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90年代的日本房價崩盤,讓“沒買”房子的人,後來生活得怎樣呢?

房產,一直是人們的手中財富,和銀行裡的資產相比,房產更多的是心靈寄託和遮風避雨的溫暖場所。中國房產如今回眸之間,發現房產一路狂奔的價格,給很多老百姓平白地增添了很多生存壓力,居住的問題也一直是大家生存的基本領域。

90年代的日本房價崩盤,讓“沒買”房子的人,後來生活得怎樣呢?

都說日本房價低,實際上在上世紀90代末的時候,日本曾經經歷了一場房價崩盤,當年在這場房價崩盤當中有很多人沒能買上房子。於是,有人就開始好奇了,當年那些“沒買”房子的日本人,後來是否又過著另一種不同的人生呢?在這場房價崩盤中,大家又得到了哪些啟發和警示呢?

這場由日本房地產崩盤所帶來的財富浩劫,給日本居民所帶來的損失巨大且不可估量。直到目前為止,很多日本國民每提及當年的情形仍然是“談虎色變”,猶如驚弓之鳥一般小心翼翼。那些買了房的日本家庭,在房價突然間的崩盤後,他們的生活可以用極其痛苦來形容。而當年沒有買房的家庭,卻過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由於日本房價一而再地被“腰斬”,當年價值15億日元的房產,也足足跌落了700萬日元左右了。如果換成人民幣的話,一些上千萬的房產大概幾十萬就可以買得到,對於沒有買房的家庭來說,便宜的房子幾乎是隨處可見,也是一種非常有利於生活的巨大福利。

房產的價格波動幅度太大,對於買房者、投資者來說,都是夜不能寐的一種精神挫磨。投資者希望房價一個勁地漲,但是在毫無規則的漲價行情之下,他們也面臨“紙上財富”不能兌現的境遇。投資者最大的財富收穫,就是把漲價中的房產賣出去,把手中所謂的“紙上財富”兌現,如果這些紙上財富不能兌現,仍舊是一張紙上談兵的不切實際財富。

對於買房者來說,買到一套性價比高的房產才是賺到了,他們買房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心靈港灣的寄託,給自己和家人一個溫暖的居住場所。如果房價漲得太過於離譜,他們買房的計劃是可以擱一擱,等到恰逢適宜的時候再去實現買房的計劃。買房居住者和買房投資者,唯一的區別就是生活的波動性,和買房投資者相比,買房居住者的生活過於平庸一些。

買房投資者的生活雖然大起大落,但是總體上來說買房也相當於致富的一種投資,只不過投資的前提是需要把手裡面的財富兌現。無論是房地產還是老百姓,個人認為房產建築的本意是發揮居住的價值,如果房價能夠保持在合理的範圍內,當每一棟樓房都住滿居民之後,就開發商而言也就是賺到錢了,對老百姓而言也滿足了住房的心靈寄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