,統一國家劉備不是這塊料!





9紫氣東來


總的來說,兩種原因都有。一者,劉秀的能力確實要比劉備強的多。再者,劉備的對手曹操和孫權,都是當世英豪,比劉秀面對的那群烏合之眾要強的多。

從軍事能力看:

劉秀昆陽之戰,以萬餘兵大破四十三萬新朝軍,足以傲視古今。之後出鎮河北,又以十郡突騎迫降數十萬銅馬軍。後來又迫降十萬赤眉軍,掃平關東。平復隴西,攻略川蜀,自是不提,軍事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劉備的話,除了一些小打小鬧,還真沒太多拿得出手的戰績。反而屢戰屢敗,數陷徐州,遭逐於新野。好不容易赤壁之戰翻了身,主要功勞還是周瑜的。唯一可稱道的應該是漢中之戰了,然而漢中之戰劉備也得益於地緣優勢。前期在曹操援軍到來之前,集中優勢兵力擊敗了夏侯淵,後期高據不戰,拖垮了後勤補給不利的曹操。總的來說,能力比劉秀還是有不少差距。

從對手強弱看:

劉秀前期依附於強大的綠林軍,而作為對手的王莽不得民心,部下離心離德,眾叛親離。看似實力強大,實則虛有其表而已。出鎮河北之時,又以懷柔手段籠絡了當地豪族。其對手不過是一群吃不飽飯的農民軍而已,後來赤眉敗軍亦是如此。都是些只會燒殺搶掠的無腦之輩,有見識眼略的沒幾個。

而劉備起兵之時並沒有宗室大族的支持,先後投靠的公孫瓚陶謙劉表等,均是碌碌無為之輩。又有雄才大略的曹操時時作對,以至於未能在北方佔據一席之地。孫權在江東已有三世之基業,手下也是文臣武將畢具,自身也是一位雄主。以至於劉備也只能龜縮益州一隅,成三分之勢,也實屬無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